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兹拉巴德是一座位于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其人口少、经济差,而且也没太大发展前景,是典型的边穷村庄。像这样的村庄在欠发达的阿富汗可谓随处可见,但奎兹拉巴德却偏偏能够从它们中间“脱颖而出”,并于近日获得了英国老牌媒体BBC的青睐。

BBC当然不是因为当地有啥名扬海外的土特产,所以大老远才跑到这里来的。奎兹拉巴德之所以能够吸引西方媒体的目光,主要还是因为这座村子独一无二的构造。奎兹拉巴德村民现居的许多房屋,都是使用的非同寻常的军用材料来建造的。这些材料生来就带着一副暴脾气,稍有摩擦就可能引发巨大爆炸。

是的,你没有猜错,奎兹拉巴德村民用来修筑房子的材料并非其他,恰恰正是废弃的哑弹。这些哑弹数量众多、品种不一,有火箭弹,有航空炸弹,有炮弹,还有导弹。作为正经八百的军用制式炸弹,它们之间的最大共同点就是惊人的杀伤力。别看如今一个个看着都挺人畜无害,若是其引信被不小心触发了,那么其造成的后果恐将不堪设想。

虽然这些哑弹都有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然而武德充沛的奎兹拉巴德村民对此却似乎表现的丝毫不在意。他们还根据哑弹的大小尺寸为它们设计了诸多用途,比如顶门柱。

比如房梁。

比如葡萄藤架。

以及桥梁。

甚至就连村子里的粮仓都是用哑弹搭建起来的。象征着毁灭的炮弹如今反倒成为了代表着生存的粮食的保护者,如此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恐怕也就只能在奎兹拉巴德得以窥见了。

这些哑弹并不是一直就存在于奎兹拉巴德的各种建筑里的,它们真正出现在当地村民的生活中的,时间迄今也不过30多年而已。据奎兹拉巴德村民拉图拉交待,这些哑弹最早是由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所带来的。苏联人在战争中使用了大量的炮弹、炸弹和导弹,而奎兹拉巴德村民用来修筑家园的许多哑弹,正是那些“临阵脱逃”的苏联炸弹。

这场战争摧毁了奎兹拉巴德村民的最初家园,同时还令他们一贫如洗。没钱购买木材修筑新家的村民于是便打起了那些哑弹的主意,当时还是青年的拉图拉正是其一。说是修筑新家,其实就是用哑弹当个框架然后往上头涂抹一层又一层的泥巴罢了。

实践证明,这些哑弹作为建筑材料还是非常给力的,用它们来修筑的房子要比单纯的木质结构的土房更加结实。在拉图拉等先驱者的成功经验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奎兹拉巴德村民加入到了用哑弹造房子的队列中来。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400枚火箭弹被当做建筑材料嵌入到了奎兹拉巴德的房屋里。

由于一直都未造成过重大事故,因此奎兹拉巴德村民对于这些哑弹的危害并无深刻认识,后来还是因为外来游客的到来才让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今,这些镶嵌在房屋中的哑弹已经被一一拆除,并被移步之奎兹拉巴德以外进行了安全引爆。要想再看到如此硬核的村落怕是不太容易了,不过至少奎兹拉巴德的村民往后总算是能睡上个安稳觉了。(作者署名:军械喵)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