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庆从 福建 出发去了趟 武汉 ,是妈妈的临时起意,说她还从没去过 武汉 ,国庆长假想去看看。

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听到说要去 武汉 旅游,都很惊讶,会问一句:“去 武汉 ?去 武汉 玩什么?”

好像对于远方的客人来说, 武汉 的吸引力远不如周边的 重庆 、 陕西 、 湖南 ,甚至 湖北 省内的 恩施、 三峡 都有险峻风光可供游玩。相比之下,不知道会看到什么、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 武汉 ”反倒显得神秘起来。

在怀抱着完全不了解和极低期待值的前提下,这次在 武汉 停留的四天四夜(实际游玩时间三天半)令人收获许多惊喜。这座城市的拥挤与冷清、生猛鲜活与静谧安宁,都足以使人常常想起,回味无穷。

武汉

推荐攻略:

原本行程比较反复,按照经验重新梳理了一个行程,住宿点在江汉路附近。供参考:

(地铁图是出发前根据资料标注的,江滩公园位置略有差异,实际与黎 黄陂 路相连。)

武汉

TIPS:

抵达后可办理 武汉 通地铁卡(租用版),现 武汉 通已不按日收取费用,押金也有所下降。但是退卡需要去指定网点。

DAY1:

【1、 武汉 大学】

【午饭:银泰创意城】( 武汉 大学附近,导航“街道口地铁站)一个综合体,可以吃饭可以逛街,因为在学校附近,衣服和饮品价格都实惠,可以逛街歇脚。还可以补充一點點奶茶能量。地下一层为地铁站。

【2、 湖北 省博物馆】(附近地铁站还未建成,可以坐公交,或地铁转乘公交车抵达。银泰创意城附近珞狮路北段”公交站有公交车可以直达,具体可根据实时所在位置导航)

(⭐️提示:下午15:30停止入场,如果碰上节假日旅行,一定要尽早去,以免排队人过多。周一闭馆。)

【3、东湖景区】(东湖景区非常大,沿着去省博物馆的公交车,沿途很长一段都可以看到一片辽阔恬静的碧水湖,如果对此类景致有兴致,建议安排更多时间。东湖分为听涛、落雁等几片区域。另外:从省博物馆坐公交车去东湖景区非常方便,几乎都是连续且靠近的公交线路)

【4、 楚河 汉街】(除了中间的步行街有吃有逛以外,周边还有许多商铺,附近有万达)

【晚饭: 楚河 汉街】

DAY2:

【1、黎 黄陂 路】(不算长,租界建筑多有保留,翻新痕迹较浅,中途拐进珞珈山路可吃早餐,有糯米包油条和烤饼)

【2、汉口江滩】(黎 黄陂 路走到尽头即可抵达)

【3、古德寺】

【午饭:所在地附近,汉口 高雄 路有“王师傅豆皮馆”,中午12点结束营业】

【4、汉阳造艺术区】

【5、古琴台】(高山流水遇知音)

【6、晴川阁】

【7、过江轮渡】(古琴台、晴川阁都是小景区,不会花费很长时间。晴川阁门口可见过江轮渡,渡口处有一公园,立大禹和九兽像。可使用 武汉 通公交卡,普通票价早上三块晚上五块八点后十五块,约1小时一趟。)

【晚饭:螃蟹岬地铁站A2出口处“泛悦荟.昙华林”商场,有 湖北 菜馆也有各类饭店】

【8、昙华林】(建议从螃蟹岬地铁站附近骑共享单车抵达,大约1公里距离)

DAY3:

【1、吉庆街】

【早餐:吉庆街】(8点左右早饭时间段人较少,但是店铺基本上已经营业。种类繁多:老 通城 豆皮、烧梅、牛肉面、四季美汤包、汪玉霞糕点等)

【2、长江大桥】(可骑行至龟山的上桥处后步行通过)

【3、黄鹤楼及辛亥革命纪念馆】(两处景区相连)

【4、户部巷】

【午饭:户部巷】(户部巷人员嘈杂,费用拥挤,食品却大多是夜市小吃。建议尝试的只有“鱼糊粉”,加油条大约10元一晚,含胡椒粉。其他豆皮、热干面等,不建议在户部巷购买)

【5、古德寺】(进门收香火钱,07:00~17:30开放。距3号线罗家庄站月1公里)

【6、汉正街】(无景点,仅是去看曾经繁荣的旧街址)

【7、江汉路步行街】

【晚饭:推荐:江汉路步行街朝江滩公园方向走,在沿江大道131号,好百年饭店1楼“桃花醉小酒馆”,价格实惠滋味也很不错的 湖北 菜,炸藕和武昌鱼都很棒,桃花酒也酿得美滋滋。】

离开:

【 武汉 通公交卡】(地铁循礼门B口肯德基旁有 武汉 通的服务点,可退公交卡。另有商场可歇脚及逛街。在循礼门购买去火车站的地铁票人流也相对少。)

(其他服务网点建议提前咨询地铁站内工作人员。)

【证件】(身份证、火车票、手机、钥匙、钱包请再检查一遍)

小吃简介详见游记最后一部分:“许多好吃der”

国庆游记实况概览

除去路上的时间,在 武汉 一共停留三天半的时间,行程大致如下:

DAY1: 武汉 大学-东湖- 楚河 汉街

DAY2: 中山 大道-汉阳造-长江大桥- 湖北 省博物馆-光谷

DAY3:吉庆街-黎 黄陂 路-汉口江滩-古琴台-晴川阁-晴川渡口-户部巷-毛同志旧居-昙华林

DAY4:汉正街-江汉路步行街

行程中没有安排【黄鹤楼】以及【辛亥革命纪念馆】,原本有列进计划,被 武汉 朋友嘲笑了之后就删除了这两个行程。更主要的原因是,去了三天半,下了三天雨,我和妈妈只有一把伞,走起路来很艰难,也不方便一直拿着手机看导航,行程较耽误,就没时间去了。

另外,我的攻略做得也不好,路上反反复复经过的地方很多,还有一次走错路了,很气。

( 提醒:户部巷就在长江大桥武昌区下桥处附近,步行十分钟即可抵达,导航里有另一个户部巷,那个类似于分店,很小,和通常讲的户部巷不是一个地方)

2017年10月3日至6日武汉游记

终于可以开始这次的游记流水账。

这次旅行早一个月就开始抢来回火车票和预定房间,也是我第一次做完整的旅行攻略。因为准备不够充分,途中走了许多冤枉路,又碰上连下三天的雨,可惜错过一些景点。但是,最终还是圆满完成旅行。

武昌火车站

武汉 是一个给我带来无限惊喜的地方。到了 武汉 才把那些脍炙人口、熠熠生辉的部分串联在一起:楚文化、黄鹤楼、通商口岸、辛亥革命、临时首都、长江大桥……为诗人常吟诗歌颂的 武汉 ,确有其独特的引力。

它富有文化底蕴,又极具现代都市的向荣之力,从龟山至长江,不乏自然之壮丽,黄鹤楼至汉口租界,亦有人文之瑰丽。生猛与灵巧杂糅,豪迈更兼细语,令人难以忘怀。

关于武汉

武汉 , 湖北 省省会,由“ 武汉 三镇”(武昌、汉阳、汉口)组成。

起初 武汉 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武、汉”,武昌和汉阳的简称,有点类似今天说“京津”。

武昌原先名为“鄂”,三国时期孙权将其改为“武昌”,喻义“武而昌”。

武昌和汉阳隔长江相望。明代时候,汉水改道,从汉阳隔出了汉口,在修建堤坝后人口激增,但仍旧从属汉阳。

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分治,汉口成为独立行政区域, 武汉 三镇自此全部形成。汉口与汉阳隔着汉水,汉口汉阳与武昌以长江为界。

1926年国民革命军攻克 武汉 ,次年将三镇统一,划为京兆区,作首都。而后经历了一段分分合合,解放后再次合并,成为今天的“ 武汉 ”。

虽常有关于 武汉 三镇的排名,但是对于游客来讲则是各有千秋,从大禹治水到辛亥革命, 武汉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城市之中始终不容忽视,未来这片由长江、汉水穿越而过的天佑之地也必定有更多的故事供后人追忆。

DAY0:夜宿武昌火车站

武昌火车站

在火车上度过一个整白昼,抵达已是晚上十点多。我们预定了火车站附近的旅馆,步行即可抵达。

【酒店: 武汉 万金辉都酒店】国庆大床房价格279元/间。电梯拥挤,通风不好,枕头太高,但是床单还可以。杯子浴巾沐浴露之类都用的是自带的,酒店提供的瓷杯不干净。好在房间还算宽敞,地理位置格外便捷,武昌火车站一出口便可找到。

DAY1:武汉大学-东湖-楚河汉街

一、【 武汉 大学】

国立 武汉 大学是民国四 大名 校之一的高等学府,时至今日也是华中地区首屈一指的高校。稍有些历史渊源的综合性名校通常都不缺四样东西:湖光、山色、老房子、爬山虎。

武大最著名的莫过于春季的樱花。在没有樱花的季节,它依然不失为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去处。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 大学占地面积极大,也有许多出入口。我们先是到了一个较为冷清的门口,跟卖地图的阿姨讲价买了一张5块钱的手绘,而后才寻找到正门,即攻略中常见到的“国立 武汉 大学”牌坊。

可能是因为国庆,正门拍照的人特别多,我给我妈拍完照片,5块钱的地图就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失去了地图的我们只能摸瞎乱走。

武汉大学

沿途走来都是遮天碧树。

武汉大学

历史遗留的古式建筑只要维护得好,通常是仍在使用的,在绿叶的掩映下愈显静默如海。

武汉大学

走了不久,雨就淅淅沥沥在风里飘了起来。银针细线,浸湿天地。

武汉大学

几乎到 武汉 大学游览的人都会在这里拍张照片,这是 武汉 大学的一个老校舍,现仍作为学生宿舍使用。在游客较多的 通道 侧,通常是男生宿舍。

武汉大学

这个宿舍楼有许多个类似的入口,游客因为不熟悉,第一个入口总是挤了很多人,往前再走一些,第二三四个入口就显得清静许多。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宿舍楼尚在使用中。

左边一排红漆窗棂,右边一排五颜六色的衣服。时光和生活都有其独特的旖旎情调。

武汉大学

武汉 大学坐落于珞珈山上。“珞珈山”原名“逻迦山”,民国学者闻一多提议修改为“珞珈山”,取玉之坚硬的词意,寄于国立 武汉 大学不弯不折,纯粹高洁的期许。

在四周连绵的峰线之中漫步,就像行走在碧涛之中,山川起伏,清风微寒。

后来朋友来了电话,就离开了武大,去街道口地铁站附近的银泰创意城吃饭。

银泰创意城倒也是个吃饭、逛街、交通都极为便利的综合体,在此休息、中转、避雨、消磨时光都是合适的。

吃完饭出来发现雨越下越大,天气预报也说这几天估计都有雨,行程无法调整,于是还是按照原计划前往东湖风景区。

二、【东湖】

公交中听雨、下了车淋雨,到东湖的路走得无比艰难。要么在大雨里寻找公交,要么在寒风中举着伞抖。

武汉 是江汉平原的中心,古“ 云梦 泽”地带,不仅有长江汉水,也是湖泊众多的地带,其 中东 湖是 武汉最大的湖,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城中湖之一。

东湖的特点就是辽阔,它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极为宽广。在公交车上就已经可以远远目睹她的娉婷之姿。静静凝视它颤动的水波,称之为静海也不算离谱。

东湖的横波兼有江海纵横的磅礴与湖光潋滟的婀娜,虽说下雨天不便行走,可雨雾迷蒙倒也给这湖水增添几分仙灵之气。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

我们在东湖停留的时间很短,由于雨越下越大,湖畔风寒,没能好好领略东湖其他景区,只在餐饮店里歇脚片刻后就离开了。离开时天色越显昏暗,夜晚在阴天提前降临。

我和妈妈踏着雨水,用导航就近找了公交车,出发前往 楚河 汉街。

三、【 楚河 汉街】

楚河汉街

楚河 汉街是坐落在长江旁边的一条商业街,夜幕降临时本应一片灿灿橙光,乌云却遮盖了夕阳的颜色,唯一暖色的光线是烛光似的街灯。

楚河 汉街的街道干净明丽,招商品牌也不杂乱,餐饮店的价位从10元左右的精致小吃到几百元的牛排海鲜都有,服装品牌也颇丰富,主要是一些诸如太平鸟、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连锁。人虽多却也不算太拥挤,不失为一个逛街的好去处。

楚河 汉街除了中间步行街,附近还有万达及围绕着它开的小店铺,包括开心猫串串香(冷串)等,晚上时候会有推车小贩卖些手拿着就能吃的 哈密 瓜,和10元40串的铁板鸭肠之类。

楚河汉街

比起较为嘈杂的商业区,它建得更为精致辽阔。

楚河汉街

下雨天逛 楚河 汉街最舒服的地方在于它隔着一段一段,会有屋顶。有屋顶的路段都吊着彩灯小串,漫天星辉,触手可及。

楚河汉街

在 楚河 汉街看到一家 桃园 眷村。虽然是连锁店,但是寒风中出现的都有烛光之姿。 桃园 眷村虽然卖的好像都是油条豆花之类朴素食品,但是制作精良,口味丰实,也对得起它的价格(人均38元左右)。更何况环境秀雅,风雨中倒是真有了回到故乡似的安全像是得到故乡的庇佑。

楚河汉街

主干道靠近长江的一层一层,可以看到长江水。来到 武汉 格外喜欢看长江。往栏杆上一趴,有漏下的灯影,共江水婆娑。

逛完 楚河 汉街就回武昌火车站附近的酒店去了,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

这也是住在武昌的最后一晚,一早起来就要去汉口。

DAY2:中山大道-汉阳造-长江大桥-省博-光谷

一、【 中山 大道】

武汉美术馆

今天要搬去汉口,起床后就先从武昌搬出行李。

新的住处在 中山 大道 武汉 美术馆旁边,叫 武汉 V-HOTEL维.时间酒店,类似于青旅的酒店。

武汉V-HOTEL维.时间酒店

武汉V-HOTEL维.时间酒店

费用一晚在300以内(非热门节假日期间大致150左右),房间小、窗户小,上楼虽然有电梯,但是需要先抬着行李走一层。

即使有些缺点,可是位置实在是太便捷了,不仅靠江汉路步行街/地铁站很近,周围因为是翻新的租界区。沿街 法国 梧桐挺拔而优雅,美术馆附近立着些富有奇思的雕塑,附近还有两家一點點奶茶店。

并且卫生环境也还不错,我们最主要用到的主要是洗澡间和床铺,呆在房间时间不多,刚好满足了需求。

酒店门口就是 中山 大道,由于曾经是租界,留下不少欧式建筑,再经过近些年的翻新改造,一到汉口便感觉到了和武昌车流市井的烟火气不一样的明净。

中山大道

中山大道

中山大道

中山大道

江汉路地铁站的E出入口,正对着江汉路步行街。

中山大道

除了大幢的建筑以外,路边偶有些小胡同也经过翻新,内里挂上了旧事的照片,贴以解说,讲消失在 武汉 风烟中的往事展现给新的世界。

离开江汉路步行街后,趁着天还算晴,骑车跟着导航去了汉阳造艺术区。

二、【汉阳造艺术区】

汉阳造艺术区

汉阳造艺术区是由民国时期汉阳兵工厂原址改建,现国内场地较大的艺术区/文创园也大多都是改建的旧工厂。

汉阳兵工厂原名为 湖北 枪炮厂,是晚晴张之洞在 湖北 创办的兵器工厂。其最著名的“汉阳造”步枪,是抗日时 中国 军队的主力枪械,又称“汉阳八八式步枪”或“老套筒”。汉阳造艺术区入口处的鲜黄logo就是以汉阳造步枪和工厂齿轮为元素,原址特点非常鲜明。

汉阳造艺术区应该是想要建成 北京 798一样的艺术区,但是 北京 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流量和文艺资源,其他城市在艺术区的建设上总是要费力些。相比于 北京 798的繁荣热闹,阴雨天的汉阳造确实略显冷清,一路也不太看到有影展画展之类(可能是没仔细观察),只有些摄影工作室和来拍照的游客。但是遍布在角落的雕塑依然令这个艺术区有了些闪烁着的独立灵魂。

艺术供灵魂喘息。

汉阳造艺术区

汉阳造艺术区

汉阳造艺术区

汉阳造艺术区

汉阳造艺术区

因为漂亮的缘故,在艺术区很容易拍出漂亮的照片,喜欢拍照的朋友应该可以呆上很久。

离开汉阳造艺术区后,再骑行一小段,顺着龟山就能找到长江大桥的入口(因为有一小段坡路,建议紧紧跟着导航)

三、【 武汉 长江大桥】

武汉 长江大桥是新 中国 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横跨长江东逝水,像一把刚毅的利剑直穿过大江,戳刺到另侧的肺腑之地,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 长江大桥的两岸连接着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这两座 临江 而立的山峰锁住了江流,限制了沙洲的涨没,围出了天然长久的深水港,这便是 武汉 长江大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分两层,上面那层公路跑汽车,下面那层铁路跑火车,再下面的长江水路跑船只。因为火车常从脚下呼啸而过,桥面公路常有隐秘的颤抖,远观或行车大概难以觉察,桥上行人则对这种忐忑感同身受。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远处红色的桥是鹦鹉洲大桥,与长江大桥相互辉映。

据资料描述,这座鹦鹉洲大桥于2014年正式通车,分担 武汉 长江大桥的流量压力。

“鹦鹉洲”原先是武昌城外的一个江中芳洲,为东汉时期宁折不弯、击鼓骂曹的弥衡的埋骨之地,因他自喻鹦鹉的名作《鹦鹉赋》而得名,后人多在此缅怀其才情与傲骨,但此江州在明朝末年沉没江中。

现今汉阳的“鹦鹉洲”于清代新淤积而成。

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上是远观黄鹤楼最好的角度,它如何眺望波涛,如何卷翘飞檐,都一览无余。

武汉长江大桥

从长江大桥上可以看到户部巷入口,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桥两侧入口处不远的桥墩小亭子里有下桥电梯,2元钱一位。那天因为走到一半雨和风都越发蛮横,排队乘电梯的人格外多。

武汉长江大桥

下了桥后我们凑合吃了个午饭,坐车往 湖北 省博物馆去,也不知道是不是节假日的缘故, 湖北 省博物馆门口也排起长龙。入馆速度还算快,大概半个多小时就进去了。但是进去了之后却很灾难,人实在是太多了,不仅空气稀薄,几个较为出名的展品台前都扎满了人,围得死死的,挤都挤不进去。

四、【 湖北 省博物馆】

在来之前和朋友聊 武汉 ,几乎问过的每个人都极力推荐 湖北 省博物馆。 湖北 省博坐落在东湖景区附近,下午15: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我们抵达时候大概是两点多,门口拍了很长的队,差一点以为会来不及进,幸好队伍虽长,移动得却很快。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撑伞拍照时候听到前面姑娘议论说 湖北 省博物馆建的像青瓦台。

湖北 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四样: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越王勾践剑就是传说中那出土时还吹发立断的利剑。

编钟是是 中国 古典乐器的一大代表。曾侯乙编钟极为庞大,音域极广,是 湖北 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在其他地方确实是难得一见。

湖北省博物馆

下雨天的国庆省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稍有名气的展品面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所以看得不算尽兴。当时被挤得有点烦,可是回家之后,却总能想起 湖北 省博的展品,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虽然拥挤, 湖北 省博还是非常值得一看,如果时间计划的好还可以赶上编钟表演。

从省博离开后去了光谷步行街。

五、【光谷步行街】

光谷步行街

光谷步行街位于2号线南端终点站,出地铁后大概还需要步行10分钟,过一个天桥才可抵达。

之前看介绍说光谷有各国风情街,还有在路边弹唱的自由音乐人,然而可能因为下雨,并没有人唱歌,所谓“各国风情街”只是一种商业噱头。

光谷步行街虽说名为步行街,实则是一个很大的商圈,有些类似万达等综合体附近的“金街”、“天街”一类,但是招商杂乱,更这一点上更接近高校附近的学生街。有的地方嘈杂,有的地方冷清。

在光谷找吃饭的地方就找了很久很久,虽说林立着许多连接在一起的商场,但是部分商场二楼的电梯并不那么好找,想要找到特定的某家店需要费一番功夫。

从光谷离开后,这一天的行程也结束了。

DAY3:黎黄陂路-江滩-古琴台-晴川阁-昙华林

一、【吉庆街】

吉庆街

虽有一句话说:“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过早”在 武汉 指吃早点。户部巷在武昌,吉庆街在汉口。因为夜宿汉口,早上在吉庆街吃饭倒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吉庆街在 武汉 是老汉口的街道,也许是因为池莉的小说和翻拍的电影,使这一条小小的市井街道有了些许知名度。如今的吉庆街已经经过了翻修整顿,店面规整、路面干净、店铺整齐。

吉庆街虽然很短,从这头走到那头都用不上十分钟。但是卖的 武汉 小吃已经是较为齐全的了,大多都是 武汉 的老字号:老 通城 豆皮、糊米酒、烧梅、鱼糊粉、四季美汤包、汪玉霞糕点……味道都相当不错,虽然看起来像是为游客设立的景区,但也不乏本地人的光临。

早晨时分,街上和店里的人不算多,最多排个十分钟就能买到,有时还能找到座位。

不拥挤的时候几家店铺之间也是通畅的,这家买点烧梅,那家买点汤包,一起打包,再带去卖豆皮的地方买上一份刚出锅的豆皮,在座位前摆开,过早便无比惬意了。

吉庆街

老 通城 豆皮(有豆皮肉沫胡 萝北 ,香甜爽口好吃到打滚):

吉庆街

吕氏烧梅(胡椒粉味烧麦,汤汁浓郁,皮薄馅大):

吉庆街

汪玉霞是 武汉 食品店中最老的牌号,是乾隆年间的老字号了,在历史变迁中几次更改经营形式,也曾更名“新华食品厂”,但不变的是其货真价实的产品,用料极为考究,故至今依然门庭若市。

汪玉霞店里的糕点看起来一个比一个漂亮,而且大多可以散卖。后来临走前买了18块钱一小盒的桃酥当手信,包装精美,香脆可口,得到一致好评,只是路途遥远,路上碎了几块。

碱酥饼据说是汪玉霞的一个招牌,其他糕点价格单个都在五块钱上下。在结账排队时候,有 武汉 本地老人家进来买一种常吃的糕点,店员说最近中秋节,都在做月饼,这几天都不卖那个啦。

据说汪玉霞的生产规模不大,靠人工操作,故而食品从视觉到味觉都得人青睐。

吉庆街

吉庆街

到中午时分,吉庆街的人越来越多,四季美汤包门口排起了长龙。

吉庆街

吃完早饭后,我们骑着共享单车去了黎 黄陂 路。

二、【黎 黄陂 路】

黎黄陂路

黎 黄陂 路的关键词是:总统黎元洪/汉口俄租界。

黎黄陂路

黎黄陂路

黎黄陂路

总体来讲黎 黄陂 路是清幽自在的小路,全场不超过一千米,有些文艺的咖啡小店,有些俄式旧楼,也有些旧民居,开着微微掉漆的木窗棂。比起景区倒更像私人的院中小路,时光乐得自在,偶尔有人骑自行车穿枝穿风经过,车铃因为摇晃,发出细微的灵响。

居民区往往不缺好吃的。

黎 黄陂 路上可以拐进珞珈山路,珞珈山路上有两个不可错过的店。一个是糯米包油条,一个是饼,非常平民实惠,味道也很美好。

黎黄陂路

糯米包油条店面特别小,大概是私人自家改的停车间。雨天可能是不开的,靠近黎 黄陂 路,基础款一个4块,加其他东西的会稍微加几块钱。

黎黄陂路

外层的糯米是很轻的,不会有一口下去就又撑又腻的感觉,内里的肉松和油条也雅得很实,稍微带一点甜味,又带一点咸,应该都是来自肉松。每一口都有层叠的好滋味,就像在品周莹和吴聘的日子(划掉)。

饼店在珞珈山路的尽头拐角,听起来有点远,但是珞珈山路一共大概500米不到。

黎黄陂路

没拍到饼的细节图。分为两种饼,一种是炸的,加蛋一个4.5元;一种是炉子烤的,分怪味和甜味两种,都是2元。我特别喜欢怪味,大概是咸里带了一点甜的感觉,但是并不怪异,很独特很可口。

黎 黄陂 路走到尽头就到了江边,隔着一条沿江大道,正对着江滩公园的入口。

三、【汉口江滩】

汉口江滩

江滩公园就是汉口江滩,全称应该是:汉口的江滩公园(胡说的)。

在出发之前问一位大姐汉口江滩怎么走。大姐反问:“你去那里干什么?”

我妈说:“去看看长江啊。”

大姐又问:“你们那里没有江吗?”

后来也有同学吐槽说这个江滩公园明明算是景区,为何晚上八点就关灯。

可是又有听说,本地人节假日晚上也会跑到这里挤一挤。

到了之后发现其实是一个特别朴素简单的江滩公园,保留了江“滩”的原貌,不比现在很多江滨公园修很多栈道和雕塑,又或者栽很多树木。

江滩公园拥有的是一大片辽阔的江岸本身。

汉口江滩

水和滩都离行人极近,公园人不多,偶然在岸边还能捡到 皮卡 丘(没有

汉口江滩

岸边较高处有一排垂柳,沿着柳树行走,倒也有好风依依的惬意。

江滩公园顺着沿江大道骑行,可以抵达江汉路步行街。

四、【桃花醉小酒馆】

当看到这个楼的时候就到达目的地了。我们准备去桃花醉小酒馆(江汉路步行街店)吃午饭。

江汉路步行街

桃花醉小酒馆(江汉路步行街店)在江汉路靠江这一侧,好百年饭店的一楼。从朋友圈里看来的 湖北菜馆,大众点评上分数也很靠前,环境还算不错,去得晚可能等位要等比较久,建议尽量早到。如果很想吃但是拿到的号已经比较后面了,可以去步行街附近逛逛消磨些时间。

桃花醉小酒馆

桃花醉小酒馆

店里的招牌桃花酒。

桃花醉小酒馆

一个令我至今念念不忘的炸藕。比炸鸡都要好吃十倍吧 ,酥皮炽热到烫口,里面的藕爽脆多汁,像肉似的烹香,又像水果似的鲜活,犹如趴在舌头上讨人开心。

桃花醉小酒馆

忘记菜名了让我们叫它炸小鱼吧。外皮特别酥,内里特别软,一点点腥味都没有。其实我在家是很讨厌吃水产的,但是 武汉 的水产一点也没有怪味道。各种鱼类都烹得很可口。

武昌鱼大概是 武汉 早已走红并且特朗朗上口的一道菜肴了。武昌鱼到底是种类还是烹饪方法,游客却不太了解。 武汉 市面餐馆里售的武昌鱼大多是鳊鱼。鳊鱼分为三角鲂和团头鲂,其中梁子湖中独有的团头鲂才是经过确认、名副其实的“武昌鱼”。但是,最早“武昌鱼”指的是武昌地区的所有鱼类。不管武昌鱼究竟是什么, 武汉 的鱼大多都是很好吃的,倒也不用追究何谓真正“武昌鱼”。

据说 武汉 的食材是很特别,鱼不腥,面不厚。这几天也确实感觉到这一点。虽然热干面用的是碱面,可是和 福建 的碱面完全不同,反而像极了手擀面,富有嚼劲又有面香。

午饭过后,听从朋友的建议,出发前往两个不算热门的小景点:古琴台、晴川阁,都在汉阳龟山附近。

说来这二者与黄鹤楼并称 武汉 三 大名 胜,却远不像黄鹤楼人潮涌动。节假日估计已是人多之时,却还可以寻得一方清净。

五、【古琴台】

人对于知己的渴望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喜悦与巨大的悲伤,“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知音”二字,便来自古琴台所在之处的一个传说:俞伯牙钟子期的因缘际会、惺惺相惜,高山流水觅知音。

它始建于北宋时期,后人以之缅怀古人、寄托心中对知己的美好渴望。

古琴台

因寂寥人间难有知音相逢,故而美好的相遇故事世代相传。在古琴台处可见故事的详细介绍,有微信语音导览。

另想说的是古琴和古筝不是同一件乐器,古琴声朴且实,美妙之处在于每一根弦音在减弱时候产生的重重变化,所以古琴音乐大抵缓慢悠远,又隐隐有低声述说的孤寂感。

制作古琴的木头极为讲究,琴身亦有不同形态,弦音也就有了细微差别。因其与自然材质的亲密关系,古琴声中常有草木枯荣的萧索兼野蛮,而这略带遒劲的枯瘦感,却也是现代大多乐器缺失的生长之力。

网易云音乐中有不少音质不错的古琴曲可供欣赏。

古琴台

但愿诸位能在这人世间觅得知音一二。

古琴台

古琴台后骑车前往晴川阁。

六、【晴川阁】

晴川阁

“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晴川”指的是阳光照耀下的平原,并不是指晴川阁。

晴川阁是明代始建的,得名于这句诗。先有诗,后有阁。

除此之外,得名于崔颢这首诗的景点还有白云楼、烟波亭、汉阳树。

晴川阁有三个景:

第一,晴川阁(“楚国晴川第一楼”,视野好)

第二,大禹庙(清代建筑风格)

第三, 铁门关 (三国时期军事要塞,“吴魏相争,设关于此。”)

晴川阁

晴川阁 临江 而见,阁下滚滚长江东逝水,阁上带雨带烟深浅枝,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七、【晴川渡口】

晴川阁的正门旁边有个渡口,就叫它晴川渡口吧。

晴川轮渡的船只大概一小时发一趟,有几种船的种类,其中一种票价约一块五(07:20 08:00 08:40 16:20 17:00 17:40);还有一种票价十块(09:30 10:00 10:30 11:00 11:30 12:00 12:30 13:00 13:30 14:00 14:30 15:00 15:30)。轮渡时间是网上查的,印象里和那天在渡口的窗口看的差不多。据说再晚些还有其他价位不同的航船。

大禹神话园

如果没有时间合适的船只,恰好有了逛渡口公园的时间。晴川渡口旁有座巨大的大禹像,和许多顶着鸟的各方动物神 。

轮渡晴川码头

轮渡晴川码头

船只驶离渡口,晴川阁在岸边眺望,渐行渐远。

轮渡晴川码头

雨在抵达彼岸时候停了,岸边看江看船的人还撑着伞,天上的微光已逐渐透过云层。

上岸后步行大约十分钟,顺路问一问,可以找到户部巷。

八、【户部巷】

户部巷是武昌这侧靠近长江的一条著名步行街。

或许也是 武汉 最著名的一条街,越往里走越是拥挤,摩肩接踵,并不是一个逛街的好去处。

户部巷小吃一条街

户部巷在傍晚时分是一个略显嘈杂的商业街,卖铁板啊油炸的东西特别多,热干面和豆皮大多做的很粗糙。

但是来之前 武汉 的朋友推荐了鱼糊粉,沿街仔细看看很容易找到,倒是可以一试。

户部巷小吃一条街

鱼糊粉加上油条一碗大约十块钱,两个人的话一碗就足够解解馋。因为带着胡椒粉所以有一点辣,汤底是鱼糊,绵软鲜香,没有腥味。

从户部巷出来后准备去昙华林,途经几处旧居。

九、【旧居】

武汉毛泽东故居

武汉毛泽东故居

旧居在一个途经的公园的里侧,因为不算是景点,又已经到了晚上,没有游客,连居民也少有经过。

走了一段后又骑上车,跟着导航经过一个极窄的菜市场,几乎是一楼的人家将菜篮子摆到门口卖,也有水产之类。

大概骑行十分钟,就到了沉睡在夜色中的昙华林。

十、【昙华林】

昙华林主要聚集的是年轻人,卖咖啡、奶茶、衣服、文具之类,偶尔能看到火锅店。

昙华林

沿街的店大多装潢精致,配色清新。网红店昙华林奶茶排着沿街看上去最长的队伍,因为周围确实是太安静了。

昙华林

昙华林

昙华林附近的地铁站叫螃蟹岬,大概离昙华林有十五分钟的自行车程,途经中医院大学。在地铁站附近有一个小商圈,叫“泛悦荟.昙华林”,比昙华林更热闹些,店面也干净明亮,可供歇脚吃饭。

离开昙华林就算结束这天啦,晚上回去时候经过江汉路步行街。

十一、【江汉路步行街】

在江汉路步行街其实是来回走了许多趟的,但是没有留什么照片,因为它实在是太普通了。

不是不漂亮,也不是有缺点,这是一条非常适合本地人逛街的繁华商业街,但是可以在很多很多的城市找到类似的商圈,宽而长的路、杂且多的人、高又亮的楼,全国连锁的店,挨着附近的江海或者景区建成,规模有所不同,而后无非是整洁程度和当地特产的区分, 北京 王府井、 上海 南京 路、 天津 滨江道、 青岛 台东 步行街、 厦门 中山 路……对于游客来讲,可看性就需要进一步发掘了。

武汉 江汉路步行街上找到两个奶茶店:吃茶三千、丧茶。

前者应该是 厦门 的店,台面上摆着萃茶的机器和一些供客人闻香的茶叶,但是似乎是糖浆或者奶霜的缘故,要了个无糖的还是甜到糊脑子了。后者是蹭喜茶的热度,店面很丧很简陋,看上去味道也很丧的样子。

江汉路步行街

路口的商场夜里亮起灯来,像极了劝业场。

中山大道

回住处的路上有许多梧桐树,石头地面潮湿,抬头看见夜灯照亮悬铃木的叶子,租界的美丽清冷又喧哗,夜晚流淌下来了。汉口的夜晚真宁静。

DAY4:汉正街

一、【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妈妈说汉正街是她年轻时候比 义乌 更出名的小商品市场,大量的货商来此买货、卖货,再销往五湖四海。所以,虽然算不上景点,也没有往日繁华,但在她这个年代的人,多少想看看这曾经家喻户晓的地方。

汉正街

如今的汉正街虽没了鼎沸之感,据说大部分的商贩已搬离,但仍有许多人在搬运货品,有的用肩挑,有的拖着车,不停奔忙。

汉正街

汉正街

汉正街

在这样的街区,必不可少的是饱腹之处。一家窗口热干面装潢简单。

店家熟练地往一次性餐盒里装碱面、麻酱、葱花等。店面虽小,卖的东西倒也不少,大多是酱料的变化,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汉正街

店面很小,提供的座位也有限。于是,店门口围着许多站着吃面的人,在货品多于人流的街上,倒成了热热闹闹的活招牌。

路边一位父亲喂他坐在婴儿椅里的小宝贝吃面,表情温暖得像是化在嘴里的牛奶巧克力。

逛完汉正街后回旅社取行李,住地附近有一家物外书店,还写着“ 武汉 图书馆”五个字,顺道就拐去逛了逛。

二、【物外书店】

物外书店

物外书店

物外书店摆在台面上供翻阅的图书都包了树皮,不是普通的塑料皮,较厚,像是手工黏贴的,质感非常好。

物外书店

买了一本池莉的《汉口情景》,物外书店会将已售出的书包一个牛皮纸书封。

物外书店

之所以会买这本书,是因为收录了《生活秀》。这不仅是池莉的一个短篇小说,也是2002的改编电影。对如今而言略显静默,但镜头记录下吉庆街的花痴少年和来双久,一个成为了王天风,一个成为了关宏峰。吉庆街已经变得新鲜漂亮,一切已经成为只能追忆的过去,而后有新的故事,继续在时间长河中,或许明亮、或许坚强地翻滚着。

许多好吃der

最后来个好吃LIST吧。

目录:一、豆皮。二、烧梅。三、米酒。四、热干面。

一、【豆皮】

武汉 卖豆皮的店很多,卖老 通城 豆皮的店铺也很多。但是即使是同样的牌子,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味道,不要因为吃到了不好吃的豆皮就断定豆皮不好吃。好吃的豆皮又香又润,上面是一层煎豆皮,贴着一层软香的糯米,再下面是极为丰富的馅料:笋干、豆干、肉沫等等……出锅后撒香葱,有的有浇头有的没有,味咸,可当主食。

推荐吉庆街和 中山 路的老 通城 豆皮,豆皮中的战斗皮。

武汉

二、【烧梅】

放了许多胡椒粉的烧麦,烫的时候有汤汁,原本买一盒怕太多,吃起来就停不住了,一口下去,汤汁和胡椒粉就攻陷整个口腔,招架不住的好吃。

武汉

三、【米酒】

米酒和醪糟、酒酿、甜酒应该是一个东西,本地人特别喜欢喝,糊米酒是加糯米小丸子、蛋酒是打个蛋进去、清酒可能就是什么都不加,酸酸甜甜,热乎乎的,有轻微酒精的味道,甜得很烈。

武汉 这边特别喜欢喝米酒,把米酒当汤当饮料,就连回来之后,去哪里剪头发碰见 武汉 的理发师,聊起米酒他都砸吧嘴,说:“配一口米酒,太爽了。”

武汉

四、【热干面】

传说热干面原是街头小吃,是推着车的小商贩不慎将麻油洒在了当日未卖完的碱面上,于是干脆拌匀晾晒,次日再下锅时美味异常,自此就有了现今备受青睐的热干面。

通常外地人看到热干面会将其直接理解为碱面+麻酱。虽说这样的解读也大体差不离,但是热干面还有它更为奇妙的部分。

热干面的精髓之一乃是常常被游客们所忽略的自助配料:酸豆角、海带、泡萝卜、炸黄豆、花生、葱花、辣椒酱……和豆皮一样, 武汉 卖热干面的店铺也琳琅满目,大多还是连锁。

但是想吃到正宗的热干面,对游客来讲着实难以分辨。

我所吃到的最好吃的热干面,碱面像手擀面似的富有韧性,煮好的麻酱燥热鼎沸,加上多汁冰凉的腌萝卜、硬脆的炸黄豆、野蛮的酸豆角,快意人生尽在一碗之中。“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

所以,观察是否有自助添加以上配料的台面,或许是寻找好吃热干面的方式之一。

可惜好吃的都被我飞速吃干净了,图片只拍到了几个较为普通的。

武汉

除此之外, 武汉 还有许多值得一试的小吃,如生烫牛肉粉、四季美汤包等等,通常也不辛辣,应该用“热烈”来形容更准确一些。

武汉 也正是这样的热烈、澎湃,愿各位亦不虚此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