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晨

著名油画家吴冠中先生,虽然不以书法自居,但在他谈论艺术的文字中,却显示出他作为一位画家对书法形式敏锐的观察力。他在纪念书法理论家熊秉明的文章《铁的纪念--送别秉明》一文中,表达了他对中国书法的看法,我们今天就来解读一下吴老对书法的理解。

吴冠中先生说:“书法,始于实用,借用了形象,无意中撞入艺术之门庭。今日看,书法的构架、韵律、性情之透露,都体现了现代艺术所追求的归纳与升华。无可争辩,书法与艺术抽象结缘已久远,但她不可能下嫁给抽象艺术,成为抽象艺术之家的儿媳,因为,她永远离不开生养她的家门:实用性与可读性。”

吴冠中先生

这句话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

书法,始于实用,借用了形象,无意中撞入艺术之门庭。今日看,书法的构架,韵律、性情之透露,都体现了现代艺术所追求的归纳与升华。

这个说的是书法的来源。本是借用形象的实用技术,无心做艺术,但是无意中形成了艺术。其实我们看书法史,往往都是从上古的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开始算起,而其实上古的汉字记录,并没有书法艺术的个性意识,只有记录实用的意识,是后来的审美角度给予了他们美学的蕴含。在魏晋时期,书法才有了一种因自然书写而产生的艺术状态,即在自然书写的同时,展示出书写者的情怀趣味,乃至精神风貌。也就是说,书法艺术是在汉字书写的实用性发展出来的。

甲骨文

但是这种艺术性的发现,并不是以丢弃实用性为代价的,相反是实用性的一种发展。这和西方抽象艺术是很不同的,那其实是对实用性美术的一种反叛。所以说“无意中撞入艺术之门庭”是指实用性在发展中意外的出现了个性和艺术性。

中国的书法,通过自然书写,在字形结构,用笔韵律,行笔中体现了个人性情。这个和现代艺术的追求是一样的,现代艺术归纳和生活的结果,对应在中国书法上也都是合理的,只是书法的艺术性不是刻意而为之,而是自然衍生的。

黄庭坚《题跋寒食帖》

第二部分:

“无可争辩,书法与艺术抽象结缘已久远,但她不可能下嫁给抽象艺术,成为抽象艺术之家的儿媳,因为,她永远离不开生养她的家门:实用性和可读性。”

这说的是书法与西方抽象艺术的表象非常一致,从抽象艺术的概念来说,书法符合西方抽象艺术的定义。如果视角立足西方,用西方艺术的概念来来解书法这一东方艺术,那么西方艺术的抽象艺术概念和书法是可以互为解释的。但是要知道,这比较是两套文化系统。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不同的。虽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可以互相研究交流,但是却不能用西方的抽象艺术来定义书法。因为书法本身是实用书写表达出的中国文化的情怀,并不像抽象艺术那样完全脱离了实用性,所以,虽然“结缘”,却无法“下嫁”。

颜真卿《祭侄文稿》

艺术性只是书法展现的功能之一,并不是全部。书法依旧拥有实用性:篆书用来做碑额,隶书作为榜书,楷书用来记录,行草多用于记录和通信。书法的可读性在于,我们通过不同书体和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可以赏析解读,还原出书写者的个性特点和书写的年代风貌。比如我们看《兰亭序》,《祭侄文稿》就可以通过墨迹领略那个年代的风气,书写者的性情,而产生独特的美学体验。因此,书法无法成为独立于实用性之外的抽象艺术,而是保留了实用性和文化解读的功能。

王羲之《兰亭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