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务锋在讲话中要求,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总结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三年探索过程中各地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一个目标”、围绕“两大战略”、突出“三链协同”、建设“四大载体”、推进“五优联动”,进一步明确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大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务锋指出,要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为目标,优化粮食资源配置,调优调绿产能结构,提高粮食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6月19日至20日,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南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准确把握规律 做好做活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大文章

张务锋在讲话中要求,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总结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三年探索过程中各地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一个目标”、围绕“两大战略”、突出“三链协同”、建设“四大载体”、推进“五优联动”,进一步明确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大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一个目标”

张务锋指出,要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为目标,优化粮食资源配置,调优调绿产能结构,提高粮食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从规模实力看,2018年末,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产值超千亿元省份11个,其中,山东省突破4000亿元,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河南5省均超过2000亿元。

从质量效益看,产能结构调整优化,传统成品粮加工行业产值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行业产值增幅分别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8个和1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比2016年增长64.9%,销售利润率达到6.9%,提高2.1个百分点。

从品牌影响看,“吉林大米”“荆楚大地”“广西香米”“齐鲁粮油”“天府菜油”等大批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一批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做大,成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围绕“两大战略”

张务锋强调,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围绕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粮食供求平衡向高水平跃升,积极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重大风险,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强力支撑;另一方面则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加速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发挥积极作用。

提高粮食加工能力和产业集中度,增强抵御各类风险能力。2018年,全国各类涉粮企业实际加工转化粮食5.5亿吨,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3%;入统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占全国总量的61%,提高近20个百分点。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多层次供给渠道,提高流通效率。全国粮食大型市场500多家;主食厨房销售网点2.2万个,覆盖超过3000万城乡人口,同比增加一倍多;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和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会、福建粮食交易洽谈会等活动,为优质粮油产品搭建了展示对接的舞台。

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国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粮源基地6700多万亩,关联农户1200多万户。入统企业中民营企业达2万多户,占比接近90%,有力带动了创业就业。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坚持质量兴农调优“头”、接二连三壮大“尾”、勇闯市场做强“销”、千方百计促农“富”,粮食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形成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突出“三链协同”

张务锋提出,要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增创粮食产业发展新优势。

延伸粮食产业链,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全产业链经营等“六种模式”发展壮大,产业链完整性大幅提高。

提升粮食价值链,引导企业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好绿色优质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打造粮食供应链,“点线面”统筹布局,抓住关键节点,补齐薄弱环节,构建高效便捷的优质粮油供应网络。

山东省滨州市突出高点定位、龙头带动,产业链延伸拉长实现“全”、价值链融合提升实现“增”、供应链优化升级实现“新”、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实现“强”、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2018年全市粮食产业实现总产值1010亿元,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率达3.4∶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湖北省建立“放心粮油”一张网,打好“荆楚大地”一张牌,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建立起优质粮油营销体系。

京津沪等城市与主产区共建直销通道,深粮集团探索“厨房管家”和“社区粮站”等模式,使优质粮油产品直通市民“米袋子”。

建设“四大载体”

所谓“四大载体”,即抓好“优质粮食工程”和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建设,形成多点支撑整体发力格局。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央财政三年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近20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500多亿元,全面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

遴选认定示范市县,给予优先支持,发挥“领头雁”作用。“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市”黑龙江省五常市,抓源头保品质、抓营销强品牌、抓产业增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税源增加、消费增信、品牌增值,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达600多亿元。

张务锋强调,要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粮食重点销区、关键物流节点,支持建设一批粮食产业示范园区。河南省布局六大粮食产业示范园区,新乡延津成为全国首个“优质小麦现代产业园”,永城市实现由“中国面粉城”向“中国食品城”的转型,临颍县建成知名休闲食品基地,形成集群规模优势。

扶持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带动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和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漯河市大力实施重点企业五年倍增工程,注重招大育强、产业谋划、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去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家,新增超5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5家,食品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

推进“五优联动”

“五优联动”即坚持质量兴粮,大力推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将优质高效要求贯穿到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

张务锋表示,实现“五优联动”重在区域整体提升、重在坚持标准引领、重在利益紧密联结。

比如,吉林省从良种培育、集约种植的源头把控质量,依托“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搞活订单收购,通过实施重点项目改善仓储条件,依靠工艺升级保证产品品质,拓展立体式销售渠道,闯出了做优做强稻米产业之路。

江苏省严把标准打造“品质苏米”,湖南省以好粮油团体标准促进产品升级,四川省通过高位定标实现菜油产业高点起步。

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支持农企合作,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发展到110万亩,帮助农民增收近亿元。安徽省80%以上粮油加工骨干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准确把握规律 做好做活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大文章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准确把握规律 做好做活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大文章

中国粮食行业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合作电话:0371-681037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