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管病变,可以说是潜伏在糖友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它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分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中医把微小血管的病变称为“络病”,在糖尿病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皮肤病变都属于络病的范畴。

  病程达1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80%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15%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失明,6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末梢神经病变;而病程15年以后,糖尿病的并发症更加严重。

  中医上把络病分三个阶段:络滞、络瘀、络闭,分别对应疾病的轻、中、重度,这三个阶段舌象的表现都不一样。

  如果把血管比喻成河床,可以更形象的解释络病三个阶段发展:

  ①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都正常的时候,血管很干净;

  ②当血压、血脂、血糖、尿酸变高,血管就浑浊;

  ③浑浊后要沉积,形成淤泥,淤泥最后就会形成堵塞。

  如果长期血脂血糖控制的不好,伴随着各方面的危险因素,最后就会走向血管的闭塞。

  络病三阶段,用药不同

  络滞阶段:需活血通脉。可用辛香类药物,如:桂枝、降香、丁香、郁金等;

  络瘀阶段:需化瘀通脉。可用藤类药物,如:鸡血藤、大雪藤、络石藤、海风藤、忍冬藤等。

  络闭阶段:需破瘀通脉。可用虫类药物,如鳖甲、水蛭、地龙、土鳖虫等。

  如何防治周围神经病变?

  在归属于络病的并发症中,周围神经病变是由末梢神经引起的,患者一般会有麻、木、凉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推荐了几个应对方法。

  1,泡 脚 方

  【材料】葱白2根,生姜30g,川芎30g,透骨草30g,艾叶30g,生麻黄30g

  【用法】将各种药材一同煎汤,一天泡1-2次,每次泡20分钟以上,水温变凉后可以逐渐兑水。一般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引发的双下肢疼痛、麻木、发凉等症状。

  【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一般在40度左右。且泡脚时可以用纱布蘸着泡脚水搽发麻发凉的地方。

  2,拍 手

  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病变,不仅会发生在下肢,也会出现在上肢。如果糖友感觉手出现麻木、凉、痛等症状,也可以采取拍手疗法。

  凡是出现麻和木的部位都可以把它拍热,也可以多拍拍肩部,这些都有利于改善上肢循环。

  3,盘 坐

  糖友出现下肢麻木、发凉时,可以采用盘坐的方法。双盘静坐20分钟以上。

  ①如果是刚刚开始做的糖友,可以先盘坐十几分钟,感到麻了、疼了就可以了,然后慢慢增加时长。

  ②如果是双脚盘不了的糖友,可以先盘一只脚;如果一只脚都盘不了,也可以不盘,只要能达到把腿部压麻的目的即可。

  腿麻后一松开,血液开始灌注,末梢循环比较闭塞的情况就会改善一些。

  小贴士

  糖友在需要久坐时,比如旅途乘车中,可以压一只腿,压麻了再换一只腿,这样下车时就不会出现脚肿的情况。

  中医把大血管的病变称为“脉病”。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足都属于脉病的范畴。

  中医上同样把脉病分三个阶段:络滞、络瘀、络闭,分别对应疾病的轻、中、重度。因为这三个阶段舌象的和络病的舌象是一样的,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是络病还是脉病。

  中医上建议,可以用海藻来调理脉病。海藻,味苦、咸,性寒,无毒;归肺、脾胃、肾、肝经;可软坚、消痰、散结。

  除此以外,海带、紫菜、裙带菜、海白菜都有相通的作用,多食对减缓动脉硬化也大有帮助。

  脉病三阶段,用药不同

  脉滞阶段:需活血通脉。可以在早上冲服3克川芎粉;

  脉瘀阶段:需化瘀通脉。可在在早上冲服3克三七粉;

  脉闭阶段:需破瘀通脉,同样可在早上冲服3克水蛭粉。

  如何防治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致病因素复杂。近年的临床试验表明,仅强化降糖治疗难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必须结合降压和降脂等综合干预措施。

  一方面,从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保持BMI在20~24kg/m2。

  BMI=体重(kg)÷身高(m)2

  另一方面,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需要控制血压和血脂。

  血糖

  一般HbA1c目标值<7%;对于已经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则相对宽松,建议HbA1c<8.0%。

  糖尿病患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HbA1c每增加1%可使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10%~20%。

  血压

  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血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