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转瞬即逝,打还是不打?这位开国上将这样回答》,这是2019年1月16日中国军网推送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不熟悉军语的人如果不看原文,或许不能正确认知这则标题中“战机”一词的含义,这是指天上飞的敌机还是指有利于作战的时机呢?

其实,在2011年版《军语》中,“战机”一词只有一个义项,即“适合用兵作战的有利时机”。战机的形成由作战双方的多种因素和条件决定,通常稍纵即逝。组织指挥作战时应善于把握、捕捉和创造战机。在我军指挥类军语中,还收入了“捕捉战机”“创造战机”“贻误战机”这3个军语。

2011年版《军语》收入了“作战飞机”一词,释义为“装有机载武器或特种设备,直接用于作战或作战保障的军用飞机。包括歼击机、强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侦察机、预警机、空中指挥机和电子对抗飞机等。”但是,没有把“战机”作为其简称形式。

再来看看空军军语。在2012年版《空军军语》中,没有收入“战机”一词,在“作战飞机”和“战斗机”词条中,也没有把“战机”作为简称形式。

战机来了,打还是不打?别让战机消失了,狠狠打!

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的军事语境中,“战机”一词已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作战飞机”或“战斗机”的简称形式。搜索中国军网,标题中含有“战机”的查询结果有5334项,其中绝大部分“战机”是指“作战飞机”或“战斗机”而非“作战时机”。

例如,2018年4月26日人民空军网报道,“26日上午,人民空军多型歼击机、多型预警机、多型侦察机和轰-6K战机,从空军多个机场起飞,成体系开展海上方向实战化军事训练。”

事实上,目前在军事领域中,把“战机”作为“作战飞机”或“战斗机”简称的用法已经相当普遍,“战机”已然成为一个多义军事用语。在空军媒体中也不乏这样的用例。

从术语化工作的角度看,如果承认“战机”是“作战飞机”或“战斗机”的规范化简称,那么,此“战机”就与指称“作战有利时机”的彼“战机”形成了同形异义军语;如果不承认“战机”是‘作战飞机’或“战斗机”的简称,那么,现有的相关工作机制似乎也无力实施学术干预或行政干预。

多义军语的增多,对于军语的使用、管理和智能化处理来说并非好事。如果语境限制规律应用得不好,就可能带来认知和行动上的误区。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能任由这种无序的军语应用现象滋生蔓延。军语管理部门应当针对军语使用动态,实时跟进相关管理工作。

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规范的主要是“战机”这个指称形式的语用问题,即同形异义的两种“战机”应当如何正确区别和使用。

最后,请看一个虚拟的作战指挥场景:

在联合作战指挥所里,作战参谋问:“战机来了,打还是不打?”

首长指示:“别让战机消失了,狠狠打!”

你说,这个“战机”是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