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艺术交流形式是1951年创建的圣保罗双年展的先行者,他们都推动了巴西现代艺术的起步。生于圣保罗的作家马里奥·德·安德拉德,是1922年巴西现代艺术周的倡导者,也是巴西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人物之一。

文 |知衡

圣保罗的热情与天赋:满目疮痍的贫民窟阻挡不了创作的热爱与激情

位于圣保罗伊皮兰加公园内的巴西独立纪念碑,碑顶是佩德罗一世率军前行的人物群雕,碑底刻有大型青铜浮

形容巴西城市圣保罗,你需要用到很多“最高级”: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南美最富裕的城市,拉美最大的工业中心等等。但说到巴西,首先被提起的不一定是圣保罗。东南沿海的里约热内卢和探向内陆的圣保罗,与北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构成了国家印象的铁三角。无论是“上帝之城”的圣光,还是新都的崛起,都模糊了圣保罗的存在,但实际上,恰恰是它的气质更加贴近巴西。

1941年,曾流亡巴西的作家茨威格用一本《巴西:未来之国》赞美了这个复杂国度,在亲身透视过诸多城市后,他结论:“圣保罗之于里约,就像米兰之于罗马,巴塞罗那之于马德里。米兰与巴塞罗那并非首都,亦非政治文化中心,但活力却超过了罗马与马德里。”作家的背书里,巴西是无限光明的理想国,如此推论,圣保罗必然是那个被给予重托的“应许之地”。

圣保罗的热情与天赋:满目疮痍的贫民窟阻挡不了创作的热爱与激情

圣保罗的贫民窟。远处高楼林立与贫民窟的破败低仄形成对比,巨大的贫富差距是整个巴西的社会问题

无论在圣保罗城市街头还是满目疮痍的贫民窟,随处可见涂鸦艺术。南美的热情与天赋,袒露城市之中,成为艺术的源头。紧挨着保利斯塔大街,是巴西最著名的圣保罗艺术博物馆,也是南美诸国中唯一全面反映西方美术从中世纪发展至今的博物馆。馆内藏有法国印象派画家、佛罗伦萨派画家和翁布里亚派画家的大量名画。相比于馆藏,博物馆超前的“狂野派”建筑理念更成为人们慕名而至的理由。建筑师巴迪是巴西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师之一,有媒体称她为“巴西最好的秘密”。从外部看来,建筑像个简单的水泥盒子,4根巨大的红色混凝土柱子把78米跨度的建筑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支撑在半空中。当时这里是世界建筑中下方设计最大的开放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逗留、看展、演出,艺术空间开放成为融入城市的一部分。

关于现代艺术,圣保罗最引人瞩目的或者说赋予其现代主义源头之名的,还是圣保罗双年展。20世纪30年代,圣保罗的一批艺术家创建了圣保罗艺术之家,他们在里约和圣保罗两大城市举办展览。同时,贝利亚斯·圣保罗艺术沙龙也开办了,随后又创设了艺术家联盟的五月沙龙。这些艺术交流形式是1951年创建的圣保罗双年展的先行者,他们都推动了巴西现代艺术的起步。圣保罗艺术双年展与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在三大展览中资历排行第二,仅次于威尼斯。巴西当代建筑界泰斗奥斯卡·尼迈耶在伊比拉普埃拉公园为双年展设计了场馆,白色简约外观,一片波浪形、漆成深红色的金属,像一条燃烧的火焰向外喷吐。礼堂内部,门厅的墙壁和天花板上旋绕着一片气势宏伟的雕塑。自1957年开始,圣保罗双年展便固定在这座展馆举行,使得这里成为现代艺术的朝圣地。

圣保罗的热情与天赋:满目疮痍的贫民窟阻挡不了创作的热爱与激情

生于圣保罗的作家马里奥·德·安德拉德,是1922年巴西现代艺术周的倡导者,也是巴西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人物之一。在第一本现代派诗集《精神错乱的圣保罗》 (1922)中,他相信圣保罗这座城市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狂欢节般的景象:灰色、金钱、烟灰、金色、忏悔、贪婪。似是来自现代主义对于圣保罗高速发展的控诉,欲望让城市麻木地扩张和生长,狂欢的假面下,有人在深深思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