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禄丰和平镇选出今年大“梨王”!

9月15日,禄丰县和平镇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村民们一早就汇聚到和平镇广场,品果评果,评选本年度和平果王。下午13点30分,在和平镇文化广场上近千人的欢呼声和掌声中,禄丰·和平第四届水果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浓浓果飘香,浓浓东河情

开幕式上,由汉族、彝族、苗族等各族人民带来的文艺演出异彩纷呈,歌曲动听,舞蹈优美。别开生面的“梨王”“桃王”评比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在7位评委客观公正的考评下,在16位果农提供的“牛角乌”品种中产生了本届水果节的“梨王”得主。

和平镇大德村委会村民李刚是今天“梨王”获得者,他告诉记者:“我种梨已经有25年了,积累了很多种梨的经验,种出来的梨果大、颜色鲜亮、外观好看,今天获得‘梨王’称号非常激动。”

据了解,李刚家今年共种植梨树80多亩,有牛角乌、冬雪梨、云南红梨等多个品种,产值大概可以达到30万元。

在和平镇文化广场上,削梨、吃梨比赛及各种趣味互动游戏正在进行,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当地村民们一起参与其中,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

游戏结束,游客在果农的带领下亲临果园,一边体验水果采摘乐趣,一边欣赏生态和平的果园风光。

来自昆明的游客李明告诉记者:“我今天一大早就从昆明赶来,感觉很不错,文艺节目很精彩,主办方设置了很多水果展位,有多种水果供游客品尝和采购,还有农特产品、特色风味小吃和民族服饰展位,好吃好看好玩。”

今天,汇聚和平镇各族群众饮食风味的“长街宴”正式与广大宾朋见面,青椒童子鸡、农家羊汤锅、火烧干巴、煮辣椒、油炸大龙虾和风味烤全羊等特色美食集中亮相,游客在看完文艺演出和果王争霸赛后,还可以在长街宴尽享和平美食。

和平集镇文化广场周边的街道上,共设置了牛角乌、云南红梨、富源黄梨、鸭梨、红富士苹果等水果展位20个,东河米、东河鱼、九头山大白菜、九头山核桃、中华寿桃、北京桃等各村农特产品展位12个,特色风味小吃展位10个,民族特色服饰展位15个,游客在吃吃逛逛中遇到喜欢的特产还可以带回家!

据了解,本届水果文化旅游节共举办两天,节日期间,和平镇将为广大游客献上精彩纷呈的民族歌舞表演,让游客体验最炫民族风。

每晚20:00在集镇文化广场还将举行篝火晚会,游客可以与各族群众一起围着篝火跳脚,感受和平人民火一样的热情。除此之外,还将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商贸合作洽谈、才艺大赛、“甜美和平”随手拍摄影作品评选等活动。

生态观光农业掀起乡村文化旅游热

近年来,和平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和交通区位等优势,立足“和平仙果,颐养田园”的发展定位,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着力在“名、特、优、新”上做文章,引导群众不断调结构、扩规模、增效益,大力发展优质经济林果产业。

通过政府搭台、协会铺路、果农唱戏等办法,采取政策上扶、资金上帮、技术上引、品种上改、管理上新等有效措施,着力打造和平优质林果基地。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和平镇东河的鱼和米,九头山、马鞍山的大白菜,和平、大德的油桃、水蜜桃、牛角乌梨、云南红梨、冬雪梨等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生态产品。

据了解,今年和平镇发展优质经济林果2500亩,预计可实现产量3800吨,产值1200万元,优质林果不仅让山区农民鼓起了“钱袋子”,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带活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和平镇水果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畅游田园风光、消费生态绿色农产品。

这几天,和平镇大德、和平、大路溪等村委会满山遍野的黄金梨、金花梨、雪花梨、云南红梨、牛角乌、云红苹果、水蜜桃已经进入丰产期,果香溢满山坡林地、房前屋后,个大味甜的水果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和周边群众慕名前来,观赏果园风光,品尝美味鲜果。

和平吃喝玩乐看这里

位于和平境内的东河水库,是禄丰境内建设最早、最大的水库,水库山环水抱、景色怡人,是垂钓、休闲、野营的好去处。

由于水质好,这里出产的鲟鱼、草鱼、鲤鱼、鲢水等纯生态鱼品质好、口味佳,水库沿岸土地肥沃,盛产的东河大米米粒饱满、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

和平还是远近闻名的革命圣地,著名的禄罗游击队在和平创立了青莲区委、东屏区委,领导了禄丰、罗茨及周边地区的武装斗争。

紧挨东河水库的五台山风光旖旎,因山势呈五个阶梯状不断增高而得名,山中林木葱茏,溪水清悠,清新宜人的自然风光让人心情畅舒。

远远望去,五台山宛若一方平台,林在台上,景在台中,四周都是悬崖绝壁,景致奇特。近年来,“露营游”和“自驾车游”已在东河水库和五台山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吸引到和平旅游。

如果你到和平旅游,可以这么玩。

到果园观赏果园风光,体验亲自采摘水果的乐趣;到东河水库看旖旎风光,在湖边赏景垂钓,来一次东河水库风情游;到和平中学禄罗游击队纪念碑、文化站禄罗游击队展室开展“红色之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参加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感受和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品尝富有特色的长街宴....

--信息来源于楚雄微旅游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