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BJDW

WE HOPE YOU LIKE IT

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即将迎来主题展——“致敬中国设计40年”。1978-2018,改革开放赋予了中国设计新生与成长。主题展将这段不凡历程分为“志学”、“求索”、“而立”、“不惑”四个阶段,通过40年40项案例的梳理与回顾,为观者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以及这条脉络上每一个历史节点所承载的“设计的价值”,反映出“中国设计人”对社会理想、生活价值、美好愿景的深层思考与积极实践,描画出中国设计在过去、今天与未来的角色蜕变。

小编将依照主题展览叙事线索,

每天为大家预告2个展项的精彩内容,

邀您一同打开封存的历史,

串联出40年间中国设计的辉煌点滴。

不惑 2008-2018

2008—2018这十年,设计的影响已辐射到我国经济、科技、生态、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真正意义上地自信步入“不惑之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中国设计思维的突破、设计外延的拓展、设计行业的崛起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设计与科技的融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创新重要驱动力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今天,中国设计已经完成了从“制造”到“创造”的品牌蜕变。此外,透过新近一些社会创新项目,亦显示出中国设计在公共文化领域开始担负起更加广泛的社会责任。

交通工具革命的绿色动能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践行的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设计已成为我国交通工具革新的焦点领域,以“北汽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批民族车企为此正不懈努力。石化能源造就了今日的汽车概念,而新型能源也必将颠覆人们对未来汽车形态的既有认知。只有强调创新设计,才能激发出引领未来的全新动能。

ARCFOX一代产品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新模式

大栅栏、法源寺更新计划

历史文化街区存续着城市的文脉与记忆,潜藏着商业的价值,同时被赋予创新的可能性。如何传承与创新原本丰富的城市文化面貌、街区生活样态以及历史建筑形态,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重要命题。由此,大栅栏更新计划于2011年启动,通过与城市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商家的紧密合作,探索了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新模式。而2018年刚刚发起的法源寺更新计划,则试图开启新一轮的模式创新与实践,即将城市策展与社区建设双重驱动相融合,升级创新“参与式营造可持续街区”的老城更新实践模式。

大栅栏-微杂院

大栅栏杨梅竹斜街

法源寺营造季

法源寺地图

大栅栏标志

大栅栏视觉导视

策展人介绍

王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特聘教授。曾任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讲座教授、AGI中国区主席、AGI 执行理事、国际平面设计联合会副主席。2006-2008任北京奥组委形象与景观艺术总监。2006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敏是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会员,德稻王敏与博恩工作室合伙人, 华金慧源创始合伙人。

林存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2006年6月-2008年12月借调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设计处任副处长,负责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的设计及管理工作。2007-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视觉设计规范及创意指导制定,以及特许产品专营店系统形象整体设计。2009年参与组织、筹备北京世界设计大会。2010年设计北京市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视觉形象及活动景观设计。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及景观系统设计。2014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吉祥物设计,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标志设计者,并主持冬奥会后续申请报告设计。北京2022冬奥会会徽和北京2022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

王昱东

王昱东,副研究员职称,生于196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曾任职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从事文物研究、展览策划、博物馆管理等工作,是国内博物馆管理人员中较早关注世界艺术、当代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等。现任北京歌华文化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歌华文化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多年从事艺术史、艺术管理及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研究。负责和参与多项重大文化活动的策划、操作。在文物研究、博物馆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创园区建设方面有多项专著和论文。

- END -

9月22日,盛大开幕

设计周期待您的参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