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课后托管班必然会涉及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多个环节,很多经营者在不断发展托管班规模的过程中,会出现避重就轻,忽视教学环节,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生源数量下降,致使托管班面临发展瓶颈的境况。尽管经营课后托管班,需全面把控每一环节,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始终是托管班得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家长看重的是托管班的教学实力、教学特色和教学前景。如果托管班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会直接降低托管班的业界声誉和在家长心中的口碑,影响托管班的收益效果和未来发展,面对这样的境况,必须从根源上分析问题,找出原因,从而及时解决。

其实,课后托管班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

经营课后托管班,开设的课程必然具有普遍性,不仅会划分教学科目,还会设置特色课程,但不同地区的教学方向、教学进度、考试侧重点不尽相同。很多托管班在经营初期,会模仿甚至照搬同行的经营战略和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极有可能导致托管班的教学方向与当地的教学进度以及课程设置不完全相符,导致老师的精心教学不能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符,从而使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自然无法得到提升。当然,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另一原因,还可从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专业上分析,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或者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与本身所擅长的方向不符,也会导致课后托管班的教学效果不佳。

2.不注重及时沟通与交流,缺乏后续跟踪和强化。

课后托管班的老师在给学生教授课程,传授新的学习方法之后,如果不能及时强化,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很有可能导致学员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效果自然无法得到提升。老师在为学员上课之后,还需与学员及时沟通,例如,给学员安排适量的习题和课后作业,强化学员对新课程与新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还可以与家长沟通,告知家长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和需要为孩子强化的方向。如果课后托管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与学员的沟通,忽视与家长的及时联系,更不注重对学员新课程的强化与训练,那必然无法让学员的成绩得到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不佳也就十分常见了。

分析课后托管班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从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面出发外,还需考虑托管班的管理方式和奖励制度是否合理。如果课后托管班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制度设置不合理、不明确,就会降低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影响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