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得授权,来自微信公众号:WeLens(ID:we-lens)

最近,“湾仔码头”的创始人、73岁的“水饺皇后”臧建和去世了,

消息过了几天才公布。

和“老干妈”一样,臧建和也是在贫苦无着中从摆摊起步,最后赢下数十亿身家,和许多敬重。

去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敬文书院举行“臧建和堂”命名仪式,她坐着轮椅出席。这是她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每次露面,臧建和大多是一丝不苟的短发,着装利落而传统,一副自尊自强的“妈妈”形象。

时间回到1977年深秋:

当32岁的臧建和第一次出现在香港街头时,

还牵着两个女孩,一个8岁,一个4岁。

在异乡的街头,茫然不知何去。

最初,她们只是从香港中转而已。

她的老家在日照,后来逃荒到青岛,在医院里当护士。20岁时结识了来支援中国建设的泰籍华侨医生,两人结婚,并生育了两个女儿。

1974年,丈夫返回泰国继承遗产,此后三年都无音讯。臧建和决定带着女儿去泰国寻找。中转之地即是香港。

但到了泰国后,发现丈夫已经再娶——因为臧没能生下儿子。而且,当时泰国允许一夫多妻,如果忍气吞声,臧和女儿可以留下来。生活上的安逸不难保证。但臧建和觉得,在这种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女儿难免要受屈辱。

臧建和选择了离开,再次从香港中转。她突然意识到:泰国不是她的家,青岛的家也难有脸面再进了。索性,她就留在香港,给女儿们挣下一个新家。

第一个新家4平米。

因为语言不通,工作很难找。臧建和在酒楼找到一份杂工,干洗碗等脏活。又兼了电车清洁员和夜间诊所护士,一天工作20个小时,如此来支付女儿们的学费。

艰难的时候,她大概会想到:14岁那年,日照大旱,庄稼绝收,母亲带着她和妹妹一路流浪至青岛。母亲也是靠日以继夜地为人缝补衣裳,来供两个女儿读书。也是因为心疼母亲,臧建和15岁就辍学去医院做工,从给患者擦洗身子这些脏活干起……

十几年后再逢艰难。这一次,她自己是母亲。

但即使这样的辛劳,也不牢靠。到香港的第二年,她在酒楼被一个年轻人撞断了腰骨,去医院检查时又验出了糖尿病。

酒店老板借机炒了她鱿鱼,扣掉了她当月的工资。幸好有一位律师帮忙,帮她要回了工资,和一点补偿。

但她只收了工资,也拒绝了香港福利机构的公援金——因为担心女儿因此被人看不起。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臧健和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困顿之中,因朋友夸她的水饺味道好,她就花了500元,自制了一辆木头推车,在湾仔码头摆摊卖起水饺。

“女儿肚饿要开饭,惟有架起木头车,到湾仔码头卖水饺,当时怕得要死。”她后来说。

女儿们放了学也过来帮忙:大女儿打下手,小女儿帮她们望风。——当时香港也整治无证经营的摊贩。

“当时第一次做生意,紧张得手忙脚乱,面皮搓不圆,水饺捏不好,客人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

而且,水饺是北方的食物,香港人吃不惯,虽然夸臧建和的水饺味道好,但常常把饺子皮留在碗里,嫌弃它“像棉被一样厚。”

臧建和看在眼里,她就跑大量的饺子店去试吃,自己也反复研究皮子的擀制,和馅料的配方,最后改良出了符合香港人口味的馅料多汁皮又薄的水饺。

顾客多了,她又开始卖生水饺,供别人带回家去煮。

香港人叫她“臧姑娘”,有记者开始写她的故事,把她看做香港“狮子山精神”的注脚。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们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罗文唱的这首《狮子山下》,是同名剧集的主题曲,当时正在电视台播出。

“我哋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那也是香港最自信和富有生机的时期,草根阶层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面对种种挫折,靠拼搏改变自己的命运。正像攀登狮子山的路,崎岖不平,走一走,歇一歇,但要一直向前。

臧建和的木头车上最初写着“北京水饺”,后来有人提议她要再取个名字,她就在上面加了个“湾仔码头”。

后来生意做大后,臧建和仍然常常要去湾仔码头走一走,“不是不舍,这个地方,是永不能忘。”直到2014年,这个旧码头被拆掉为止。

2014年被拆前的湾仔码头

“湾仔码头”水饺第一次做大,看似是个偶然。

那是1983年,臧建和已经开设了一个水饺工厂,做批发生意。

日资百货公司老板的女儿,一贯挑食,去一口气吃下十几只“湾仔码头”。老板意识到这是个商机,主动来找臧建和合作。

最初是想让臧生产,贴他们的牌子,在高档超市里上架。但臧建和拒绝让出品牌,而且,她还要求进入日方超市的水饺要以高价批发。她要给高档超市的顾客留下好印象,要使用更好的工艺和包装。

随后,专注于批发的臧建和又扩建了几家水饺厂,女儿们也长大去了加拿大读书,以她为原型的电视剧《水饺皇后》在电视播出,出演她的是陈松伶。臧建和去世后,陈松伶致哀说,自己从臧姑娘身上学到很多,尤其是“坚强”。

《水饺皇后》剧照

但臧建和身上有的,不仅仅是坚强。她的眼光也很开阔。

1997年,她把70%的股份一下子卖给了美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商品食乐。

最初是品食乐先来找合作,臧建和第一反应是“不屑”,因为觉得美国人不可能会包水饺。

但在参观了对方的工厂后,她很快意识到自己是坐井观天,完全不了解现代食品工业里的高科技意味着什么。

“我当场心态就变了,马上感觉找到老师了。”

品食乐后来又被通用磨坊收购,后者帮助湾仔码头在2001年就建立了领先的冷链物流设施。后来又将“湾仔码头”带到美国市场,教会美国人做预制中餐……

臧建和的身家也达到了50亿,而这一切最初的动力,只是为了两个女儿能够不受歧视:

“没想到连我这一代也脱贫了,2个女儿都读到大学,能做个有用的人,这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她受访时说。

臧建和和女儿、女婿

这是她第一次站在香港街头时无法想象的。但有一点,她大概始终是坚定的:即使遇到灾难,遭到抛弃,也要坚强,要自尊;要始终有自己,身体是劳碌的,心却是充实的……

就像那个如火时代里的“狮子山下精神”一样。

倏忽间,已是渐次离去……

(编辑:May)

爱不是皮相,而是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