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一个坐落于云南迪庆高原之上、梅里雪山怀抱之中的地方,也是一处传承了“香格里拉”“正宗血统”的人间仙境。自然之神毫无保留地发挥着他的想象力,使德钦成为一片绝尘净域,神奇得让人如痴如醉。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一路驾车沿国道214线从香格里拉到德钦,追寻着卡瓦格博的身影,我们经历了温暖阳光、磅礴大雨,还遇上突如其来的暴雪,忐忑的心灵被一次又一次洗涤。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英国著名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对一个他从未到过的地方进行了无限遐想与描绘,小说中有被原始森林环绕的湖泊,有连绵不绝的神圣雪山,还有幽深宁静的大峡谷和徜徉在草原上的成群牛羊,以及金碧辉煌的喇嘛庙……如此美丽和让人窒息的地方可能就真实地存在于人间,按照书中的描述,应该就是如今的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地区。而我们的行程就是从香格里拉纳帕海边傍晚的炊烟中开始。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自从几年前独克宗古城遭遇大火,我心里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千百年的热闹与辉煌瞬间付之一炬,心里无比惋惜。同去独克宗的向导卓玛说,她总是不敢来这里,因为怕看到如今的这般景象,尽管她现在还能指认出曾经爱去的某家店的所在位置。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独克宗”是藏区康巴语“月光城”的意思,一直以来这里就是茶马古道上马帮停靠的重要驿站。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人们在进入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前都必须经过一个叫做“蓝月山谷”的地方,而我总固执地把“蓝月山谷”和小说中的“月光城”联系在一起,似乎小说中虚幻的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而真实的“月光城”也或许就是虚构美好里的转身一瞥。​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尽管独克宗古城已经消失,但淳朴的香格里拉民风犹存,喝一碗刚刚煮热的牦牛奶,再品尝一口口感独特的牦牛肉刺身,坐在一家藏式小店里听一番卓玛的故事。香格里拉小城显然没有书中那般繁华,窗外汽车一声刺耳的鸣笛似乎要说些什么,但眼下的香格里拉小城却是安静的,安静得似乎无人记挂。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我们驾车离开了伤心之地独克宗,继续往德钦方向驶去。就在距离香格里拉小城不远处,安静地躺着一湾湖,湖的旁边是一大片草原,湖名叫纳帕海,而草原则被称之为中甸草原。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纳帕海边正有许多野鸭鹤鸟漫步闲走,这里是黑颈鹤的越冬之地,每年冬日之时,它们都会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中甸草原,在它们心爱的高原湿地里度过漫长的冬春两季,待到夏至前后又举家迁徙,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如此大的一片高原湿地,当然不仅吸引一种水鸟前来,无论是黑颈鹤、赤麻鸭、黑鹤、黄鸭、灰雁、斑头雁、白尾海雕,或者是大白鹰,都会从四处赶来这儿越冬。香格里拉的藏民都非常爱护这些远道而来的鸟儿,早早地就为它们准备了人工饵料,鸟儿也是有灵性的,也会把它们最美的一面展示给爱鸟之人,我想,这便是人与自然共同相处的和谐之道,更是《消失的地平线》中尝到的一种“自然和谐”境界吧!

全民热遗|“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的“香格里拉”大概就是这里

​中甸草原的气候相较同一地区的其他地方更加湿润温暖,牧草在这里生长得比同类地区快很多。青翠的碧草,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缓缓地铺展在这片大地上,牦牛无忧无虑地看着湛蓝天空进食,点缀在草原湿地间的羊儿和马儿有时各自成群,有时也跑进牦牛群里混成一片,使得草原变得灵动而美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