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没有礼物(花钱)的情人节都不叫情人节了,当然这个礼物不同于古代的温情问候、定情手绢、书画等,而是名牌口红、包包、衣服、电子产品……不知从何时开始,情人节标配的鲜花巧克力已经不再能满足胃口。

情人节,要花多少钱才能证明我爱你?

日前,《维度》联合腾讯理财推出“情人节or情人劫:花多少钱才能证明我爱你?”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42%受访情侣(夫妻)都需要为情人节花钱,其中花费500到1000元的最多,占比超两成。另外花销由男方承担的占比约85%,95后甚至靠借贷过节。

95后已成情人节消费主力军

情人节,要花多少钱才能证明我爱你?

从年龄段来看,新生代95后已成为情人节消费的主力军,仅4.48%没为过节花钱,其超千元的花销也位居前列。而他们当中不少还未走上社会,调查显示有38.1%的学生情侣,其节日花费主要来自父母,还有10.77%的95后依靠花呗、借呗、信用卡等消费贷款“借钱”过“情人劫”。

但颇为令人意外的是以50后为代表的老年群体,在情人节花费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所有年龄段中,情人节不花钱的50后最多,但花费超过3000元—1万元的也遥遥领先。

相反,70后是对过节最不感冒的群体。“父母年迈,子女还未长大,需要操心的事太多,情人节这种耗时耗力耗财的事,暂且按下不表吧。”林先生表示。

已婚夫妻不为情人节花销的比例远远超出未婚恋人,达到23.63%,几乎是后者的4倍。

95后喜欢送礼物,已婚族喜欢发红包

“情人节越过越奢侈,不放血就不足以表达爱的真诚。”是很多人的心声。

情人节,要花多少钱才能证明我爱你?

《维度》调查显示,情人节所有花销中,买礼物是最大的一笔情人节开支,占比过半,为此花去500-1000元的最多,有28.57%。但花千元以上买礼物的,总计超过三成。当月收入超过3万元时,花万元以上买礼物成为标配,是最多人的选择,高达31.71%。可以说收入越高,花费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对比已婚夫妻和未婚情侣,调查发现,已婚人士选择200元以下情人节礼物的比例高于后者,但同时选择超过5000元以上礼品的比例也远高于他们。

此外,比起约会吃喝玩乐,95后花钱最多的项目是买礼物,在全年龄段中比重最大(67.69%)。而且,以95后为代表的学生党,在开房住宿上花销最多的比例达到9.52%,远超上班族。

情人节,要花多少钱才能证明我爱你?

也些人更乐意直接发现金红包。调查中,直接发红包的,已婚族是未婚族的两倍还多。若按年龄段区分,则发现年纪越长,在发红包上花钱最多的比重越大:以50后为例,其数据占比超过四成;而在95后中,这个数据仅1.54%。

正如网友所说:“想买啥自己去买,省得我费劲挑的礼物,她还不喜欢。”这样自己省心省力,也能让妻子满意。

同时,在女性眼里,直接发红包最得欢心,占比接近三成,其次是包包、首饰等大牌礼物颇受喜爱。而一半的男性则慷慨地表示:不用送礼,爱我就好,但这么想的女性仅占14.19%。

情人节,要花多少钱才能证明我爱你?

85%男性需为消费买单

调查显示,在情人节分文未花的女性几乎是男性三倍,高达33.76%。而当问及情人节花销由谁买单时,男方占比为84.87%,有不到一成表示各自都会花点,全部由女方买单的仅占1.49%,严格执行AA制的也只有0.47%,而他们全部来自于一线城市。

情人节,要花多少钱才能证明我爱你?

更进一步而言,即便将为另一半的花销平均到每个月,男性也比女性花出更多钱,其中,为另一半花费过千的男性超过半数,但女性只有22.59%。

此外,也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认为,爱不应该被金钱衡量,情人节变味了,成了虚荣心作祟下的攀比消费。更有超过六成表示,情人节消费越来越高,正是因为人们的攀比心理越来越重。

小易想说,过节消费还是需要理性,消费更要和收入挂钩,千万不要超负荷地消费,不要把“情人节”过成“情人劫”。

毕竟,所有的节日都不是为了礼物和红包而生,而是提醒大家不要忘了爱与被爱。

(文章综合整理于中新经纬客户端、上海新闻等互联网公开渠道,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