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刘功虎 郑汝可 华智超

近日,武汉不少主干道两侧,行道树的树穴中铺上了一层鹅卵石。路过的人们说,色彩斑斓,好看!专家说,这做法透水透气,无妨树木生长。


民呼我应,关切市民关心的“小”事|武汉一周


金桥大道一侧,行道树树穴铺上了鹅卵石。记者李爱华 摄

显然这是一个“小小举动”。从窨井盖到路灯杆,从墙面到广告牌,从社区拆违到清理菜地……这两年,武汉做了不少市民关心的“小”事。积小成大,积少成多,这些“小”事正在深刻改变城市面貌,增益市民生活。

“为民服务解难题”“民有所呼我必有应”,让每个群众从城市建设发展的日常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无疑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井盖子,能不能弄得像一枚枚平滑的纽扣?别的城市能做到,武汉也能


民呼我应,关切市民关心的“小”事|武汉一周


整治提升后的解放大道。(通讯员雷宇 姚德春供图)

如今人们走上解放大道会发现,人行道上的井盖全“消失”了——一排排步砖整齐美观,耐磨、抗碾压,“脚感”更好了。放眼望去,不见一块井盖。

原来,它们都隐身了,铺在地砖下面,与整个路面融为一体,与地面高度和样式完全一样,左上角还标注了权属单位,如给水、监控、电力、交管等等,走上去,感觉与正常路面无异。

长期以来,武汉各处的井盖,与周围路面总有些“拼不齐”,车辆碾压常发出异响,人走过时则不免磕一下。而随着社会发展,见识日广,越来越多的武汉人知道了,有的兄弟城市可不是这个样子,比如杭州,井盖子就像一颗颗平滑的纽扣,与周围路面严丝合缝,车子压过去无声无息。

这秘密让武汉人坐不住,决意“拿来主义”。


民呼我应,关切市民关心的“小”事|武汉一周


长江右岸大道花带色彩斑斓。 记者任勇 摄

一段时间过后,长江右岸大道新生路段,造型美观的人行道步砖铺开来,原本一个个犹如肚脐眼的井盖,都换上了隐形井盖。汉口的姑嫂树路、二环线、武汉大道,两侧凸起的井盖也全都隐了形。

专家说,这工程的最大难度是稍不留神便会出偏差,平整度、缝宽和高差都不容易把握。他们的心法是,细心、细心、再细心。


民呼我应,关切市民关心的“小”事|武汉一周


徐东大街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的井盖经过隐形处理。记者李永刚 摄

除了隐形产品,“五防”“六防”新盖子纷纷上场。梨园通道至尤李立交段将近10公里,480个新井盖都能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江汉区的井盖还能“防顶托”,该区目前九成井盖已翻新,均能达到武汉市最新标准:井周回填宽度不小于50厘米,沥青、井盖与路面高差不超过3毫米。

路灯杆、广告牌、毛细血管道路……大城“小”事,最牵动人心


民呼我应,关切市民关心的“小”事|武汉一周

经过立面整治的惠明路街道面貌一新 记者杨涛 摄

“几个月不来,这条街都不认识了。”武昌惠明路经过4个月整治,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空中电线不见了,各种杆子少了,沿街外挂的空调也不见了。

最稀罕的是,圆柱状的路灯杆变成了方形。

据了解,方形路灯杆有利于“多杆合一”,除了安路灯,还可以装摄像头、5G天线,结构也更加牢固。杆上开了4扇小门,分别是路灯维护、公安视频监控、交管抓拍电子眼和5G终端控制设备的检修门,“不同权属单位,互不干扰”。灯杆采用深灰色,“晚上‘见灯不见杆,见光不见灯’”。

武汉市领导多次提起,武汉的路灯杆大多比较难看,要设法美化,增添城市现代气质。惠明路改造,参照的是汉口中山大道,管线全部入地,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计绿化带。这条路竣工后,经验推广到全武昌,更多市民将从中受益。


民呼我应,关切市民关心的“小”事|武汉一周


三阳路的路灯很“聪明”,有视频监测、5G等功能 记者李永刚 摄

另一件“小”事,是拆广告牌。15日,武汉绕城高速青山辖区内的一块双面立柱广告牌,被整体拆除。

继三环线周边立柱广告牌全部拆除后,现在武汉绕城高速旁的户外广告牌也被纳入拆除计划。按照地域管辖原则,青山区负责14块立柱广告牌的拆除任务。

刚被拆的这块牌子,高35米,获得相关部门许可后,城管和路政部门组织施工队伍入场,先拆护栏,然后大吊车入场,氧割分离,逐一将分割下来的物品运走。


民呼我应,关切市民关心的“小”事|武汉一周


绕城高速周边广告牌开始拆除。(青山城管供图)

去年暑期开启行动后,武汉三环线内共清理广告招牌近3万块,包括78根大立柱广告、各种三面翻的楼顶广告和单位标识。

再就是改造小区外的小路,疏通“毛细血管”。

地处白沙洲腹地,张家湾、京广铁路、白沙洲大道合围出一块三角地带,人流密集、出行需求旺盛,加之地铁5号线施工,这一带的居民长期处在较严重的交通隐痛当中。

去年6月西起烽胜路东至烽火路,洪山区启动武梁路建设项目,历时1年终于完工,“荒地变成了大道”,居民进出小区一口气节约了4站路。

见证者蔡亮说,灯杆、小路、广告牌,说起来事都不大,但武汉市不以善小而不为,所下的功夫都通向了群众心里。

清菜地、拆违建,人们住舒适了,“槽点”自然变亮点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荷叶山路有片山地,树木郁郁葱葱,山脚的缓坡地带却被开垦成多块菜园。洪山青菱湖畔,紧邻青郑高速、菱角湖大桥的下方,被人种上了蒜苗、莴苣、豌豆。汉阳墨水湖岸边、马鞍山森林公园凌霄阁西山顶,均被发现有人开荒种菜。

这些菜地,破坏城市景观、蚕食生态环境、违反市容环卫规定。

接到群众举报后,各区快速出手。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城管部门一鼓作气,铲除数万平方米违法菜地。其他各区也对辖内违法开垦的菜地进行了集中清理。

老旧小区及城中村的乱搭乱建,也是“民呼我应”重大关切点。武汉部分城区坚持拆建并举的思路,把拆违与立面整饰相结合,获得群众称许。

比如,江岸区球场街道面对轻轨沿线的区域,人们在拆违的同时,对楼顶平台和立面进行整体美化和亮化。蔡甸区海天汽配城楼顶以前老是漏雨,现在所有楼顶统一“平改坡”。汉阳墨水湖小区房子老旧,拆除楼顶违建后,施工人员铺设防水沥青、隔热膜,为居民解决漏水隔热问题。


民呼我应,关切市民关心的“小”事|武汉一周


黄鹤楼俯视线综合整治后效果

武昌区以黄鹤楼俯视线为界,将“拆违”与“植绿”结合,历时6个多月,不仅拆除了大量楼顶违建,还完成屋顶绿化63栋,“槽点”变亮点。

其他像江汉区,配合房管部门对机场二通道进行立面整治,拆除存量违建120多处,蓝色天际小区、华苑小区焕然一新。

严肃对待各色“小”事,促进城市面貌深刻改变,武汉仍在路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多次强调要做实做细,“不留遗憾”。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则指出,整个城市提升到一定水平后,管理要更耐心、细致,要常态化,“有打持久战的思想”。


民呼我应,关切市民关心的“小”事|武汉一周


【编辑:朱艳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