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其健康成长是不可能与网络绝缘的,要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尽情遨游成长强大而不迷失自己,从而在更遥远的未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之伟业!

在我国,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相应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缺乏,类似这样案例不在少数,而更多的青少年虽然没有产生这样严重的后果表现,但他们却正在遭受着不良的网络信息文化和网络安全因素潜移默化地侵袭。

老话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但在网络的负面“射线”照射下,祖国的花朵们开始面临着枯萎或者内在的“变异”损害的威胁,青少年的健康上网和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如何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网络,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学会正确利用网络的同时,自觉防范网络安全威胁和不良信息的侵袭;如何在青少年生活与学习的各个环节,通过有效措施,对青少年上网进行保护与关爱,这不仅仅是摆在家长和学校面前的问题,它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我们整个国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花朵”枯萎于网络的阴暗面

而近年来,同样的以关爱青少年健康上网、保护青少年网络安全的举措和行动,也在国家各主管部门指导下,在各地纷纷展开。

对于以数理化等知识学习为中心、高考分数压倒一切的中学生来说,为何从家长到学校,从教育到公安等部门,乃至社会各界,纷纷开始高度重视青少年在网络环境的成长中的安全问题?毫无疑问,这是网络科技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的侵害和误导的直接反应。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19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网民总数的23.5%,未成年人网民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逐渐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互动交流、增加阅历、放松身心、娱乐益智的重要方式。

但是,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互联网的不安全环境和不良信息内容,给“不谙世事”更“不谙网识”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大量负面影响,甚至直接损害。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越加普及和青少年上网日益简便,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

从大量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孩子们深受网络“阴暗面”的不良影响和侵害,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沉迷网络,直接影响身心健康;二是安全威胁,青少年成易受害人群;三是不良内容,侵害误导青少年思想心灵。

首先,沉迷于网络易损坏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当前,“网瘾”成为与“毒瘾”并列的一种精神疾病,被心理医学界广泛研究。而青少年正是这种疾病的易患人群,网瘾的危害,已经不仅仅是对于青少年正常学习、生活的干扰,而是直接危及到青少年正常的心理,乃至生理健康。

网络中,人们的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一些青少年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如此很容易产生孤立、自私、冷漠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的态度。由于网络交往缺乏亲和感,难以形成真实可信的安全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一旦受骗上当就容易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的态度。另外,大部分青少年上网不是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而是去上网聊天,有的则是迷恋以战争、暴力、凶杀为主题的网络游戏。这样,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以及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有的学生整日沉迷在网络游戏和聊天室中,对其学业、生活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甚至荒废学业。五彩缤纷的网络信息无时空感和压抑感,容易使人产生亲密感,这种力量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具备的。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富裕,希望展现自我,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但自我监控能力又不强。在学习、工作的重压之下,为了宣泄、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互联网便成为其沉迷的场所。有的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沉溺其中而欲罢不能,造成心理错位或行动失调。有的青少年情绪低落、冷漠、紧张焦虑,脱离群体,缺乏责任感,甚至误入歧途。

其次,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对青少年造成威胁。

传统的信息安全问题,例如病毒、木马、恶意代码和黑客程序等,是青少年使用各种智能终端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因为青少年缺乏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术,对这类安全威胁的防范仅仅停留在依赖一些安全软件的层面。

网络欺诈、网络陷阱、个人隐私泄露等传统安全问题,也是青少年最容易受到的威胁,即将踏入大学的18岁山东女孩徐玉玉,2016年8月19日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于21日离世,让人扼腕。随后,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悉数归案。据报道,此次精准诈骗案中至关重要的“窃取个人信息”环节,竟然出自一个同样只有18岁的四川宜宾少年杜天禹之手。

图为被骗山东女孩—徐玉玉

网上交友所导致的失财丢命的案件频频见诸报端,新的案件、新的骗术仍然层出不穷。各类犯罪分子针对未成年人辨别力较弱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等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

再次,不良低俗反动信息给青少年思想和言行的错误导向。

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使得青少年可以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青少年在难辨是非真伪或受不良信息诱导的情况下就会毫无防备地受到身心侵害。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例如某些很受青少年追捧的暴力网络游戏,其内容大多以“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为主,这种火暴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更有甚者,很多网上犯罪行为引导大量青少年竞相模仿,利用网络从事犯罪活动,结果走向犯罪的邪路。5月9日,山东烟台一职业学院官方网站服务器被黑客攻击,网站服务器上的自有数据被黑客全部删除,官方网站被彻底篡改,黑客还在主页上留下了恶性语言。民警侦查发现,这些黑客竟是年龄不大的“毛孩子”,甚至还有未成年人和残疾人。他们曾入侵大量企事业单位网站,从被入侵的人才网站上大量窃取考生信息,一条最高卖到一块钱。我们感慨这些“毛孩子”天赋异禀的同时,也对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荼毒之深而扼腕叹息。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我们每个人都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以及网络行为的隐蔽性使网络犯罪变得轻而易举,使犯罪成本大大降低,又容易满足一些青少年不劳而获的心理,致使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盗窃、诈骗、抢劫等犯罪。有的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导致性格变态,人格异化,视亲人、朋友、同事为仇人,动辄伤害他人;有的深受暴力游戏毒害,变得对生命麻木不仁,由网上打打杀杀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杀人犯;有的由于陷入网恋而酿成命案悲剧;有的利用网络雇凶杀人、拐骗杀人;有的利用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诱骗妇女、少女,实施性犯罪;有的参加网络赌博、非法传销;还有的利用网络制作、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等等。

进入以网络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青少年遭遇网络危害的案例表明,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时代和国家的重要问题。

然而,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

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目前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应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如何关爱网络时代的青少年

关爱祖国花朵,培育好下一代,是中华文化传统、社会之共识与国家之责任,青少年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有生力量,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程度、对网络知识和技术的了解和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当前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淡薄,青少年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影响渐深,甚至青少年网络犯罪屡屡发生,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推动青少年健康上网和保护青少年网络安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们在对这些现象警惕的同时,也需深刻挖掘现象的本质,并认识到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近年来,多位人大代表及各领域专家都纷纷呼吁,除去在传统的家庭与学校教育领域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之外,我们应该考虑到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对互联网络监管、网络犯罪打击和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的加强,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等层面的有效举措,着眼于青少年健康上网和网络安全防护,探索在新的时代形式下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保护青少年健康安全上网的有效途径。

第一,高度重视,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共识。互联网络,本身是一个涉及层面较多的复杂巨系统,随着各种文化信息内容的融入,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其涉及到包括公安、法律、教育、医疗、文化、经济及科技产业等多个层面。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国家高层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形成社会各阶层全员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只有形成这样的重视与共识,我们才能够有足够力量去应对附着在全球网络化浪潮下的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才能够正确创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和技术、管理、教育多举并发的综合治理机制和安全防范体系。

第二,加强教育,切实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安全和健康上网意识。现今,我国很多的大中小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从现有的教材看,课程的开设都偏重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而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较少。要推进学校的网络安全理论和实践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上网教育和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同时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与电脑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另外,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全面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建立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外来腐朽文化的思想防线,提高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政治敏锐力。

第三,网络治理,加强行业自律及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依法治理,营造健康网络大环境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是行业主管部门对互联网络行业加强监督管理,并通过统一标准规范,引导鼓励行业自律,营造健康的行业环境;另一方面是公安执法部门对于网络犯罪等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由于青少年网络犯罪广泛性和犯罪主体低龄化等特殊性, 我国目前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关青少年网络的专项法律法规, 切实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在现有的法律条文中对与网络相关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改是不够的, 也是不适应网络发展趋势的, 因此, 制定一个全新的网络法规, 是当今社会一个迫切的需求。同时, 必须加快我国网络警察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侦破, 加大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第四,弘扬正气,占领网络阵地传播健康文化正能量。国家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控制互联网的信息源, 发挥网络的“红色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管理规范。要善于借助高级技术的优势, 相对独立地建成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系统, 起到利用互联网实施正确舆论导向和传播健康网络文化的目的。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提高网络信息人文内涵,使网络有更多的青少年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 不要老是被动地去防堵,而要主动推动“正能量”网站建设和健康网络文化活动开展,多方面满足青少年的上网需求,改变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稀少、单调的尴尬局面,并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