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教学和临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下面介绍几个常用有效的验方,供大家参考。

一、芍胡汤治痛经

方药组成:生白芍30g,当归10g,制香附10g,元胡15g,炙甘草20g。寒者加炒小茴香10g,炮姜6g;腹胀者加乌药10g;有瘀血者加五灵脂10g,蒲黄10g(包煎),山楂炭15g。

适应病症:妇女痛经。

用法:水煎服,1日1剂,两煎两服。于经期前1天开始服用,若经期时间不准,在有痛经感觉时,即开始煎服,连服5剂。如果对症了,当月即可不痛或减轻。连服几个周期,巩固疗效。

按语:本方是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痛经,皆致经脉挛急。芍甘汤可以缓急止痛,是本方的核心药物。根据痛经不同情况,适当加味,效果较好。本方具有药味少、效果好的特点,而且适应面较广,易于临床使用,疗效可靠。

二、消积汤治小儿食积

药物组成: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炒牵牛子,大黄(后下)。

适应病症:小儿食积。症见纳呆,消化不良,大便干或不畅,腹胀或隐痛等。

方源:个人经验方。

用法:根据患儿年龄,酌情用量,水煎服,早晚各1次,也可制成散剂,便于服用。

三、金药粥治大便滑泻

药物组成:生山药1000g,鸡内金50g。

适应病症:脾胃气阴不足所致大便滑泻,纳少,虚弱。

方源:个人经验方。

用法:共为细面,每次30g,先用冷水把药粉搅成稀糊状,慢慢搅入开水锅内煮成粥,稀稠适度,每早1次,与饭同进(当饭吃),可连用1个月或更长时间。

按语:此方系从《医学衷中参西录》薯蓣粥演化而成。原方只山药一味,我加入鸡内金,助其消化,并把治疗范围局限在脾胃气阴不足、消化不良的滑泻病。经长期临床使用,效果较好。

四、润肌膏治肌肤干裂燥痒

药物组成:当归10g,丹参10g,紫草10g,黄蜡10g(另包)。

适应病症:用于肌肤某处干裂燥痒。

制法和用法:先将前三味药用香油浸泡(油能淹着药)24小时,文火炸焦,去渣过滤,将黄蜡融入即成。待油温下降,倒入容器内,冷凝成膏,每用少许,日擦2~3次。

方源:《医宗金鉴》。

按语:原方为香油,奶酥油,当归,紫草,黄蜡。我将奶酥油去掉,加入丹参,药量也有变化。此症多由肌热当风,风邪侵入毛孔,郁久燥血,肌肤失养,化成燥证。经予长期应用,效果较好。

五、山车汤治慢性泄泻

药物组成:生山楂15g,炒山楂15g,生车前子15g(包煎),炒车前子15g(包煎)。

适应病症:用于慢性泄泻,腹内有积滞者。症见大便次数多,泻前腹痛,泻后痛减,或不痛但泻者,无虚寒症状表现,经多方治疗无效者,皆可使用。

方源:清代陈修园书中。

用法:1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按语:我在初学医时,读陈修园书,见此方用药奇特,经临床验证,效果很好。后来把它定名为山车汤。我在临床使用时,待服用一段时间后酌情加入生山药15g、炒山药15g以健脾益气,效果更好,仍叫它为山车汤。对于久患泄泻者,询其用补法、清法皆无效者,使用本方,每获良效。此方药物生熟并用,有燮理之妙,不可随意更改。

六、谷青汤治头部疾患

药物组成:谷精草30g,青葙子15g,决明子10g,蝉蜕6g,薄荷10g(后下),菊花10g(后下),酒黄芩10g,蔓荆子10g,生甘草6g。

适应病症:凡风热引起头部疾患,如头痛、头昏、头晕、耳鸣、眼胀、鼻流浊涕等病。

方源:个人经验方。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目珠胀痛者加夏枯草30g,头昏重者加荷叶30g,便秘者决明子改为30g,鼻塞者加苍耳子10g、辛夷6g,阴虚火旺者加元参15~30g,阳亢者加生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

按语:方中多为轻清上浮而又凉散的药物。因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风热之邪,易犯人之高巅。只要把握住因风热引起头部的诸多疾患,皆可治之,效果明显。这是我在临床上摸索出来的方子,用之比较顺手,也是我治疗内科杂病“八法”中轻清法的代表方。

来源:本文选自《张磊医案医话集》,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张磊。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