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牛大胆偷偷吃肉蛋饺子犯下大错,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肉蛋饺子竟然成为了人生最高理想。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地处鲁西南地区的山东菏泽经济同样欠发达,许多农户住的是土坯房,口粮欠缺也很严重。

在当地村民史秀云的童年记忆中,勤劳的奶奶在操持家务、照看孙儿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儿,那就是要采集一些树皮。由于家中的粮食缺乏,奶奶不得不将采集而来的榆树皮捣碎掺加到玉米面里,以弥补家庭成员口粮的不足。

今年44岁的史秀云是菏泽市巨野县柳林镇毕庄村人,“记事时家里很穷,好吃的紧着我们小孩子吃”,史秀云说,她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经常带着她采集榆树皮,而后和着玉米面一起擀面条。(图为史秀云如今生活的村庄一角)

1974年出生的她很快赶上了好时代。据史秀云介绍,1979年村里的土地改革,她们家按照政策分到了田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才吃到了白面馒头。(图为史秀云如今生活的村庄一角)

“从照明用煤油灯,再到后来的节能灯;从全村人看一台黑白电视机,到后来的彩电进村;从原来‘找人基本靠喊’到如今网络全覆盖”,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史秀云喜出望外,她说,变化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最重要的是村民们思想上的进步,眼界也开阔了。(图为村民们在户外活动)

史秀云表示,之前村民们除了种地外也找不到什么挣钱的活,现在与以前大不一样了,随时可以利用全村人多年在外打工的网络,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农闲时打工,农忙时回家干活,两不耽误”。(图为楼房门前遛大鹅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曾经的毕庄村,是个典型的小村庄。村支部书记张伟回忆,曾经的毕庄村破败得没有活气,低矮潮湿摇摇欲坠的房屋,泥泞难走的乡村土路。大街上这一堆那一堆的柴草,满地鸡屎狗尿,一到夏天就污水横流。后来,村民们生活好了,有条件的盖起了新瓦房,但却改不掉生活习惯。加上农村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污水处理、没垃圾回收……(图为过去村民使用的土坯房,如今只能成为历史的见证了)

现在,富裕起来的农民也越发重视环境卫生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村里也重新做了规划,原本破旧的村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后,村容村貌有了大幅提升,“村里也有了环卫工,有了文化活动广场”,张伟说,村里共有234户人家,除去一部分老年人外,大部分人都住上了楼房。“现在不少年轻人在城市住楼房生活惯了,住楼房成了不少村民的选择,”张伟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