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作身份外,创始人文双也是暨南大学特聘导师及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学院导师。

文 | 铅笔道记者 南镜

近日,职场学习社区“小灯塔”宣布完成数千万B轮融资,由东方富海、36氪基金领投,老股东跟投。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知识付费产品,“小灯塔”课程不仅仅局限于音视频形式,而是采取了社区加学习的形态,用户报名满一定人数后可加入社区,即可参与导师、同学之间的话题互动,向导师提问,加导师微信建立人脉等。创始人文双认为,多数知识付费产品只解决用户焦虑和简单认知问题。相较于难以满足用户痛点的启发式知识付费,“小灯塔”的职场培训产品更注重于以社群为圈的用户体验,用户在加入课程培训期间,可随时跟导师互动。目前,“小灯塔”已开发超过300节精品课程,合作导师有300多名,用户有200万,其中学习人数占1/10,客单价100元,用户完课率90%。

注:文双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曾表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罗辑思维”,而是“抖音”和“王者荣耀”。因为这类文娱类产品会牢牢占据年轻人大量的时间,从而将注意力从知识学习转移到了娱乐上面。

文双发现,现实确实如此,同文娱类产品消磨时间的动机不同,以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学习知识,往往需要用户倾注更多心血。因此,当他决定做一款知识付费类产品时,首先想到就是如何通过更加精准的用户定位和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来吸引和留住用户。

2017年底,他去美国研修MBA,进哈佛大学听《知识管理》课程。过程中他受到启发,知识并不同于信息,信息随机分布、杂乱无章,甚至没有价值,反使阅者头脑混乱。现今,流传于网络上的,大部分都是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从中甄别出有价值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何才能使这个过程变得简单?文双想到了问答模式,这是自苏格拉底的古希腊时代最纯粹不过的求知过程:学生有了疑问,向老师提问,然后便得到了解答。随后,他调研了市场上多数知识付费产品,发现它们的产品多数是以静态的音频、视频形式出现,并没有设置专门而有效的问答环节。

文双在职场招聘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曾担任拉勾网副总裁。从业过程中,他不仅积累了各行各业的人脉,还深知求职者的诉求。他知道让求职者如何写出一份漂亮的简历,也知道求职者在面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更知道人们在职场上会遇到哪些“坑”,以及如何才能学会跟老板沟通。他知道,对于职场年轻人,他们对职场知识的需求更为迫切。

基于此,他于今年3月上线“小灯塔”,以APP、小程序和公众号为主要阵地,平台内容覆盖运营进阶、个人提升、职业规划、求职跳槽、办公效率、行业技能等各类职场热门领域。至于选择从小程序出发,是因为小程序有微信10亿流量,因其产品轻、流量来源多、易在社群传播的特性,使得具有相似需求的职场人容易被聚集在一起。

“小灯塔”小程序首页截图。

导师方面,“小灯塔”邀请入驻的都是企业总监以上的导师,其中包括江南春、前苹果中国COO黄瑜等。课程方面,平台会根据用户所处阶段和需求,进行区别设置,分为硬技能和软实力两大类。硬技能包括运营、产品、市场、技术知识等,软实力则包括沟通技巧、求职面试方法、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等。

用户报名课程的方式有3种:直接购买、免费集CALL、分销减免。其中,免费集CALL功能类似“拼多多”。如果用户想免费听课,就需要在朋友圈分享课程,就需要15~20个人助力点赞。按此获客价格来算,免费支付1个用户99元的课程,就可以吸引15个新用户,获客成本相对较低。

文双认为,就教育课程的性质来看,“小灯塔”比较适合集赞。对于用户来说,学习自带“炫耀光环”,非常适合在朋友圈传播。用户报名课堂后,可在“学员讨论区”中交流问题,以形成自己的人脉关系。表面上,“小灯塔”设立各种类型的职场课程,实质是以知识为前端搭建社区。

该项目最大的优势来自于团队。文双本人曾担任拉勾网和智联招聘等招聘平台高管,深知职场人士对于相关知识的需求。团队其他核心成员都是主要来自百度、猎豹、58同城、智联招聘、人人网、猎聘网、拉勾网等公司的高管,普遍拥有10年以上人才招聘行业从业经验。他们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及职场小白在晋升过程中的痛点,且在导师资源方面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人脉。

目前,“小灯塔”已开发了超过300节精选课程,合作导师有300多名。自3月份上线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就积累了200万用户,其中学习人数占1/10,客单价100元,用户完课率90%。

/The End/

编辑 | 吴晋娜 校对 | 李丽

铅笔道·头条号签约作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