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屯溪区南溪南村程华达老人的衣柜里珍藏着一张照片,1989年春拍摄于花山。当时,花山谜窟还未开发,50岁的他陪同专家学者前去考察,同行的人给他拍下这张照片。

程华达1959年7月17日从事教育工作,1969年在篁墩中学任教,1980年担任篁墩中学校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1年2月1日退休。

1987年暑假,程华达在篁墩中学当语文教师,目睹一个孩子因乘坐渡船耽误病情而不幸夭折,村民出行问题成了他的心病。为解决尤溪、留村、汉沙和南溪南村等地村民交通不便问题,程华达放弃休息,踏遍南溪南村附近所有山头沟壑,想找到一处交通突破口。考察期间,他多次遇到毒蛇、雷电等风险,有几次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他意外发现世界第九大奇迹“花山谜窟”。“最先发现的是35号洞窟,也是目前最大的洞窟。我闯进石窟的时候,整个洞窟黑如锅底,一眼望不到边,大如地下宫殿,隐约可见一堆堆石片。借助手电和矿灯进入洞中,一声声奇怪的声响吓得我魂飞魄散。定晴一看,原来是几只巨大的老鼠。”程华达说,之后,2号洞窟也被他发现,比35号洞小一些,堪称地下长廊。惊人的发现令程华达兴奋不已,如此巨大的洞窟蕴藏着怎样的历史?它和南溪南及古徽州有何关系?对黄山旅游发展有何意义?激情难耐、夜不能寐,他连夜起草《积极建议开发和利用徽州古石窟群》,定稿后寄给当时的《徽州报》,1988年刊登。

1999年5月12日,市领导到花山调研,从晌午走到傍晚,全程考察花山石林和古石窟群,还在花山脚下的田头开现场会,形成一致意见,同意开发和利用徽州古石窟群。2001年,经过前期调研和规划,花山谜窟得以开发利用。此后,众多专家、学者、领导、民间人士及技术人员纷至沓来,解开花山石林和古徽州石窟群的千古之谜。花山谜窟得以开发利用,给沿线居民生活带来可喜变化,也大大提高了黄山市和屯溪区的知名度。

从1987年到2001年,程华达往返花山数百次,总里程逾2000华里,解放鞋磨破10余双,给领导和相关部门写信10余封,在媒体发表探讨性文章10余篇。程华达的收获是,黄山旅游股份公司颁发他一张免费旅游花山谜窟的贵宾卡,编号是001。

如今的程老依然奔走在路上。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村民家中的婚丧嫁娶都请他主持,来村里考察的专家、学者也都由他陪同讲解。2014年,程华达被评选为“最美屯溪人”,2017年被评为“黄山好人”,满满一柜子证书记录着他的付出。

2016年开始,程华达着手撰写《南溪南村志》,如今已写16万字。他说,趁自己还记得住,要赶紧把这些历史记录下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