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次短假期,我去了一趟天津。 到了我们这种中年丧宅的状态,好不容易放个假,就懒得和年轻人一起去蹭热门景点的热闹了,约朋友吃饭喝酒才是正经事。 Part 1 在天津的第一站,约的是热门日料店,位于山西路的Kokorowa。店老板许总曾在横滨水产市场学厨和工作多年,在伊势丹百货也有自己的水产档口,人称营口道余文乐,但我觉得他更像伊势丹张震。 本来约的是晚饭,不料飞机整整晚点四个小时,到店时已接近夜里十二点。这一顿从十二点吃到深夜两点,可以说是真·深夜食堂了。 Kokorowa是我非常喜欢的日料店类型,主厨并不拘泥于传统会席料理各道菜品之间的衔接顺序,而是根据当天到店的新鲜食材决定搭配,店内是居酒屋的轻松氛围,端上来的食材却不输于高级日料店。 Kokorowa在上海也有分店,为了配合大上海滩的高逼格,装修路线走的是精致高档日料餐厅的风格。前些日子主厨许总去支援上海分店,有朋友去店里光顾,疑惑地给我发来信息:这家日料店看起来很不错啊,但放的背景音乐居然是……伍佰? 我猜想这是由于许总是厦门人的缘故,放着《世界第一等》之类的闽南语歌曲,可以勾起自己的思乡回忆,勉励自己更好地发挥厨艺水平。 这次一到店里,背景音乐放的是……张学友?嗯?你怎么知道我女朋友是张学友歌迷? 隔天晚上我又到店里来,音响里传出来的是李志嘶哑的声音:“谁的父亲死了……”不扯这么多了,还是先上菜吧。 几道小菜之后,端上来的就是一堆好食材的密集轰炸。 大坨又鲜甜的牡丹虾,上面垫着的是更鲜甜的海胆和虾膏,以及黑鱼子酱和山葵。这种看起来就土豪气息爆表的菜品,拼的就是能不能拿到优质食材了。

  大片的北寄贝,入口就是新鲜贝类纯粹的甘甜味道和柔韧口感。至于这片颜色暗红的北寄贝和我们日常看到颜色鲜红的北极贝的区别,在这里也不多说了。

  金枪鱼喉咙部位的肉,较为稀少,需切掉白色的部分再吃。吃起来和赤身很相似,但没有赤身那股微妙的酸味,口感更加柔和一些。

  大颗又非常creamy的小长井牡蛎,比吉拉多生蚝的奶油味更重。不习惯金属味生蚝的食客,大概会很喜欢这一类型的生蚝吧。

  和牛寿喜烧,大方地给了三大片,豆腐也煮得很是入味。

  炖煮了四个小时的鲍鱼,搭配鲍鱼肝酱。吃着吃着就觉得真是可以弥补上晚点的那四个小时了。

  椀物的环节用了莼菜,夜里喝上这样一碗高汤,真是暖人心脾。

  至于金枪鱼海胆饭、一堆握寿司和其他的一些小菜,在此就略去不表了。

  末尾的静冈蜜瓜几乎是标配,反倒是以芝士和奶油做成的芝士豆腐,吃起来更有趣一些。

  如果这家店开在广州,大概是我每个月都会去一次的店吧。 最后献上一张主厨许总正在帮我切生日蛋糕的帅照。

  好吧,这其实是一道传统料理,用盐和蛋清包裹着食物烤制而成,清香扑鼻。

  需要提示的是,Kokorowa的菜品分量非常足,请留出足够的胃容量再去,否则还没到寿司环节,就有可能吃不下了。 Part 2 天津来了好几次,却还连一次天津菜都没吃过。幸好,这次有地头蛇带路。 中午十一点早早起来,地头蛇已经帮我们在天津老牌网红店——桂园餐厅拿到位置了。门口挤着大概二三十号人,看起来还以为是在排队抢号购房。

  餐厅门口虽小,里面却别有洞天。兜兜转转几圈之后,我们才终于见到了地头蛇陈不诌同学。而且,菜都已经点好了。 小陈同学说,每逢有朋友来天津要吃天津菜,他都会带来这家餐厅,今天吃的这套菜单,他大概已经吃了20多次了,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很愉快的经历。 呛死人不偿命的芥末黄瓜墩,非常北方口味的一道菜了。切忌在吃这道菜的时候边吃边说话,否则呛出来的口水会喷对方一脸,但我还是很喜欢黄芥末和清爽黄瓜的搭配的。

  即使吃了20多次也说不出八珍到底是哪八珍的八珍豆腐,是将豆腐煎成脆皮豆腐之后,加入鱿鱼、虾仁、鸡肉和其他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食材再勾芡而成。大概吃到第50次的时候就可以解锁这个八珍成就了吧。

  看了菜名觉得自己是个文盲的罾蹦鲤鱼,将带鳞鲤鱼油炸而成,上菜时浇上酸甜的酱汁,鱼鳞酥脆,酱汁开胃。但吃惯了各类鱼鲜的死广东人可能会不太喜欢刺多且有土腥味的鲤鱼。

  最大众口味的莫过于这道黑蒜子牛肉粒,无论是牛肉的分量还是大颗的蒜瓣,都显示出了一股津派菜的豪气。只不过虽然牛肉又嫩又香,但分量大得我们最后还是没有吃完。

  吃完出门后,小陈同学说,其实本来是想带你们去吃韩国烤肉的。 我心想,为什么要来天津吃韩国烤肉?不然你干脆带我们去吃粤菜排档好啦! Part 3 所谓的心想事成,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第三天的中午,我们站在这家毫不起眼的粤式排档门口,一脸懵逼。还真来吃粤菜了啊!

  今天同来的,还有一位拍妹子比拍美食更在行的美食导演,鲸鱼先生。他说,这条街路过无数次了,居然不知道这里藏着一家能吃的馆子。 提议来这家餐厅的,是Kokorowa的许总,他说,这家四川人开的粤菜馆,真的还不错。 为什么我要来天津吃一家由福建人推荐的四川厨师开的粤菜馆啊喂! 但看在许总亲自提了一条新鲜鳗鱼来店里的份上,那就试试吧。就算在广东,刚杀的生猛白鳝(河鳗在广东称为白鳝)也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 许总说,他在外吃饭不多,这家店是常来的选项之一,和店老板也很熟,可以自己拿食材来交给老板做。因为怕店里不会处理鳗鱼,许总还先把头去掉了,真是很细心呢。 到了店里,四川店老板看了看袋子里的鳗鱼,皱着眉头说,以后不要自己乱去头了,弄得我们之后都不好处理。 (看起来好像也没有很熟的样子……) 有些餐厅,你能通过室内装潢或者菜单编排推理出菜品的大概水平,但在这类排档馆子,直到夹菜入口时,你才能认识到厨师的真正实力。 只吃了几口,我就差点以为自己已经回到广州了。 姜葱炒牛蛙,蛙肉细嫩,外皮略显焦香,端上来时即是满满的镬气,足见厨师爆炒的火候掌控功底。

  黄鳝煲,用的是广东人熟悉的生啫技法,厨师将黄鳝、洋葱、大蒜等食材放入瓦煲,烹饪过程中不添加汤水,以极高油温将煲内食材焗熟,也是粤菜重镬气的代表性菜式。

  至于许总带来的豉汁白盘龙鳝,更是鲜美异常。刚杀好的白鳝,厨师再以细密刀功将其切开而不切段,白鳝油脂的肥美和鲜香的豉汁交融在一起,即使是挑剔的广东老饕,也是要臣服于此的吧。

  至于其他的豉汁蒸排骨、鱼头煲,甚至是青菜和炒饭,也都是熟悉的粤式排档味道,即使放在广州也未见逊色。

  一问之下,才知道这家店已经开了十五年了。小陈同学激动地表示,以后还有朋友来天津的话,就不带他们去吃天津菜和韩国烤肉了,都带来吃粤菜。 大家还心满意足地在店门口留下了一张合照。看起来像是大学宿舍的穷哥们儿,在一家烧烤店吃了个毕业散伙饭,从此浪迹天涯,各奔东西。

  -End-

  晃荡范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