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谢国民将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CEO)的职务分别转交给了长子和三儿子,最终谢吉人从“家族赛马”中胜出。李泽楷是个罕见的反叛例子,他心中的英雄是李光耀而不是父亲李嘉诚。

豪门父子"恩仇录"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

文 / 华商韬略 栾鹤

23年前,三个“港漂”在深水湾合租一间单元房,二女一男的模式常引起邻居的猜测。河北青年窦文涛常常站在窗口,用望远镜眺望远处半山腰的李嘉诚豪宅。意犹未尽地转身,对身后的许戈辉和陈鲁豫说:“你们等着,十年之后你们俩还在这儿看,我一定会站在那栋别墅里,拿望远镜看着你们。”

鲁豫说:“对,站在李嘉诚的佣人房里吧。”

【1】

寿臣山余脉俯首低头,南太平洋海水温顺入湾。香港风水师讲求“山环水抱”,经山水灵秀之润泽,李宅正是运势高点。

站在那栋白色豪宅中,香港的山海扑面而来。

李嘉诚的办公室在长江大厦70层,逼入云端,环视整个维多利亚港。临窗下望,车流屡屡不绝,如蝼蚁般奔忙而渺小。李嘉诚独掌长和帝国68年,20年来,香港首富,从未易主。

豪门父子"恩仇录"

媒体上的李嘉诚笑容满面,有着长者的儒雅温和,一直是“谦谦君子,仁者无敌”。但能做到顶级富豪的,哪个不是狠角色?

华裔商业帝国的执掌者和继承者们,其父子关系更像封建帝王与王储,帝王稍一震怒,足以让中年儿子们瑟瑟发抖。

据称,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有一次在会议中打盹儿,被父亲的尖叫声惊醒,好像遭到电击一般。

新加坡首富黄廷方时常在董事会上怒吼儿子们的愚蠢。

2003年,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主持召开其控股的《南华早报》的董事会时,冲着48岁的儿子大发脾气,吼着让他滚出去,与会的董事们都不知道朝哪儿看才好。

《亚洲教父》一书中提到,黄廷方的大儿子黄志祥掌管香港信合置业。50多岁时,两鬓斑白的黄志祥还住在一间向公司租来的公寓里,“仅拥有100万美元的信合置业的资产。而父亲每天打电话盘查公司的现金余额。黄志祥的弟弟黄志达在新加坡也收到了同样的束缚”。

泰国首富谢氏家族出名的家教甚严,大家长谢国民并不认为有何不妥,他就是在父亲的绝对权威下长大。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回忆:“我那一代我父亲不会给我太多,很尊严,家里的人都很怕他。”

【2】

李嘉诚喜欢展示勤俭作风,出镜率最高的是26美元的精工电子表和400多美元的西铁城光动能。

豪门父子"恩仇录"

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李嘉诚高兴地为女记者介绍:“我很喜欢这块手表,只要有光,有太阳的地方,只需要五分钟它就可以自动充电,根本不需要更换电池,还可以防水,你可以带它游泳,我买下了它,只用了400美元。”

闷声发大财是潮汕商人的本能,源于强烈的保护财产的意识,更是深思熟虑的商业手段。无论出于哪种考虑,都要求中年儿子们谨遵教诲。

李泽钜就是父亲的完美翻版,毫无富家公子的纨绔作风。因此,当他被发现在劳斯莱斯房车里装了最新版镭射影碟机时,立刻引发了热议。

李嘉诚随即澄清,是自己要求李泽钜装镭射影碟机的,这辆劳斯莱斯用于接客人,为了方便客人消遣。渲染着“富二代”奢靡生活的花边新闻瞬间变得索然无味。

另一件让李嘉诚引以为豪的事是,他从上市公司中获取的工资很少。

1990年,李泽楷在和记黄埔集团从基层员工做起,向李嘉诚抱怨薪水太低,不及加拿大的1/10,还抵不上清洁工。李嘉诚却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薪水最低的!”

那时,李嘉诚每年支取的薪金仅5000港元。

被刻意回避的一点是,在香港,工资要被征税,而股息不征税。

李泽楷不愿从父亲那里讨零用钱,而自立门户。

李泽楷是个罕见的反叛例子,他心中的英雄是李光耀而不是父亲李嘉诚。

很小的时候,李泽楷就敢和父亲争辩。李泽楷与梁洛施分手事件后,李嘉诚只说:“他从7岁就不听我的了,何况他现在47岁了。”

李嘉诚退休时,香港时事评论员称“这是李氏商业王朝传承的开始”。谨遵父命、亦步亦趋的长子李泽钜毫无悬念地继承父业。

黄廷方在新加坡华登岭那栋老宅,一住就是30多年,常约老友一起吃地瓜粥;在香港的房子,是一座楼龄达40年的二层小楼,几乎没有什么景观布置,许多老物件也是20多年不换。

黄廷方迷恋土地,就像老葛朗台大半夜数金币一样,他经常在半夜拿着手电筒,独自一人,在买到的地皮上散步。

“有人可能会绑架我”,是他生前最大的焦虑。

“我是普通人,常工作到深夜,也会上街头吃两新元的面。如果照片见报,人家知道我是谁,晓得我有钱,我若被绑架、被杀害,公司就会垮掉,那我的家人该怎么办?我有我的顾虑。”

富贵之后的黄廷方,常隐于办公室的暗玻璃墙内,大门紧闭。他交代公司职员,即使迎面相遇,也不要跟他打招呼或问好。

他曾接受一家媒体采访,保镖一看摄影记者在旁边拍照,立刻冲过去抢下相机,要求不得刊登照片,否则采取法律行动。

黄廷方不希望企业上市,那样会曝光太多内部信息。

次子黄志达曾买过一辆豪华跑车,黄廷方得知后,怒斥儿子,黄志达只好把车退掉。

2010年,黄廷方突发脑溢血去世,兄弟俩遵从父亲生前既定安排,按部就班地运作家族企业。

黄氏兄弟继承了父亲低调甚至谨小慎微的风格,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企业内部人员也不能透露任何关于黄氏家族的信息。

【3】

1990年春,正大集团掌门人谢国民受到邓小平接见时讲话的内容,已收录进《邓选》第三卷。

“当时,邓小平步入会客厅后,就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边握手边对谢国民说:‘你们弟兄几个的名字起得很好,连起来就是正大中国,这说明你们很爱国啊!”

谢国民在家中“正、大、中、国”四兄弟中排行最小,却最受父亲谢易初赏识,这也许就是他后来得以掌舵谢氏家族旗舰的最主要原因。

1939年,谢国民出生在曼谷旧市街的唐人街,谢家的“正大莊”种子店就在昭拍耶河边,店铺与码头仅相隔200来米。

豪门父子"恩仇录"

昭拍耶河是当时曼谷经济的大动脉。谢国民自幼看着小贩和农民坐着船在河上穿梭往来,到码头旁边的自由市场做买卖。卖完农产品,他们总会到正大莊买些菜种回家。随着小小的“正大莊”一步步发展为庞大的卜蜂集团,家族企业的弊端日现。

“在家族经营的时候,大嫂管钱,大哥做主”,谢国民历练归来,一心要把纯粹的家族企业改造成现代企业,“用专业的人管钱”。

年仅29岁的谢国民从长兄手中接过帅印,执掌财政大权10年之久的大嫂眼中满是怨念,如芒刺背。

卜蜂集团在锐意进取的谢国民手中开疆拓土,培养家族第三代接班人也提上日程。谢国民嗜好养鸽,次子谢汉人与他兴趣相同,是业内著名的养鸽人,深得父亲的欢心。

之初,谢国民有意栽培谢汉人,并派肱骨之臣加以辅佐。正大集团要进入中国大市场时,谢汉人首先请缨,谢国民欣然同意,而他的成绩似乎不尽人意。

74岁的谢国民和49岁的长子谢吉人笑着抬起头,看着天空,这是发生在2013年哈佛大学草坪上的一幕。一只鸟在谢吉人锃亮的皮鞋上拉了泡屎。

一家人齐齐亮相,出席谢吉人长子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毕业典礼。谢国民对这个长孙寄予了无限希望,他或许也是谢吉人竞争权位的一个有力砝码。

2017年,谢国民将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CEO)的职务分别转交给了长子和三儿子,最终谢吉人从“家族赛马”中胜出。

正如皇帝也不一定立长子为太子,长子也只是商业帝国的继承人之一。如马来西亚博彩业巨头林梧桐让次子林国泰继承家业,霍英东将权杖交给霍震寰而非长子霍震霆。

非长子们知道他们也有机会继承父业时,很少会放弃竞争。子嗣间激烈竞争,竞相向父邀宠,豪门争夺如TVB大戏《珠光宝气》,这也最受坊间吃瓜群众的喜爱。

【4】

当年,李泽楷搬出李宅,被视为独立宣言。媒体追捧他,将他描述为一个试图摆脱父亲光环、锐意开拓的新科技大亨,视其为创业者,而非继承者。

豪门父子"恩仇录"

事实上,李泽楷的第一个买卖是向父亲借了5亿港元才做成的;1993年,他与默多克在加拿大的一艘游艇上谈判时,他的游艇和守候在外的直升机,都是父亲的;1994年,李泽楷成立盈科数码,短短数天内从4家银行得到上百亿美元贷款,与其说是李泽楷创造了神话,不如说贷款各方是出于对李嘉诚背书的信任。

他每次陷入困境,都是老爹当接盘侠。

《华尔街日报》曾如此评述李嘉诚的家族继承:

“李嘉诚或许能够将自己的财富和公司传给儿子们,但这位84岁的大亨在过去50年中积累下来的政治人脉和威望却没有这么容易传下去。”

财富的继承是无疑的,而声望与权力的继承,其实也早已开始。

在李泽钜、李泽楷八九岁时,即被安排在公司董事会上,静坐一旁,作为学校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课程。

李泽楷在媒体公开表示:“爸爸培养我自立,同时对我的事业,由始至终给予根本性支持。”

黄廷方自儿子们幼时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商业嗅觉与决策力。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后不久,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活动在深圳举行,黄廷芳就带着黄志祥出现在交易现场。

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他们从小就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起点。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

财富传承之方,古已有之,晋商、徽商中不乏成功绵延百年的大家望族,但内地经历了文化与经济变迁后,富贵之家也不过短短几十年,并无太多的商业代际传承经验。

父辈创业艰辛,无不希望自己的事业代代相传,但这也是相比创业而言更难的挑战。

现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也已是集中到了要对这个挑战交卷的时刻。这个卷是否交得漂亮,甚至关系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已有成败得失的海外华商们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教训,也是他们正在阅读参考的奥妙之书。

顶级富豪的生活与处世,早已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他们的父子之道,也只能管窥一二。

正如《疯狂的亚洲富豪》中描绘的顶级富豪家族那样——他们很少被捕捉到负面形象;他们的光辉形象经常出现在奢侈品相关出版物中,个人美德受到广泛颂扬;他们经常出现在上流社会的筹款活动中,被拍摄到魅力四射的照片。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构筑了一个黄金海岸的绮丽迷醉的富人世界。

菲茨杰拉德说:“你也知道,富人不同于你和我。”

海明威说:“是的,他们更有钱。”他当然知道,不仅仅如此。

参考资料:

【1】《商业帝国的崛起》董文海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2】《李嘉诚传:预见》李忠海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5

【3】《“新加坡地王”的传承难题》南方周末 2012

【4】《听谢国民董事长讲述他与正大集团的成长故事》日经中文网 2016

【5】《继承者:李泽钜与李泽楷》三联生活周刊 2012

【6】《李嘉诚、李泽楷父子恩怨记》IT时代周刊 2007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