摘要:相传,在一次战斗中,匈奴人看到汉朝骑兵拥有的马匹高大威武,而自己骑的马又矮又小(可能是我们今天说的蒙古马),不战而退。神采奕奕的马儿呀,汉朝的强大不能没有它,而这也引发我们对于马、对于后来的朝代的思考:比如,宋,被很多人称为弱宋,原因就在这里,宋人尤其是南宋,控制不了中国的北方,即没有良马的来源,虽然当时的朝廷也有类似于马政这样的机构,可以贸易一些马匹进来,但这些马匹在中原尤其是南方养久了,在湿润的土地上,就和人一样会产生惰性,而久而之失去战斗的能力也便是自然而然。

中国古代的战争史实际上是一部马的历史,这么说可能有些夸张,但通过马这种动物一定能看到王朝的兴衰,这一定是真的,不夸张的。《史记·匈奴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不仅能让人们看到马的重要性,更能让人明白匈奴人为什么能从汉朝人眼皮底下逃走的原因。

初,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亦数万,汉马死者十馀万。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

李陵败给匈奴,因为他的军队里没有战马?战马改变了古代的战争史

这段话是说漠北之战汉朝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给了匈奴以沉重的打击,却因为军马损失过多,再也不能去遥远的漠北与匈奴人作战了,而匈奴人却在背马上逃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匈奴人留下来的那首民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但汉朝无马的经历也是让人哀伤的。如果还有故事可以写,恐怕最先让人联想到的是李陵,也只有这个故事可以写出汉朝无马的伤感。

公元前99年10月,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利分兵遇到匈奴单于8万骑兵作战,连战8天8夜,战败被围,投降匈奴。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汉朝夷其三族,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后来单于把公主嫁给李陵,被且鞮侯单于封为坚昆国王,做了右校王。前89年,与远征匈奴为主将李广利分兵的商秋成带领的三万汉军打过一仗。汉昭帝即位后,李陵少时同僚霍光、上官桀当政,派人劝李陵回国,李陵"恐再辱",拒绝回大汉,遂于前74年老死匈奴。李陵的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也因此引起争议,传奇经历使其成为后世文艺作品塑造的对象及原型。

李陵败给匈奴,因为他的军队里没有战马?战马改变了古代的战争史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相传这首《别歌》是苏武归汉时,李陵为苏武送行,席间喝了点酒,哭着唱出来的,但也有人说这是后世的伪作。文学家对它的评价是:描写了作者为国战斗的忠诚,兵败投降的屈辱,也倾诉了对汉武帝杀戮其家属的隐痛,表达了作者屈降匈奴后对于英雄末路,身败名裂,故国难归的心酸。诗句吐语质直,粗放而不失武人气概,且壮中含悲,情韵凄绝。至于是伪作与否,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是的李陵哭过,重要的是这里隐藏着没马的忧伤。

汉武帝当时本是想让李陵为李广利大军运送粮草的,但李陵却叩头请求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军独当一面,到兰干山南边以分单于兵力,请不要让我们只做贰师将军的运输队。”汉武帝说:“你是耻于做下属吧!我发军这么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不须给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

李陵败给匈奴,因为他的军队里没有战马?战马改变了古代的战争史

没有军马,分明能在史籍的记载里看到随着匈奴骑兵的呼啸而过,汉军步兵的人头落地,而这也正是李陵的悲壮。但让我们不解是,在历朝历代抒写这段悲壮历史的文字里,似乎都没有专门强调过马及其作用,正确应该答案是:当时汉朝政府如果有马,给李陵的部队配备战马,他们也许会在血战中突围成功的。

马是人类最早驯化并应用于战争的动物之一,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曾在人类战争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但在春秋时代以前,人们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直到战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使这一情况得到彻底改变。

李陵败给匈奴,因为他的军队里没有战马?战马改变了古代的战争史

当时,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北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胡服骑射”也使赵国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不仅消灭了楼烦、林胡这些小国,还使赵国有足够的能力与秦抗衡。

汉代,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汉朝因此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但马的来源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朝廷的问题。而北方的匈奴却因为出产的拥有良马,骑兵迅速壮大,很快就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时刻威胁着汉朝安全。

晁错《言兵事疏》: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

李陵败给匈奴,因为他的军队里没有战马?战马改变了古代的战争史

意思是:现在匈奴的地形和技艺都与中国不同。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的马匹不如他们;道路险要,地势不平,一边奔驰一边射箭,中国的骑兵不如他们;经历风雨的疲劳,忍受饥渴的能力,中国人不如他们,这是匈奴擅长的地方。在这段话里,人们足以看到马的重要了,也通过马能更加理解历史。

这时候,再去读历史,总会让人有一种泪流满面的感动。比如,李广利征大宛,第一次带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郡国那些品行恶劣的少年好几万人,往返花了两年,回到敦煌,士兵剩下不过十分之一。第二次出征破宛获马,从敦煌出兵的六万人,带有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以万数计算,回来的时候,也就只剩下有一万多人了,而多大宛挑选的几十匹好马和中等以下公马母马共三千多匹,仅剩下一千多匹了。也就是说,这次出征弄得的上等的好马也就几十匹,到底带回了多少,还没人弄清。

李陵败给匈奴,因为他的军队里没有战马?战马改变了古代的战争史

我们不知道,跟随李广利出征将士在大宛人的马厩里捉马时是一种怎样心情,这背后是一组多么沉重的数字,近十万人,牛、驴、骆驼十多万头,还有汉军本身的三万匹马,都变作了累累白骨倒在了出征的路上。如果正真像传说的那样,大宛的汗血宝马汗也是血,那血也一定是属于他们或它们的,温暖过了血宝马汗每一根鬃毛。

汉朝人对于良马的追求是血泪的故事。那些宝马被引进汉朝以后,汉朝经过大规模的养殖繁衍之后,很快配置到了军队。相传,在一次战斗中,匈奴人看到汉朝骑兵拥有的马匹高大威武,而自己骑的马又矮又小(可能是我们今天说的蒙古马),不战而退。

李陵败给匈奴,因为他的军队里没有战马?战马改变了古代的战争史

神采奕奕的马儿呀,汉朝的强大不能没有它,而这也引发我们对于马、对于后来的朝代的思考:比如,宋,被很多人称为弱宋,原因就在这里,宋人尤其是南宋,控制不了中国的北方,即没有良马的来源,虽然当时的朝廷也有类似于马政这样的机构,可以贸易一些马匹进来,但这些马匹在中原尤其是南方养久了,在湿润的土地上,就和人一样会产生惰性,而久而之失去战斗的能力也便是自然而然。

再比如,吐蕃曾经是唐时青藏高原上一个强大的王朝,但很快就土崩瓦解,重要的原因也在这里——青藏高原为苦寒之地,那里并不出产名马,就是名马到了那里也得适应缺氧的环境,几场战斗下来,损耗的马匹没有办法得到继续的保证,时间长了,军队的机动能力与战斗能力就是个大问题。

李陵败给匈奴,因为他的军队里没有战马?战马改变了古代的战争史

今天,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军马场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在原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而它也是汉朝人的创造。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大马营大草滩,直达祁连山西端。击败盘踞在焉支山、大马营草原的匈奴各部,开始在这片地势平坦、水草丰茂的土地上开拓性地养殖军马。

这段历史距距今已2100多年了,但我们要说的是,这个马场直到近现代依然被利用。清代鼎盛时期,这里饲养有马匹已达2万匹,至1940年,这里仍然旧国民党政府直接经营。马就这样从中国的历史中呼啸而出,把汉朝的盛世呼啸成了世界顶级的。如今,它虽已退出了战斗的舞台,但仍会给人们很多启示。(文/路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