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讯(株洲日报记者 俞强年 通讯员/张小季 张捷 易娟)农村生态如何护?美丽乡村怎样建? 今年以来,石峰区大冲村既抓乡村环境 治理,也抓美丽乡村建设,迎来村美水净的新生态。

大冲村四季花海。株洲日报记者 刘震 摄

从源头拧紧农村污水的阀门

走进大冲村,多彩缤纷 的花海世界惹人眼。

这些年,大冲村通过土 地流转形式,将闲置的土地 重新规划利用,种植连片的 荷花、法国狭叶蓝薰衣草、紫色满天星、千屈菜、兰花 鼠尾草等多类花种。每到节 假日,这里游人如织。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美。 为了让旧生态复“绿”,今年 3 月,石峰区启动大冲村农 村污水综合治理项目,从源 头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以前,不少村民将生活污水随处排放,生态环境被 污染不说,而且,生活污水 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病菌以及化学物质,成为水源安全的隐患,直接威胁到村民 的身体健康。

大冲村污水处理项目总投入198万元,共设立12个污水处理站,涉及100余户村民 。根据 村民聚集程度、污水排量大小以及处理系统的污水净化效果,在各站点分别安装5种型号大小的罐体。

该项目负责人李媛介绍 ,所有站点根据地势高差、管道铺设难易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取最合适的区域建立。而且,站点离村民的住房有适当距离,不会影响到村民的正常生活。

村美水净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为了让村民们理解这项工作,我们进行了多次宣传引导,村委会也及时跟村民协调沟通,让他们意识到 了生活污水处理的必要 性。”李媛表示。

村民张嗲嗲说:“以前几乎都没有环保的意识。解决环境和水质污染,受益的 是百姓,我当然要支持。现 在村里正在建设美丽乡村, 我也希望我们村越来越美, 生活越来越好。”

该项目建成后,村民家的污水通过排水管网流向 处理站,随后进入罐体中的 厌氧池与兼氧池进行处理,处理过后的污水转化为清水流入蓄水池,蓄水池上方 的人工湿地进一步对清水 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 降解,最终净化为干净安全 的水。

“生活污水的处理既能 将处理后的水作为灌溉用 水,节约淡水资源;又能减 轻水质污染,改善当地生态 环境,降低与污染有关疾病 的传播。”李媛说。

目前,排水管网已经铺设完毕,污水处理槽已经建 好 ,污水处理设备也已到位 ,下 一步将进行罐体安装、人工湿地和土地恢复工 作,预计9月中旬可全部建成投用。

记者手记

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居,首先要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

在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村民 的环保责任意识不强,随意丢弃生活垃圾,而且绝大部分露天堆放,会直接污染空气和水体;另一方面,农村 环境管理滞后,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污水基 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最终造成“脏乱差”的局面。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写入报告、写进党 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更全面、长 远的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由此可见,环境治理要早重视,提前防范和治 理,否则会陷入治理更复杂、更难治的被动局面。

做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记者认为要做好如下三 点:一是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 染无害化处理进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二是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同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 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 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产业-再生资源”的新经济模式,从而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在石峰区大冲村四季花海,每到节假日,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株洲日报记者 刘震 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