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薇薇·内心平静 顺从自然”应对失配性疾病,[565].医师报,2018-9-13(20)

《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得益于其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以及前沿实用的内在价值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书中提出,慢病的根源是人类生物学的进化极为缓慢,需经过数十数百代的漫长进程,而人类的文化进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却极为快速。

作者丹尼尔·利伯曼指出,尽管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众多的文化变化也改变了我们的基因与环境作用,诱发了许多健康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失配性疾病”——我们现有的与旧石器时代相比在生物学变化不大的身体,根本不足以或不能适应快速改变的现代环境和行为导致的疾病。

作为生物学进化赶不上环境变化的现代人,我们应如何理解失配性疾病的内在本质?又应如何应对失配性疾病?在大数据时代,对于发现疾病的内在规律有哪些优势所在,又存在怎样的问题? 

现代人所处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致使现代人群的疾病发展规律也与过去大不相同。简而言之,人体生理的变化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环境、思维等的变化。

因此,所谓失配性疾病也可理解为生活方式病,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步调高速运转,人所承受的压力随之增加,情绪的高度紧张频现,这对于身体的调节显然不利,长此以往必会危害健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产业平台处张红处长认为,中医对于失配性疾病具有独特认知,吻合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念。以心血管病为例,其并非一两天形成,而是一种长久的生活习惯或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共同导致的疾病,是罹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此外,现代中医临床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可将其理解为基因的易感性,即某一种体质的人群更易患某种疾病。因此,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药物治疗的应答反应,对于疾病的治疗可事半功倍。

对于应如何应对失配性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教授指出,《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于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现代社会人群而言,内心平静,顺从自然规律,不失为一剂调理心身问题的良方。

具体而言,应保持轻松、乐观、愉悦的心态,养成规律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使身体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中医涵盖的多种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推拿、八段锦、五禽戏等,对于放松心智、调节身心皆有益处。

此外,史教授提出,未来关于失配性疾病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应是通过放松精神、科学运动等方式,究竟对现代社会生活中,承受紧张压力的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去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以促进现代人对生活方式和精神愉悦重要性的认知,更好地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保持健康身心。

专家谈真实世界研究与大数据平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马丽红

真实世界数据≠真实世界证据

数据显示,卒中和冠心病位列中国人群死亡原因的前两名;冠心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明显上升,死亡人数明显增加。2011年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30年中国卒中生存患者数量将达3000余万例,冠心病生存患者数量也将大幅增加,这将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

随着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新的监测手段、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使冠心病的诊治水平迈上新台阶。但是目前我国冠心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仍很高,且治疗费用昂贵,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任重道远。

从医疗大环境看,各级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医药监管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医疗数据,各级数据库的电子化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数据库平台的建立,极大增加了利用高质量数据进行真实世界研究的可能性,真实世界研究越来越多受到各方重视。

但因目前大多医疗数据分布零散,未进行系统性收集和结构化处理,真实世界数据不等同于真实世界证据。只有通过真实世界研究,即通过严格的数据收集、对患者长期随访跟踪、系统处理、正确统计分析以及多维度的结果解读,转化为临床研究资源,才能产生真实世界证据。而真实世界研究过程不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将成为药品临床应用、医保制定、决策制定等各方参考的重要依据,最终服务于广大患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史大卓

保障数据准确性、真实性是难点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若将患病人群的疾病信息、诊疗方式等数据收集整理,使之成为指导现代人保持健康的证据,势必造福更多患者。目前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多针对特殊人群,同时具有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因此对适用人群有限定,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受限。因此,如果真实世界研究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大数据,通过对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疾病预防、药物干预等信息进行分析,以此探究疾病的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障人群健康意义重大。

不过真实世界研究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如果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不能保证,也就难以成为真实世界的研究。因此,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如何保证研究者获得真实信息、患者提供真实信息、是真实世界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大难点。

推行三级诊疗,实现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和大医院医疗信息共享,如实全面记录患者诊疗信息,对保障信息真实性十分重要。我国真实世界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诊疗信息的真实性是关键环节,和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产业平台处  张红

建立临床研究共享平台

提高数据质量  整合中西医诊疗方式

中国是慢病高发大国,因此拥有更为全面而庞大的临床数据。医疗大数据需要更多维度、更高质量、更长时间的持续跟踪的真实世界数据,可通过数据的倾向性分析找出疾病的发病规律与特点,从微观-生物信息上理解疾病,之后结合中医整体观,在宏观上进行综合诊疗干预,以达到保障健康的目的。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拥有数据便是拥有天下,但前提是拥有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如果大数据不具备可靠的质量保证,便只能视之为垃圾数据。

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尽快构建面向真实世界研究的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提高临床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整合中西医诊疗方式,推动医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提高中西医整合临床医学的整体水平,探索全面而高效精准的疾病解决方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赵迎新

构建医患平台、患患平台、

医医平台,织就信息网

大数据时代为探索疾病诊疗模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大数据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产生协同作用。网络平台在医疗行业中具有四大着力点:第一、建立多学科交流平台,由于患者病情并非单一病种,应由多学科共同参与患者诊疗以及康复指导;第二、建立医患平台,加强医患交流,使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科学指导患者;第三、建立患患平台,有助于患者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督促,更好的完成康复;第四、建立医医平台,使医院各科室、部门,甚至多家医院的临床数据形成科学、全面、庞大的数据库,积累更多临床证据,有助于更精准的判断患者病情、分享诊疗经验、总结疾病规律,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

《医师报》9月13日20版

往期回顾

▶ 社评|德阳女医生受困舆论自杀背后,媒体的警示与反思

▶ 医闻头条|郑振东主任为您荐读:黑色素瘤战线,痛失一位战友!中国医生楷模宋鑫教授走好!

▶ 医闻头条|南宁男子带狗看急诊大闹医院,被依法行政拘留十日!

▶ 医闻头条|知名三甲医院院长、主任同时受贿,均被起诉!

▶ 重磅|九部委联合发文,严打医疗服务不正之风,这些人将被严查!

▶ 【视频】医师报:为梦插翅 化茧成蝶

编辑: 毕雪立   审核:许奉彦 黄晶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