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民有浓厚的宗教信仰,因此一年到头有许多种不同的祭祀活动去祭供不同的神明。在潮汕人民的心中土地神是他们最为广泛的信仰对象,几乎遍及城乡的每个角落,甚至可以说凡有人群的地方,便有祭拜土地神的活动。

据相关学者研究潮汕人拜土地神的习俗承袭于远古时代的土地崇拜。自古以来,万民赖以土地生存,据蔡邕《独断》记载“凡土之所在,人皆来之,故祭之也”。但是在过去土地神被称为“社神”,那时祭土地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小民百姓一年中的大事。潮人崇信土地神,相信只要虔心供奉便能求得家庭吉利、大小平安、六畜兴旺,并且不需丰厚祭品,只要日常食物供奉即可。在潮汕关于土地神的传说故事非常多,传说澄海某村有三人同一天前往拜土地爷,并且都承诺以猪头作为供奉食品。第一位是卖鱼脯的,祈求出太阳可以晒鱼脯;第二位是菜农,求雨水足菜生长快;第三位是渔民,求刮大风可以扬帆出海。土地爷觉难以三全其美,紧锁双眉。土地婆心机好,立即就想出办法:“夜来落雨日来晴,鱼脯会干菜会青;半夜透风船出港,三个猪头到俺家。”结果三人都得偿所愿了。

土地神在潮汕被称为土地爷,供奉的神庙也有多种称呼:土地宫、土地庙等等。祭拜土地神已经融入了潮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潮汕人走到哪里,“地主神位”就跟在哪里,在家里、店里、工厂里、养殖场、小作坊,安放适当地方,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两天定期举行祭拜,俗称“牙祭”。饭、菜、鱼、肉、蛋类、水果、饼食凡是可吃的东西都可做祭品,祭拜时香炉里要插下五支点燃的香,意为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五土神。当然各地风俗有不同,但虔诚的心却是一样的。

潮汕地区的街头巷尾与各乡村大多有建庙宇祭祀土地神,在庙里大多都立有土地公与土地神婆像,供人们朝拜,每到逢年过节时,庙里充满了人气,很多还是千里返程的游子,满心希冀后土之神随身庇佑。

商店开业、建造房屋、某项工程开工,无论规模大小,在动工之前,都必须先设置土地神位,用五幅纸锭、五支没点燃的香一并夹在一段竹竿之中,作为土地神位的标志,进行祭拜,工程完成之日,还要备办牲礼谢土地神,以祈求一切顺利平安。

被称为“镇土之神”的土地神,不仅庇佑着活着的人,也保佑着死去的人。在墓侧设置“土地之神”神碑,同享祭祀,这在潮汕地区是一种普遍现象,祭拜先人时先敬土地神,一是答谢它的守墓之恩,二是让它通报并引领先人来纳祭,享受后人的孝敬。

在潮汕有些地区,每年的六月廿六,是土地神圣诞之日,潮汕民间称“土地爷生”,在这一天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来庆贺土地神圣诞,民间也会出现虔诚的供奉和祈福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祭祀活动已经不像曾经那么盛大和热闹,特别是对于现代的年轻人,受多元新兴文化的影响,对这些被称之为“迷信”的文化显然无感,所以现在拜祭的大多是中老年一辈。祭拜土地神活动虽然不如以前繁盛,但这个传统如今仍然在传承,也希望能一直被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