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是因为经典老电影《卡萨布兰卡》才认识卡城,其实电影中90%的剧情都发生在卡城的“里克咖啡馆”,换句话说,大多数人是通过这间咖啡馆才开始了解卡萨布兰卡的,看过电影的人,对里克咖啡馆比真正的卡萨布兰卡城还要熟悉!

经过20个小时的空中飞行,阿联酋航空把我们几个从香港带到了北非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卡城的出租车要价那绝对是信口开河的,司机收费多少完全取决于你对这个城市的熟悉程度,两个字概括:太乱!还是我们同行的女伴厉害,抄起砍价这把刀,直接给出租车司机一顿乱砍,最后司机也只能服软,乖乖开着旧奔驰带我们从机场前往卡萨布兰卡老城。

99%的人去摩洛哥旅行,多少是受到了作家三毛那本书的影响,之后,才是对北非风情和阿拉伯特色的好奇和向往,我也不例外,只是我更对电影《卡萨布兰卡》感兴趣。第一天入住的酒店就在老城区的中心位置,进出都很方便。

由于没到check in的时间,我们先去酒店外围解决通讯问题,以及兑换当地货币。期间,美女同伴看到酒店旁边有一卖奇异水果的小摊位。我看了半天也不太知道这是东东,小贩用蹩脚的英语说了半天,我才明白,这是仙人掌的果实,摩洛哥的特色水果。其实,很多热带地区都有。我剥了一个尝了尝,酸酸甜甜很好吃!

不怕大家见笑,我不是很喜欢看这些经典爱情片或者老电影,看《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这部电影是我买完去摩洛哥的机票后才从网上找来看的,结果看完电影,我发现我对卡城上瘾了,这座神秘的城市越来越吸引我,还有经典歌曲“Casablanca”也让我对这座城充满了幻想。

来到摩洛哥的卡城,排名世界第三的哈桑二世清真寺绝对是要去打点的,它是世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建筑,而且这里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对外国人和非穆斯林都开放参观的清真寺。

“卡萨布兰卡”据说是西班牙语翻译过来的,casa是“房屋”的意思,blanca则是“白颜色”,合起来是“白色房屋”。很多人以为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首都,其实不然,真正的首都在卡城北边88公里的拉巴特(Rabat)。

卡萨布兰卡老城区酒店里身着民族传统服装的舞蹈女孩儿。卡萨布兰卡,与很多有历史的老城市一样,分新和旧两个城区。我们一行就是一直住在老城区的酒店里,最老城最核心的那个区域,当地人称之为“麦地那(Medina)”。

在卡萨布兰卡旅游,必去景点方面除了要去哈桑二世清真寺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离清真寺不太远,位于老城墙根边上的两层的白色小楼建筑,这也是很多人因景点电影才会了解“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咖啡馆(Rick’sCafe)”。

《时光流逝(As Time Goes By)》,不经意的在这座挂着阿拉伯风格吊灯、白色的拱形走廊、摆着老旧的木桌椅和钢琴,透过昏暗的灯光的建筑里忧郁轻缓地回旋……你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夏日漫长的夜晚,月光洒满你胸前,是光影还是梦幻,是短暂还是永恒、是缺憾还是美好、是战争还是和平,一切的一切……

正如里克所说:“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的酒馆,而她却走进了我的”,就如此时此刻,我也走进了你的咖啡馆,寻找我的卡萨布兰卡!

电影《卡萨布兰卡》改编自舞台剧《人人都去里克酒店》,于1942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距今已有75年了,影片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法属卡萨布兰卡,讲述神秘商人里克、反纳粹人士拉斯路和妻子伊尔莎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

电影中,面对情感纠葛、政治抉择,里克最终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把通往美国的特别通行证送给了拉斯路夫妇,以成全爱人伊尔莎投奔自由和幸福生活。

该影片于1944年获得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片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影史百大爱情电影之首。这部让全世界众多男人和女人们动容的经典电影,它百分之九十的剧情都发生在“里克咖啡馆”。

我们面前的“里克咖啡馆”是在2001年的时候,由一位《卡萨》买下了这幢不太起眼的白色小楼,然后又按电影里的场景装饰了一番。如今,这家咖啡馆终于走红网络,成了中国游客来此地必打卡的景点餐厅!

我感觉,不论是自由行还是旅行团,这家咖啡馆是大部分游人的必到之处。因为就餐的时候,我看周围全是熟悉的亚洲面孔!虽然咖啡馆的消费不低、餐食做得也一般,但如果你在逛完卡萨布兰卡,来这里歇下脚,还是相当有感觉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