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顺义传说】“流口辙大王”王昌对阵四眼井,赢得满场喝彩!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顺义人更有义务、有责任把顺义祖先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顺义在线将为您整理发生在顺义大地上的那些传说或历史,尽请持续关注!

传说老年间,在高丽营庙会上,有两个“十不闲”(也叫诗赋闲)的会档在“四眼井”这个地方碰上了,双方各不相让,演出了一场“诗赋闲”顺口溜大联唱。

首先过来的是蛮子营的“十不闲主唱演员当然是溜口王大王昌啦。王昌这个人从小没念过几天书,斗大字也就认得一箩筐。可他的记性好,从小就是机灵鬼儿,能说会道,大家都喜欢他。“十不闲”的老师傅就收他为徒啦,他还和师爷太师爷学习“十不闲”。

说真的王昌也是学上瘾了,走道、干活连作梦都唱着做,天天曲不离口。三年功夫,几辈人创作的传统段子他都学会了,什么大小五义、三侠剑、三国、水浒、西游记等等,他都能一套一套的演唱。

后来师傅就教他“十不闲”十三辙曲牌,又叫十三趟大辙。他很快就学会平仄音韵等编唱词曲的一般常识,他自己就边演边创作。

因为十不闲有个讲究,一个好的唱手,一定要会“溜口辙”,就是现在说的“即兴编词”,能见什么就能唱什么才算出师。王昌就沾“来的快”的光了,没想到在“四眼井”这个地方遇上对手了。王昌在前边唱,人家在后边唱,王昌唱“三顾茅庐”,人家唱“桃园三结义”,王昌唱“空城计”,人家唱“斩马谡”,王昌唱“草船借箭”,人家唱“火烧战船”,王昌唱到哪,人家对到哪。

眼看就要“江郎才尽”了,忽然间王昌看到身旁的“四眼井”,王昌救星来了,锣鼓一响,王昌眉飞色舞的张口唱:“锣鼓那一打呀,响叮当,眼前来到四眼井旁,四眼井有四个并眼,四个井眼对称四角四方,许多老师傅们前来挑水,这水要是挑回去可就倒进了水缸。”

王昌越唱词越多,后边那档会对手看王昌改“溜口辙”,自知不如,急忙收拾家伙拉场走了。蛮子营“十不闲”出了名,县太爷唐玉书高兴了要调演观看,在街旁摆桌设宴,围观群众人山人海。

王昌见县太爷也来了,好,就把县太爷编进去吧。张嘴就来:“锣鼓一响笑呵呵,听我把那县长说一说。”唐玉书听的入神,把我也编进去了,心里乐滋滋。“人人哪都说这位县长好,要依着我说呀,那也不见得”。唐玉书愣住了,几位保镖也改变了眼神。

王昌接着唱:“诸位明公要是不信,听我把这位县太爷的缺点对你们说”,只见唐玉书眉头皱了一个大疙瘩,几个保镖也都相互交换了眼色。王昌看也不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又唱了四句县太爷的不好,只见县太爷已经搬起膝盖,一只脚放在凳子上,几个保镖拿起棍棒,等待命令。

王昌一转辙,提高了嗓门唱了几句“虽说这几件事办得不太好,可是唐县长办的好事多,体恤民情经常到下边走,他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窝。查清了多年积压的人命案,又架桥,又修路还修了几道河”。

只见这位县太爷放下了脚,剑拔弩张的气氛一下得到缓和,最后竟把唐县长唱得开怀大笑。王昌小声对会友们说:“先把他打哭了,咱们再把他哄笑了。”唐县长问这是谁呀?”有人回报说:“这就是蛮子营的大王昌。”县太爷说:“好个大王昌,真不愧是溜口辙大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