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亚洲电影,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还特别策划了“SIFF ASIA”架构,下设发掘和鼓励亚洲青年电影人创作发展的亚洲新人奖、通过影片呈现梳理亚洲电影史的亚洲电影展映、促进亚洲电影产业互动的亚洲创投合拍项目、加强亚洲影人交流互动的亚洲电影沙龙以及亚洲站直通车。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聚焦地球村”展映单元对亚洲电影有了进一步的倾斜。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在举行中,它是亚洲电影与世界交流的一个窗口。观众可以在此欣赏到丰富的电影风格,而优质的亚洲电影也借由这个平台走向世界。

如今,这个窗口还在不断扩大。成立于2018年6月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在今年交出了新的成绩单,原有29个成员国扩展到33个,成员机构从31个增加到38个。

“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更壮大、交流更深入、片目更好看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连续两年参与“一带一路”电影周的选片人石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在选取展映作品时,他们有意选择了能反映一带一路国家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新影片。“部分国家电影资金很缺乏,做国际发行非常不容易,‘一带一路’电影周为他们增加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还将支持和协助四部合拍片的拍摄,分别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合拍的《囚徒》、中国与多米尼加合拍的《爱你,星期天》、中国与澳大利亚合拍的《葡萄之王》,以及中国与希腊合拍的《一日有朝》。部分作品还将在上海取景。

文化|“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亚洲电影正在起航

大象纪录与巴基斯坦合拍《囚徒》(图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这些合拍片将作为一带一路联盟深度合作的新起点,传达中国与世界的理解和交流。正如《囚徒》制片人、导演秦晓宇所表达的:“理解当今世界,不是靠一次简单的国际贸易或者跨国旅行,它需要我们将截然不同的生活展现出来,同时进行深刻交流,而电影正是能够认知这个全球化世界的最好媒介。”

而认知这个世界,就要从认知亚洲开始。以“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植新人”为定位,上海国际电影节从选片、展映、政策推介和新人奖评选上展现了对亚洲电影强大的扶持力度。

今年,共有亚洲39个国家和地区的1772部电影报名参加了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本届电影节还首次策划了5个亚洲国别电影系列展,分别是:聚焦印尼、聚焦伊朗、聚焦泰国、印度风情和日本电影周。无数优秀的亚洲电影将以上海为起点,借风走向更宽广的大道。

突出亚洲电影的能量

在2018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在“一带一路”电影周进行了展映。当时的中国观众对于黎巴嫩电影还相对陌生,但上海电影节多次邀请主创做客上海,为这部作品预热造势。今年,这部展现黎巴嫩贫民窟人民生活境遇的作品于4月29日上映后,在中国收获了超过3.5亿的票房。这一成绩离不开上海电影节选片的眼光和推片的努力。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聚焦地球村”展映单元对亚洲电影有了进一步的倾斜。伊朗、印度和泰国等一众亚洲国家带着自己的电影来到上海,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地域风情。

文化|“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亚洲电影正在起航

“聚焦伊朗”中伊电影人对话(图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入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伊朗电影《梦之城堡》,借用儿童片的框架,讲述了家庭中缺位已久的父亲,因为妻子的重病承担起养育的重责,并为孩子造梦的故事。入围亚洲新人奖单元的《弥留之际》,以福克纳的经典作品《我弥留之际》为蓝本,展现家庭秘密交织的伦理危机。在“聚焦伊朗”单元中,《肚中货》以直接而激烈的方式探讨了跨性别者的自我认同困惑,《暗室》则铺陈了德黑兰小镇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困境。

印度电影则在数量和类型上创下了新高。在歌舞电影之外,观众还能看到《塔巴德》和《恶魔》两部惊悚片、审视印度历史和人情百态的马拉亚拉姆语电影《恐惧》、传记片《芒多传》和《妮桑卡娜·萨维特里传奇》等多元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滴个神啊》导演拉库马·希拉尼也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之一。

菲律宾方面,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瞩目的“电影学堂”导师。他的两部经典作品——《阿尔法,杀之权》和《你的子宫》也在展映之列。曼多萨擅长通过市井小人物的一件小事出发,结合菲律宾社会时事格局,揭开时局创伤。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菲律宾电影100周年。受西方殖民影响,菲律宾有更多音乐、青春爱情、动作、恐怖类型电影,这些类型片不仅能满足观众的口味,更是将菲律宾现实社会中的实事局势和奇异构想一同展现于观众面前。

文化|“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亚洲电影正在起航

布里兰特曼多萨导演大师班(图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表示,“一带一路”电影周最大的亮点就是能体现电影文化的多样性。“我觉得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就有点像海外的中餐厅,电影文化的丰富多彩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好比你从小到大只吃过川菜,突然吃了一顿淮扬菜、一顿潮汕菜,你才会懂得,原来天外有天,原来电影的风格是如此不同。”

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一带一路”的部分作品虽然在质量上和故事技巧上已经非常成熟,但并不契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不适合在中国市场发行。“如何缩小这其中的距离,‘一带一路’电影周还有很多路要慢慢探索。”

跨地区跨国合作成为关键词

除了将优秀的亚洲电影带到中国,为中国观众呈现多元的文化视角。在今年的电影市场上,国际合拍片和国际合作项目也是重头戏。为期3天的活动共吸引来自俄罗斯、法国、荷兰、泰国等地的313家海内外展商参加。在路演环节,来自希腊、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的优秀电影合拍项目先后登台进行推介,并介绍了中国与比利时合拍的科幻作品《望月怀乡》,中国青年导演侯祖辛筹拍的《一天一夜》等。

文化|“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亚洲电影正在起航

国际合拍片市场(图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对于亚洲电影,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还特别策划了“SIFF ASIA”架构,下设发掘和鼓励亚洲青年电影人创作发展的亚洲新人奖、通过影片呈现梳理亚洲电影史的亚洲电影展映、促进亚洲电影产业互动的亚洲创投合拍项目、加强亚洲影人交流互动的亚洲电影沙龙以及亚洲站直通车。其中,“合拍片项目”(Co-production Project)独立成子单元,让开发过程更难的合拍片,在电影项目创投的帮助下顺利寻找到中意的合作方。

大象点映和巴基斯坦合拍的《囚徒》就是其中一例。石川介绍说,上海电影节为这些合拍片提供了一个房间。对作品感兴趣的片商可以在这里和创作者对接,并通过平台确立关系,提供合作意向。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上海电影节为两者搭建了平台,让新人创作者收获了机会。

由于亚洲有共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亚洲合拍一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合拍片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筹备了“聚焦伊朗”和“聚焦泰国”两场主题日活动。来自伊朗、泰国的电影制作、发行企业代表可以通过此活动,与中国影人探讨彼此电影产业合作的新思路,并达成版权交易、签约项目意向书。

文化|“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亚洲电影正在起航

中泰电影人对话(图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伊朗曙光旬电影节主席雷扎·米卡里米表示,同属亚洲,同为多民族国家,共通的文化渊源为双方的电影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小鞋子》《樱桃的味道》《一次离别》等为代表的伊朗电影,在中国收获了不少的影迷拥趸,究其根本就是这些影片抓住了中国观众的情感脉搏,让中国观众找到了社会生态的共通之处。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透露,中国和伊朗的合拍电影协议已进入最后的文本协商阶段,预计今年内可以签署。

中泰两国的合拍互动也在秩序井然地进行当中,SMG尚世影业五岸传播总经理陶澍就与泰方合拍了美食创业类真人电影《启动人生》。该电影主要讲述中国青年(盛一伦 饰)和泰国青年(查侬·散顶腾古 饰,电影《天才枪手》男主)学做菜的故事,已于近日杀青。

《启动人生》泰方代表彭于伦分享了自己拍摄时的感受,她认为合拍片要处理好文化融合问题,不止是团队的协作沟通,还必须在内容创作上找到共通点,比如“笑点的设计要尽量考虑符合两国观众共同的习惯,这样才能把控好影片的整体节奏”。

在中外影人通力合作之外,上海政府在政策和服务层面上也给予合拍片全力支持。上海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志庆在中泰电影对话活动上表示,欢迎泰国电影机构前来上海取景拍摄,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将为剧组提供全程的支持和服务,并且“所有的协调都是免费的”。

扶持亚洲电影的创作

在发挥推广与交流价值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电影节将挖掘与扶持新人导演作为自身的责任。上海国际影视中心主任傅文霞提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创办了十年之后,就陆续创设了新人培养单元亚洲新人奖单元以及电影项目创投单元。这两个单元旨在为中国电影产业输送新人以及新项目,激活亚洲电影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活力。近年来,亚新奖已发掘出万玛才旦、曹保平、张猛一大批活跃在亚洲各国和各地区的电影人才。

在创投单元的基础上,2019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又开设了创投训练营新单元,为电影新人提供从前期创作、项目孵化、资源对接到参赛参展的全产业链支持。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由宁浩领衔,苏有朋、谭卓、石井裕也、谢福龙加盟。其中宁浩就是从亚新奖走出的导演。2005年,还是电影新人的宁浩以《绿草地》获得亚新奖肯定,这对当年的宁浩来说是一份非常重要的鼓励。如今从新人变为评委的他,身上肩负着挖掘新一代的亚洲新人的重任。

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宁浩:坚韧和才华是新人导演的重要指标在见面会上,五位评委表示,相比于“在分歧中产生的”金爵奖,亚洲新人奖的评奖目标是“让更多有才华、有审美、又努力的年轻人导演被更多人看见。”借由扶持新人的平台,上海国际电影节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新人能够在此收获机遇窗口、启动资金和创作经验。

在6月19日的亚洲电影沙龙上,曾经担任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的香港制片人施南生,和本届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宁浩对如何扶持亚洲电影新人进行了探讨。

宁浩表示要“提防这个时代,提防自己”。现阶段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外部环境越是优越,新人导演们越会出现准备不充分的情况。“放眼影坛,很多导演在拍第一部作品之前,都是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沉淀和准备,比如李安,沉寂六年,为他的第一部电影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年轻导演要慢慢积累,花时间磨练,才能拍出一部像样的作品。”

施南生也给出了诚恳的建议:“一旦走入导演这一行,你一定要清楚一点,沟通很重要,有时候悉心倾听他人的讲话也是一门艺术,而非盲目坚持,坚定自己要走的路一定是对的。”

2018年,大鹏凭借《缝纫机乐队》获得了亚洲新人奖的提名。已经成功转型为导演的他,也在今年的论坛上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最开始我根本不敢想做导演这件事……但一次成功算不了什么,更何况是失败呢?”

亚洲青年电影人创作分享,苏有朋笑谈“我是你们的青春”那么,如何才能拍出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作品?作为曾创作出《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滴个神啊》等亚洲乃至世界知名作品的导演,拉库马·希拉尼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如果内心想着做亚洲人喜欢的电影,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专注你的内容,传达你真正想要讲述的故事,因为你本人也是一位观众”。

带着亚洲电影走向广阔天地

在6月21日晚的亚洲新人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影片《活着唱着》获最佳影片奖,日本导演箱田优子以《在蓝色时分飞翔》摘得最佳导演奖,印度尼西亚编剧尤瑟夫·拉加穆达凭借影片《山间生活》获得最佳编剧奖,马来西亚男演员原腾(《乐园》)与中国女演员赵小利(《活着唱着》)分获最佳男女演员奖,印度电影《昨夜星辰》的摄影师维纽马德夫·卡加拉摘得最佳摄影奖。

文化|“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亚洲电影正在起航

印度尼西亚编剧尤瑟夫·拉加穆达(图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活着唱着》导演马楠上台领奖时说,他在上海出生长大,十岁的时候离开上海,二十多岁又重新回到上海,“很开心上海国际电影节能让我再度回家领奖。”对于他来说,上海是他的家,也是让他的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该片制片人、知名演员邓婕表示,这部片子花费七年时间打造,“很开心它能在这里开花结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

连续四年参加亚新奖的徐峥,看到如今的成果也称赞道,亚新奖平台总是让他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新的惊喜和新的话题。“SIFF ASIA”的出现标志了亚洲电影事业的日趋成熟、亚洲电影人群像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崛起。“相信已经生根发芽的‘SIFF AISA’将迅速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成为凝聚亚洲新力量最坚实、最富生命力的载体。”

文化|“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亚洲电影正在起航

文牧野和徐峥(图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通过“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交流和学习也在进一步深入,如中外合拍片以及“聚焦地球村”电影单元等。中国电影也借由此平台走出国门。

艺术电影线上点播平台Festival Scope的创始人亚历山德罗·拉贾表示,其点播平台上引进了不同类型的中国电影,中国纪录片在此平台也颇受欢迎。联盟成员之一的纽约亚洲电影节,也会为美国观众播放中国电影,尤其是在旧金山和纽约的唐人社区播放武侠片、功夫片。

《阿拉姜色》《柔情史》《矮婆》《女他》等电影也是联盟的受益者。2019年2月,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得主《阿拉姜色》在爱尔兰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演员的奖项。导演松太加得知消息后表示:“《阿拉姜色》意为‘干了这杯美酒’,希望大家在看完影片之后能醉心于这杯美酒之中,让电影成为人与人之间友好交流的桥梁”。

文化|“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亚洲电影正在起航

《阿拉姜色》获得第7届爱尔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随着“一带一路”电影周即将落幕,选片人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为明年的展映做准备。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晔表示:“让世界看见很多在电影版图上被遮蔽的灵光,鼓励这些被所谓大片商业规则忽视许久的国家拍出好电影,促成世界电影版图多样文明交融之光,这是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应有的担当。”

对于未来的电影周,在“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视中心主任傅文霞提出,也许明年可以设置一个主题,请每个国家根据主题挑选电影参加展映,或者每年设置一个“主宾国 ”,依次聚焦不同的国家。“主宾国”的概念得到了各国电影人的响应,保加利亚、埃及等国来宾纷纷争当第一个“主宾国”。来宾们也表示,希望明年可以带来更多“一带一路”合拍片项目,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亚洲浪潮,博鳌视野

“立足亚洲,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