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不少人对旧时的武学持有矛盾的心态。可是当你了解了这位抗日战争中的“打虎将军”赵登禹,赵师长时,你就会明白,真正的武术绝非现在的一些江湖骗术。

赵登禹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农的清贫之家,由于家里并不富裕,只上了两年私塾便辍了学。13岁开始拜师学武,也是他对武学异常的痴迷,同门师兄中,唯独他一人身兼多项武术,如太极拳、八卦拳、少林拳等等。

不仅如此,他对各种冷兵器也都融会贯通,刀枪剑戟样样拿手,可谓是个名副其实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武林高手。

如果要论最拿手的,那当属他的“刀法”,在后来的抗战中,他可谓是刀不离身,一把七尺大长刀,不是背在背上蓄势待发,就是握在手上奋勇杀敌。

现在不少抗日剧中,冲锋的头领背上不是都背着一把大长刀,肉搏的时候就拔出来往前冲吗。这一幕就是从赵登禹这儿来的。

不管从心态,还是气质而言,赵登禹都像极了一位潇洒的侠客,如果生在古代,后期肯定会成为一代宗师。

然而到了近代,冷兵器已经宣告退出了历史舞台,我国大门早已被洋人用炮火打开,上海等繁荣城市已被侵入者瓜分殆尽。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满胸尽怀报国之心的赵登禹于1914年花光所有积蓄打了一把七尺大长刀,一根绳子绑在后背,然后从老家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徒步近2000里来到山西潼关投奔冯玉祥部队,那一年他才不过16岁。

当然刚到部队时,初出茅庐的他只能当一名小兵,前期连冯大将军的面都见不着。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一生好武艺一进军营就注定与人不同,在搏击方面,教官不但没什么好教他的,反而会让他出来做指导和培训,后期更是直接晋升为部队高级教官。

两年后,冯玉祥视察军队,展开了一次大演戏,18岁的赵登禹被营长直接指派带队,结果在演示近身战中,其身手不凡一眼便被冯玉祥相中,即刻将他调派到身边担任随身护卫兵。

古有武松打虎和李逵砍虎,今有赵登禹提枪毙虎。1919年,赵登禹奉命带队在德山野练,突然一只猛虎来袭,赵登禹提枪便追,枪枪直击要害,随后将老虎送给冯大将军和将士们饱餐了一顿。

故此,赵登禹的英勇更加获得冯玉祥的喜欢,赵登禹因此也被后人称为“打虎将军”。

而要谈到冯玉祥对他完全信任和彻底重用,那必不可少要提到1921年发生在陕西的一场“鸿门宴”事件。

陕西在旧社会历来匪患猖獗,且这一代的土匪并不像后来抗战时期的一些有“家国情怀”的正义之匪。他们纯粹就是十恶不赦的恶匪,公然打家劫舍、强抢民女,势力还着实不小,土匪头目都猖狂到胆敢应约来赴军政第一首领冯玉祥的会。

于是,冯玉祥就给当时最大的土匪头目郭坚摆了一个鸿门宴,宴会现场的屏风后面布满刀斧手,本打算以摔杯为号,结果却因为郭坚狡猾,故意借着敬酒把屏风给推翻了。郭坚一看果然是计,迅速拔出枪就要击杀冯玉祥。

而立在一旁的贴身保镖赵登禹说时迟那时快,一把就抓住了他的手腕,往上一推,子弹打进了天花板。赵登禹反手一拧,上前一勒,郭坚毫无还手之力,丝毫动弹不得。又听见“吱嘎”一声,郭坚的脖子直接被勒断了。

冯玉祥觉得这等身手必须被重用,必须在战场上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人生价值。1922年,直奉大战,冯玉祥批准他第一次上正式战场。负责攻占敌方炮兵阵营的他不但大获全胜,还缴获了敌方数近百门来不及开火的全新大炮。

随后他被晋升为连长,开始负责在南苑带兵。到了1930年,冯玉祥又一次参加了军阀在中原的一场大战,结果以冯玉祥等人为代表的晋系军阀惨败,冯玉祥失去了部队的掌控权和平津大部分领土,其中自然包括赵登禹的部队和他所在的南苑城。

随后张学良将冯玉祥的残余部队整编为第29军,英勇善战的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在赵登禹一生的英勇事迹中,最为人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当属1933年年初在长城喜峰口一战。

自占领东北后,日本一次次妄图继续扩大侵略,1933年日军部队挑衅长城一线。

负责驻守长城喜峰口的赵登禹可不吃日本那一套,日本一挑衅他就开打,他先率领着他的队伍拼光日军弹药,随后拔出大刀一声令下,大刀队英勇砍杀倭寇5000人之多。

同时,这一战创造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大胜的壮举。赵登禹的英勇一下举国皆知,他被晋升为师长,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当然日本人对赵登禹也是怀恨在心,自长城一战后,到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之前,日本人专门针对赵登禹展开了两次军事挑衅,但最终都未能如愿以偿。

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19天,也就是7月26日,赵登禹奉命火速赶往南苑准备迎战。第二天,日本就全力突袭了南苑。由于战前准备严重不足,加上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火力悬殊太大,仅仅六个小时后,我军就被日军团团包围。

师长赵登禹身先士卒,提刀做最后的突围,最终胸口中弹,壮烈牺牲,享年才39岁。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即便在战死的那一刻,赵登禹师长手中仍然紧握那把大厂刀,刀口沾满了倭寇之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