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航空界人士将马航的陨落与昔日全美航空一哥泛美航空的破产相提并论:同样是长期亏损后被空难直接打垮。但穆勒仅仅完成了一年任期就宣布因家庭原因离职,马航方面宣布穆勒的继任者是原瑞安航空航班运营总监彼得·贝柳, 任期自7月1日开始。

文 | AI财经社 仉泽翔

编 | 华记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AI财经社】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MH370空难5年后马航恐遭抛售,大股东巨亏120亿,三度换帅无力回天

空难频发,亏损难止,马来西亚政府终于忍不住要踹掉马航这个“败家子”。

据马来西亚新闻网站says 6月22日报道,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称,若有共识并提出不错的报价,政府考虑出售马航。

马来西亚航空自2011年开始陷入亏损状态,2014年的MH370和MH17两起空难事件,更是对这家航空公司造成致命打击。控股股东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宣布对其进行私有化,试图以此减少亏损情况,但效果并不明朗。

今年3月,马哈蒂尔曾表示,关闭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是重大的事情,政府会研究关闭、出售或重新注资等选项。当然,作为马来西亚的国家航司,马航一旦关闭除了涉及成千上万的员工生计与资产损失,更意味着航线的停摆与空域的缺失,绝对会招致举国上下的反对。没有哪届政府能承受此间所造成的损失。

马来西亚国库控股早前宣布,其资产减值73亿林吉特(约合120.8亿人民币),有半数是因马航造成,并要求该航空公司提出新的策略计划。

昔日明星航司积重难返

在MH370事故之前,马航保持着19年未曾发生过人员伤亡的记录。

马航的历史可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马来亚航空公司,早期只有一架飞机,负责运行新加坡至吉隆坡和槟城等航线。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更名为“马来西亚航空”。

1965年,随着新加坡被迫退出马来西亚,公司一度更名为马来西亚-新加坡航空(MSA),但在1972年,因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政府间的合作破裂而停止运作,被拆分成两家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和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拆分后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仍拥有飞往欧洲、澳洲、亚洲、南北美洲、印度次大陆和非洲等100多个目的地的航线,是全东南亚机队最多的一家航空公司,2007年至2013年连续7年被Skytrax评为五星级航空公司,在2006年还被Skytrax评为全球最佳客舱服务的航空公司。

MH370空难5年后马航恐遭抛售,大股东巨亏120亿,三度换帅无力回天

事实上,积重难返的马航早已不是那家明星航司。2011年,马航出现史上最大规模亏损,亏损总额25.2亿林吉特,2012年也未能止损,亏损4.326亿林吉特,2013年亏损11.7亿林吉特。

此后马航便进入了水逆,在2014年至2016年的两年时间里,除了MH370和MH17两起重大空难外,还有4起紧急迫降,1次飞错航线,一次紧急更换飞机,其中造成一位旅客在迫降时暴毙。多起空难也严重影响马航机组人员的心情,一些机组人员甚至拒绝飞行。

在MH370失联后,MH19坠机前,马航曾预测,2014年公司净亏损将扩大到19亿林吉特,2015年则收缩至14亿林吉特。

为了拯救惨淡的马航,马来西亚政府在2014年投入60亿林吉特(约折合98.5亿元人民币),对马航进行重组,并对马航进行私有化。

三年三度换帅

2014年12月15日,马航正式从吉隆坡交易所退市。同时,控股股东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聘请爱尔兰航空公司前任CEO克里斯托夫·穆勒。这是马来西亚航空历史上首位外籍首席执行官,

2015年5月穆勒第一次公开露面时便直言,“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已经破产。早在2014年发生不幸事件之前,业绩就已下滑。”

据了解,穆勒担任马航CEO后,裁员6000余人,并削减了直飞欧洲的航线,关停亚太地区的部分亏损业务。 2016 年4月,穆勒宣布该季度马航获利14亿令吉,这是马航多年来首次盈利。

MH370空难5年后马航恐遭抛售,大股东巨亏120亿,三度换帅无力回天

但穆勒仅仅完成了一年任期就宣布因家庭原因离职,马航方面宣布穆勒的继任者是原瑞安航空航班运营总监彼得·贝柳, 任期自7月1日开始。

贝柳在上任伊始便力推马航重新上市。在他的计划里,马航将于2019年3月重新上市。在接受媒体采访是贝柳还认为,这一目标甚至有可能提前在2018年实现。但至今马航仍未完成重新上市计划。

同时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贝柳还试图将马航改造为廉价航空,即通过取消一些传统航空乘客服务,将营运成本控制得比一般航空公司较低,从而可以长期大量提供便宜票价的航空公司。

2016年,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曾表示,如希望获得税收优惠,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需转型为廉价航空。贝柳则向政府希望政府允许该公司使用廉价航空专用机场,吉隆坡第二国际机场的建议,这将有助于马航获得税费优惠并节约运营成本。

为降低运营成本,马航还在2016年宣布与波音公司达成50架波音737 MAX客机的订购协议,其中包括25架确认订单。按目录价格计算,这50架波音737 MAX的价值约为55亿美元。按照订单时间,首架飞机原本预计将于2019年交付。

但由于近期两起空难,波音737MAX机型在全球范围内遭到禁飞,马航方面表示“正在对购入25架该机型客机的订单进行谨慎考虑”。而推动这笔订单的贝柳则在2017年便已离职,回到老东家瑞安航空任首席运营官,试图解决瑞安航空的飞行员短缺的问题。先前瑞安航空因飞行员短缺取消了冬季的2万多个航班。

据马航方面声明透露,在离职前贝柳还曾公开否认将回归瑞安航空,并表示对马航的重整是“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

据称,接棒贝柳的马航新CEO伊斯梅尔在马航工作了近40年,在1979年加入马航成为飞行员后,曾驾驶波音B777-200客机从西雅图往返吉隆坡,创下世界最长飞行纪录,飞行时间达41小时59分钟,距离23,310英里。

马航方面表示,这项任命符合马航重振计划的要点,即大力培养及挖掘马来西亚人的领袖才能。

泛美航空启示录

航空界人士将马航的陨落与昔日全美航空一哥泛美航空的破产相提并论:同样是长期亏损后被空难直接打垮。

1968年5月7日,泛美航空创始人、“航空沙皇”胡安·特里普宣布退休。但从经营数据上看,泛美航空已经不具备此前在美国航空市场的统治力。

数据显示,1968年,泛美航空全年总收入9.5亿美元,纯收入6.57亿美元,同比减少21.5%。要知道,在1932年-1935年泛美公司承担了全美99.46%的运输合约,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航线运输中,泛美航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至今仍后无来者。

但随着一纸公文,泛美好不容易建立的优势瞬间被瓜分一空。

1968年,林登·约翰逊总统上台后,泛太平洋航线成为国会议员博弈的筹码。夏威夷航线的经营权被分给了布拉利福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大陆航空等公司。飞虎航获得了太平洋航线经营权,大陆航空和环球航空也建立了太平洋航线网络。

航线被瓜分,业绩上的打击便如期而至,1969年泛美航空前两个季度亏损总计达1270万美元。

真正的致命打击还在后头,多起空难接连发生动摇了民众对这家航空巨头的安全信心。

MH370空难5年后马航恐遭抛售,大股东巨亏120亿,三度换帅无力回天

二十世纪70年代,泛美航空爆发出现多起劫机、坠机事件,航空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空中浩劫也发生在泛美航空的航班上。

1977年3月27日,7年曾前被劫持至古巴的“维克多飞剪号”波音747客机,在执行包机任务时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相撞造成583人遇难。

此起彼伏的大型空难重创了泛美航空的声誉,时任总裁西威尔为兼并国民航空公司耗费了将近10亿美元现金,这让泛美陷入了一场金融危机,每天亏损近100万美元,泛美航空不得不出售位于曼哈顿地区的总部大楼来弥补亏损。

统计数据显示,1981年第一季度泛美航空巨亏1.15亿美元,刷新成立以来的亏损新纪录,公司一度靠消减员工薪资来抵消亏损。

到了1985年为了筹款购买新飞机,泛美航空不得不将将整个太平洋航线网络打包出售给美国联合航空。

业绩低迷令泛美航空管理层如走马灯般轮换。在泛美航空倒闭前7年,共更换了4任总裁。1988年上任的汤姆·普拉斯科特成了泛美航空的“终结者”。普拉斯科特上任后不足一年,便碰到了令泛美航空直接崩溃的洛克比空难。

1988年12月22日,泛美航空公司PA103航班如期执行法兰克福-伦敦-纽约-底特律航线。飞机在英国边境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解体。巨大的火球从天而降,让平静的苏格兰小镇洛克比成为了人间炼狱,航班上25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幸存,地面上11名洛克比居民死于非命,史称“洛克比空难”。

MH370空难5年后马航恐遭抛售,大股东巨亏120亿,三度换帅无力回天

由于泛美在20世纪取得巨大成功,并且是美国的载旗航空,被诸多反美组织认为是绝佳的打击对象。这次空难被视为是利比亚针对美国的一次报复性恐怖袭击,是9·11事件发生前针对美国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空难发生后,泛美航空的公关手段根本无法影响舆论导向,公司业务一再收缩,两年后海湾战争的爆发直接成了压垮泛美航空的最后一棵稻草,油价攀升增加了泛美航空的运营压力。曾每股高达75美元的泛美航空股票,到了1991年1月9日已跌至75美分。

1991年1月,泛美航空宣布破产,12月4日正式停业,最后一架从巴巴多斯飞往迈阿密的航班结束后,泛美航空最后的枢纽迈阿密机场被分给联合航空和美国航空公司。64年历史的航空帝国宣布落幕。

在泛美航空停业后,曾有两家航司以其名义运营,一家主要经营来往美国与加勒比海的航线,仅存在2年,另一家泛美航空则于2004年停业。三家泛美航空均无任何关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