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周书情】一街一世界 上海弄堂口



《一街一世界》

[日] 三土辰郎 编著 陈恬 译

新星出版社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图鉴,比如昆虫图鉴、矿石图鉴、动物图鉴等等。即使遇到没见过的虫子,只要翻翻昆虫图鉴,就能查到它叫什么。图鉴是个好用的东西。

不过,无论动物、矿石还是昆虫,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是比较少见的。我们不会在车站前看见一只貘,当然也不会想知道这只貘到底是马来貘还是美洲貘。

这本书正是针对街上普遍存在的东西的图鉴。比如井盖或路锥、出水阀或埋在地上的界碑,以及道路的铺装等等。当你在路边看到一个路锥时,翻开这本图鉴,可以知道这是ZUIHOU产业的Uni·Cone,及其相关的详细信息。本书中收录了专业鉴赏家们写的鉴赏指南,告诉大家从哪些角度看街角的事物比较有趣。

本书可以带上街,作为观察时的参考。



《口味》

汪曾祺 著 万卷出版公司

汪曾祺的文章多篇入选教材,成为学生必读篇目,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其独特的散文风格迎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意趣,可爱的生活态度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本书共分三辑,尽量兼顾作品发表时间与文章间内在逻辑进行编排。寻常味道、家常酒菜编入“人间五味”;各地特色饮食、故乡的风味编入第二辑“四方食事”;与吃食相关的文学与文字汇入第三辑“吃食和文学”。文字编校过程中与多部同类市售图书进行对比,仔细查证,纠正多处文字错误。

本书特别设置“汪老食单”,以手绘水彩插画和菜谱的形式生动细致地再现汪老文字中美食与风味的清淡与浓厚,既可对经典、特色菜品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又能依据菜谱下厨学做佳肴,益读,亦品,宜赏,易做。



《大桥》

刘宇 刘梦盈 著 武汉出版社

武汉长江大桥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他的大桥,它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并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缩影和载体:几代人都和长江大桥紧密相关,刘宇通过这本书讲述了一座桥、一座城,包括一个个个体的生动故事,可以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可以感觉到大桥已经深入人心,这个桥也是我们心中的桥。

《大桥》既有历史感,又有可读性的故事,收藏的是城市中普通人的记忆,有国家历史也有民间历史。

全书通过独特的碎片化阅读体验方式,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既拥有古典书籍的开本和装帧,又应用了现代的印刷工艺,图表化的目录设计与内页灵活的图文版式,制作精美,主体文字中英双语并排无障碍阅读,全新的制作理念,提升了本书的阅读价值与收藏价值。



《上海·弄堂口》

张建麟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弄堂是最具“上海味儿”的城市空间类型,也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类型。它被很多上海人看作是孕育上海近代文化最重要的摇篮,“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

弄堂口是石库门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建麟用10多年的时间,转遍了上海各个区的石库门小区,用画笔记录下了分布在上海各区的126个弄堂口,搜集了弄堂口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用钢笔和钢笔淡彩的绘画语言记录下来。书中选用了148幅,其中120多幅是各种建筑风格的弄堂口,另20多幅是弄堂里的生活场景,以及同样为设计师所倾力的弄堂小区转角处。

《上海·弄堂口》让我们的记忆变得鲜活起来。它不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档案。(晓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