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离地面千米的高空看洛阳至开封段黄河,有着非常动人的细节,河水奔向远方,沙滩似平铺的黄锦,坚固的堤坝,像祖先与父辈的臂膀,而在河水深浅处牢牢拱卫河岸的,还有一道道美观的顺水坝。

黄河的堤坝,是中国一代代治水的能工巧匠推进的结果。黄河人民多苦难,母亲河与她脚下的人民纠缠了成百上千年,如今终于太平了。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温天虹|文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顺水坝是大坝的须根

打开谷歌地图,目光深切投向豫省洛阳至开封段的黄河,天地之中,大河如绢带。这条绢带是中国北方的文化之河,生命之河,人类活动,在河岸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那束水护岸的坚固堤坝,保护着豫省成为米粮仓,让地上河安澜远去。

河水悠悠,黄河东流,泥沙滚滚,岸坝坚牢,走的是时光,是亿万人民千代百代的苍老沉歌;留下的是古迹,是黄河两岸人民制服黄龙,伏波安澜的英勇故事。

黄河,哺育了中国,洛阳、郑州、开封,沿岸的城市在河水滋养下成为文化古都,十三朝悠烟,七朝风雨,我们依旧是大河的子民。

这,是黄河壮丽的景象,是厚重的历史和滔滔的史诗。

大坝长出须根,一条条的依附着坚固的大坝,倾斜着伸向黄河,一段堤坝大概有几道甚至几十道小坝,起着导水冲沙的作用,这些小坝竟然是顺从河水的流向,一个个像手指头一样指向东方,那是黄河入海的方向。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这就很神奇了,是古人留下的智慧,远古的河图洛书展示的是文化的悠久和思想的融圆,这活生生的,依旧在拱卫着河清海晏的顺水坝,倒像平凡又坚守大地的劳动人民,不求彰显,不要盛名。

他们很普通,只是河边的一方土一道弧形的石梁,它们以黄河大堤为坚固的成长线,斜刺里穿出,顺从水流的方向,齐心协力,让黄河成为灌溉之渠。

这是水利,是深思熟虑,是千年治河经验的总结,这种坝,是顺水坝。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中国不缺治水能人

说到顺水坝,不得不提明末一位伟大的治河工程师潘季驯。他在《河防一览》书中指出:

“顺水坝,俗名鸡嘴,又名马头。专为吃紧迎溜处所,如本堤水刷汹涌,虽有边埽,难以久持,必须将本堤首筑顺水坝一道,长十数丈或五六丈。一丈之坝可逼水远去数丈,堤根自成游滩,而下首之堤俱固矣。”

这是专业的水利知识,是勇者战斗黄河总结的经验,顺水坝的作用,是引导水流,进而加固河堤。顺水坝是河岸大堤的几十个兄弟,配合着坚固的堤防,导流水向,保护着中原大地的沃野和城市。

沃野与城市有我们的劳动成果,有数不尽的古迹以及生命。这是黄河的哺育,更是人民的创造。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顺水坝非常美观,坝基是黄河堤作为底筑,专用砂石黄土,拱出一道道斜生的堤坝,像一道道锋利的刀剑,刺向河水这头恶龙,也像黄河鲤鱼那一具完整的鱼骨,有主心骨,也有傍主心骨而生的骨刺,这些顺水坝,就是骨刺,排列整饬,壮美可观。

美丽的外表下面,是智慧的总结,是安澜的力量,这股象征精神,倒像我们河南的精神奉献,我们是米粮仓,农业大省,中原产出的粮食哺育了大半个中国。

天地之中传出的悠悠古风让中国的文明回溯到上古五千年。二里头文明、炎黄二帝、洛阳的故都、开封的古城,都不是传说,都是现实可感的文化,都是黄河浇灌的文明。

而到了明代,潘季驯的出现,为治理黄河提供了“束水攻沙”的技巧,正是他,在堤坝外加筑的顺水坝,让土石结构的河堤张开了战斗的羽翼,而且有统一的调令方向,顺水流,向东方。

中国真不乏治水之能人。治都江堰的李冰、让大秦崛起的修渠的郑国、元代治理大运河的郭守敬等,其实最壮美的河段,最有智慧结晶的治水工程,遍地开花的水利设施,依旧在中原大地的黄河沿岸,这里一直都是历史的起点,大地的中点,水利的活化石。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小小的顺水坝,牵动的不止水流的方向,也是心里最隐秘的对这片大地的厚爱与祝福。

在高空,看着潘季驯借助百姓的智慧,总结出治河的经验,直至今天,看着河段的秀美,看着水坝的精巧,我们依旧会为祖宗的遗产叫好!

黄河最美的顺水坝,就出现在洛阳至开封的河段,这里经过万里平畴,这里流过中原大地,这里藏着很多智慧的能人大哲,黄河到了此处,是太平盛世。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黄河人民多苦难

然而,我们把目光向下游瞻望,开封以下,依旧有顺水坝,但是做工之精巧,密集之频度,没有中原大地那么壮观美丽了,苦难在这里曾经化作华丽的篇章,顺水坝是黄河写出的诗句,是刚硬的不屈的精神,是不可抵挡的流向。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开封以下,曾经发生过黄河改道的悲剧,河水改走江苏入海,所以现在的山东黄河段,顺水坝竟然没有河南段多,构筑也没有那么精美,这个事实,有谷歌地图为证。

黄河自西而来,过河套,穿晋陕,到了三门峡小浪底,有两座水坝截断,这是当代的黄河,这是新时期的中国,黄河经过一代代的苦难,穿流改道,留下故道水洼,留下生民血泪。

不说被人为因素决堤的花园口,不说温故1942的梦里老家延津,不说一片片盐碱地的兰考,这些,已经成为真正的历史,是苦难的辉煌,是久远的黄河故事,是中原大地已经康复的创伤。

但是,她的悲,她的壮,在现代作家刘震云、人民公仆焦裕禄的心中,他们通过文字或者政策行为,改变着黄河沿岸,这片大地,已经繁华盛世,这一枚枚小小的坚固的顺水坝,像一颗颗金钉子,把黄河钉得牢固钉得安澜。


治水黄河:所有的相爱相杀,都是为了岁月静好



当一切苦难结束的时候,盛世审美,就开始了,看那美丽的黄河,那导流的顺水坝,那浊浪滚滚的泥沙,那正在崛起的中原城市群,那告别了沧桑走向自信的父老,这里,又在写着一段天地之中的美丽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

温天虹,男,南粤广东人,对史地文化有浓厚兴趣,作品多见于网络论坛。

欢 迎 投 稿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