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孙婉莹

导读

以创新周期长波周期规律来看,当前的全球经济正在从衰退期进入萧条期,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将经历一轮阵痛,同时也将酝酿新技术、新经济和新周期。新一轮创新周期极有可能由高歌猛进的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区块链等开启,而高速增长的中国有望成为下一轮创新周期的引领者之一。

创新周期指的是由技术创新力量推动、长度为50~60年经济周期,它是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世界经济经历了5轮创新周期,目前正处于信息技术引发的第5轮周期衰落后期。

创新周期一般被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而只有发生在主导产业的创新活动才能给经济足够的推力,使经济从长期平衡中脱离出来实现新一轮繁荣。

创新周期理论与债务周期理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表面看来两种理论有所冲突,前者认为经济繁荣转衰退是由于创新活动对生产率提高的边际作用递减,后者则认为居民过度借贷,债务增长高于收入增长,但实际上两种理论只是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看待同一个动态变化的经济发展过程。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都体现了我国对于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投入,而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爆发式高速增长更是领先全球,此时的中国正在紧随美国,争夺引领下一轮创新周期的主导权。何种技术才是新一轮创新周期的核心仍有待时间去验证,而经历供给侧改革,跨界创新,信息服务业繁荣的中国,将有望成为新一轮创新周期的主导国之一

风险提示:创新周期理论以统计经验总结为基础,过去的经验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将来。

目录

1.创新周期简介

1.1创新周期:长度在50~60年的经济长波周期

1.2历次技术革命引领创新周期

1.2.1 第一次长周期:蒸汽机与工业革命(1780-1840年)

1.2.2 第二次长周期:铁路(1840-1890年)

1.2.3 第三次长周期:电力技术与第二次工业革命(1890-1950年)

1.2.4 第四次长周期:石油周期与滞涨(1950-1990年)

1.2.5 第五次长周期:信息技术与互联网(1990年-)

2.创新周期的运转

2.1创新周期的“起承转合”

2.2.1 阶段划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2.2.2 熊彼特的四阶段逻辑:经济如何从繁荣到萧条?

2.2.3 主导产业创新才能开启长波周期

2.2.4 产业轮动:哪个产业先起飞,哪个产业先降落?

2.2创新周期 V.S. 瑞达利奥的长波债务周期

2.3周期嵌套理论:立足长远未来,把握短期波动

2.4创新周期为何诞生?为何是50~60年?

3.创新周期的应用

3.1创新周期中的增长与通胀

3.2创新周期中的大类资产表现

3.2.1 大宗商品、股债市与原油

3.2.2美林投资时钟

3.3中国的康波周期

3.4未来展望

3.4.1谁是开启下一轮创新周期的技术革命力量?

3.4.2中国是否会成为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引领者?

正文

1. 创新周期简介

1.1 创新周期:长度在50~60年的经济长波周期

创新周期指的是由技术创新力量推动、长度为50~60年经济周期,它是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创新周期又称为“康波”,全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发现。他通过分析大宗商品价格、产量、工资收入和黄金产量等一系列指标,发现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跨度为50~60年的经济周期波动。

世界经济经历了5轮创新周期,目前正处于信息技术引发的第5轮周期衰落后期。康波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再度复兴,不同的学者对于康波时期的划分方法略有不同,目前比较广泛认可的是荷兰经济学家雅克布•范杜因的划分。参考范杜因的划分,以美国经济为例,观察其GDP增速的变迁,则其长期趋势展现了5轮康波,这也正是世界经济的5轮康波。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五次长波周期的主导创新技术分别为:纺织工业和蒸汽机技术(63年),钢铁和铁路技术(47年),电气和重化工业(56年),汽车和电子计算机(43年),信息技术(仍在进行)。

1.2 历次技术革命引领创新周期

1.2.1 第一次长周期:蒸汽机与工业革命(1780-1840年)

第一次长周期始于18世纪末出现的英国工业革命,驱动力是棉纺技术与蒸汽机技术创新。1800年-1830年机床工业应用高压蒸汽机,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并广泛应用于运输业及其他动力性机器设备。棉纺业、冶铁业和建筑业等三个主要部门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770年的1/5上升至1831年的1/2。创新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意味着产能过剩与价格下降,1818年至1830年间英国工商业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第一次繁荣结束。

1.2.2 第二次长周期:铁路(1840-1890年)

第二次长周期的核心动力是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在蒸汽机革命的基础上,钢铁在第二次长周期中被大量运用于铁路建设和新机械设备的制造。铁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资本市场共振,直接催生了英国1825-1847年与美国1837-1857年的股票市场繁荣,同时通胀水平、商品价格水平上升,促进经济的繁荣共振。但铁路股票的过度投机导致泡沫破灭,1847年英国政府停止铁路投资,收紧信贷,不久后商品价格下跌,经济进入下行周期。

1.2.3 第三次长周期:电力技术与第二次工业革命(1890-1950年)

第三次长周期的核心驱动力来自电力技术、化学技术的创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包括交流发电机、转子在内的发明和创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20年开始,美国股票指数持续上涨,滋生投机行为,市场波动率增大。1929美国经历股市崩盘的黑色星期四,宣告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价格下降、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逼迫市场出清。同时大萧条直接导致了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触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1.2.4 第四次长周期:石油周期与滞涨(1950-1990年)

二战之后,石油生产与加工的创新驱动经济进入第四次长周期。石油开采、分离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增长,驱动了全球战后的经济复苏。1973年至198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严重冲击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导致美国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共存的“滞涨”现象,第四次长周期进入衰退。GDP增速停滞,结构性失业上升,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基本失效。

1.2.5 第五次长周期:信息技术与互联网(1990年-)

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了第五次长周期的繁荣。信息技术创新与国内经济结构改革使美国结束“滞涨”,进入十年“黄金增长期”。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新技术催生了互联网科技概念股投资热潮,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资本市场繁荣。当技术创新影响力逐渐衰退,高价格得不到盈利支持时,股价泡沫破灭。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经济恢复新一轮增长,信贷过度扩张,股票市场再度繁荣,最终酝酿2008年次贷危机,标志着本轮创新周期繁荣期结束,衰退期开始。

2. 创新周期的运转

2.1 创新周期的“起承转合”

2.2.1 阶段划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创新周期一般被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创新周期遵循着基本的周期定律,其中包含着规律和逻辑。每一次的创新周期之所以被称为“康波”,便是因为其中经济的增长和衰落。

以最近一轮创新周期为例,本次创新周期开始于1991年信息革命的兴起,至2002-2004年达到顶峰,从而繁荣结束,进入衰退,以康波历史规律划分则十年衰退期已经结束,此时2018年应当是全球经济进入萧条期的关键时刻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2.2.2 熊彼特的四阶段逻辑:经济如何从繁荣到萧条?

繁荣(新技术诞生,信贷扩张):1)重要技术创新被引入到企业生产当中,变革后的生产方式催生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大幅增长,新的生产设备、新工厂不断涌现,同时信贷扩张,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增长。2)投资与投机空前活跃,技术创新的影响扩展至其他领域,资本涌入其他与创新活动无关的领域,呈现过度繁荣。

此阶段特征是物价上涨、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

衰退(供给大量增加,物价下跌):1)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繁荣,生产扩张后,创新活动引起的变革传导至终端产品,新产品大量出现,供过于求,物价下跌,此时的经济总体向好,但支撑经济发展的投资开始掉头向下。2)信贷扩张放慢或停止,企业家们仍具备偿债能力,并开始减少债务。

此阶段特征是物价总体下跌,波动较大;信贷扩张放缓。

萧条(投资萎缩,利率下跌):1)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消失,投资减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原本由创新扩展影响的上下游领域降温,企业经营活动萎缩。2)信贷萎缩,利率下跌,投机减少。利率下降到一个地点,经济正在经历痛苦的去产能、去库存、重新拉动内需的阶段。

此阶段特征是经济处于低谷,失业率上升,投资萎缩。

回升(投资回升,物价上扬):1)利率处于低点,廉价的资本刺激了新一轮投资,经济增长重新回到长期均衡状态;2)失业率下降,信贷略有扩张。此时的经济恢复发展是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过程,与繁荣时期的经济增长在驱动力上有本质不同,新的技术革命又将引发新一轮的创新周期,经济从回升进入繁荣。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2.2.3 主导产业创新才能开启长波周期

创新有不同的类别,而启动长波经济周期的创新是与众不同的。创新的内涵广泛,从马车到汽车是技术创新,从胶卷照相机到数码相机同样是技术创新。在每一个创新周期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和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是从未断绝的,但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成为引导经济走向繁荣的革命性力量。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主导产业创新推动经济繁荣的理论。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的产业,对上下游产业链和其他产业有较强的扩散和感染作用的产业。而只有发生在主导产业的创新活动才能给经济足够的推力,使经济从长期平衡中脱离出来实现新一轮繁荣。发生在非主导产业的创新,例如近代无土栽培、粮食新品种的农业技术创新,并不能推动经济的整体繁荣。而某些技术创新尽管一开始影响有限,但产业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将促进非主导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并最终成为经济繁荣的引擎。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起飞时,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但是这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主导产业应与国家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因此对于依赖畜牧业的丹麦而言,乳制品可以是主导产业。此外,每次长波周期的主导产业都可能发生变化,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主导产业也完成新旧交替。

非主导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过程同样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采用阶段(长波回升期):产业内出现广泛的产品创新,但是主要集中在个别公司,由于专利等原因,该技术尚未在行业内扩散,也未能形成创新驱动下的新产业链。此时经济或许没有主导产业,或许主导产业仍是上一经济长波周期的主导者。

增长阶段(长波繁荣期):产品创新在行业内进行扩散,因技术革命而变革或新生的产业链日趋完善,其作用向上下游,以至其他产业扩散,成为其他产业发展的领导者,从而完成新旧主导产业的交替。

成熟阶段(长波衰退期):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边际效应递减,此时主导产业的主导地位牢固,而爆发性增长阶段已经过去。

衰落阶段(长波萧条期):产业缺乏后继技术革新带来新生力量,处于稳定而增长缓慢阶段,此时经济保持长期平衡,只待下一轮新的技术革命推出新一代主导产业。

美国等传统资本主义国家按照历次创新周期完成主导产业的转换,而中国、日本等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主导产业更替历史却略有不同。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实现复兴,从火电站的迅速发展,带动自动化、钢铁领域发展,此后转向轻工业、信息技术,其主导产业发展路径为“电力-重化工业-轻工业-信息技术”。而中国从基础消费品出发,选择了“轻工业-重化工业-轻工业-信息技术”的路径。两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需求的不同促使了两国的发展路径不一致,但是二者殊途同归,最终赶上了第五波康波的主导产业——信息产业。

除了创新周期中的主导创新力量外,主导产业、非主导产业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同样经历着各类阶段性创新。以本次信息时代创新为例,在最初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之后,智能手机的诞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新科技,这些创新基于互联网经济的爆发,但同样受到国家政策、产业调整、学术研究、消费升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创新周期的“余波”。

2.2.4 产业轮动:哪个产业先起飞,哪个产业先降落?

长波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内部各产业间的发展存在着轮动关系,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从主导型创新产业发展向外扩散影响,环环相扣,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增长。

在经济回升和繁荣初期,受信息技术爆发式增长,信息技术业、电子元器件等相关行业首先蓬勃发展。受主导产业创新活动带动,工业、消费品、金属等陆续蓬勃发展,直至繁荣末期至衰退期,防御性行业增长速度高于周期性行业,经济开始显示向下趋势。在衰退期末期至萧条期,经济发展的产业轮动没有此前清晰的轨迹,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产业发展呈现出总体低迷,个别短期突出的特点。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2.2 创新周期 V.S. 达利奥的长波债务周期

研究长波经济进入衰退和萧条的原因是长波经济研究的重要任务。创新周期的回升与繁荣是众所乐见的,人们更加担忧的是经济为何转入衰退和萧条。经济从繁荣进入衰退是必然的吗?是否能通过宏观调控避免?

研究康波的学者对于创新周期进入衰退和萧条期的原因探究主要集中在供给端,即企业家根据物价变化、供需关系变化,减少生产和投资,经济从而降温,进入痛苦的去产能去库存的阶段。在创新研究的过程中,信贷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为企业家生产提供资金,但居民端的消费信贷作用却被淡化了。

瑞•达利奥,全球知名对冲基金创始人桥水基金创始人,曾提出50年左右的长期债务周期的观点,这一观点恰好与创新周期阶段划分相吻合。

达利奥认为长波经济周期是居民借贷调整而引导的经济周期。对于长波周期的基本解释是经济向好时,债务和消费相互强化,居民借贷增加消费,而消费又转化为收入,收入提高借贷能力,从而借贷进一步提高。当债务和消费的增长高于收入与货币的增长时,经济开始承压,但债务增长仿佛是潜水瓶中的空气,终究有增长的极限,债务必须最终得到偿还。而此时由于信贷支持的消费过度造成繁荣假象,政府的信贷收缩政策或者居民自身信贷的过度积累最终引发信贷违约,环环相扣的违约最终扩散至各行各业,经济危机一触即发。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达利奥债务周期有一显著特征:萧条期低利率与高杠杆、去杠杆并行。在经济过热时居民加杠杆速度快,利率上升,而衰退期利率水平开始下跌,通常在衰退末期,名义利率即便下降到零,居民也无法再承担更多债务,从而低利率与高杠杆、去杠杆并行。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来,美国经历了两轮新衰退萧条,而在1970-1980年代,经济滞胀,物价高企,故名义利率高,实际利率低。故而萧条期来临前,央行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缓和债务负担,刺激私人信用重新增长,资产价格不再回升。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因此,达利奥认为在以信贷为基础的经济中,经济转入萧条,开始去杠杆并非是因为生产率下降,而是因为需求缩减,从而信贷缩减造成。达利奥的“债务周期”与康波“创新周期”在表面看来有所冲突,前者认为居民过度借贷,债务增长高于收入增长,后者则认为经济繁荣转衰退是由于创新活动对生产率提高的边际作用递减,而投资仍在继续,从而过度投资。

数据研究表明,两者在时间上高度吻合,只是在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经济周期。创新周期关注于生产端的创新与投资,而达利奥“债务周期”着眼于消费端的借贷与支出。两者理论并不完全矛盾,双方理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创新周期忽略了消费端需求的作用,而债务周期忽略了繁荣诞生的根本力量来自科技创新。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结合两种理论,经济长波周期当是供给端与需求端相互影响,共同驱动的过程。应从技术创新开始,生产率提高,主导产业投资首先起步,其他产业跟随,经济随投资增长、企业信贷增长增长,企业盈利提高的同时通过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另一方面企业生产带来新的产品、物价下跌,居民消费大增,居民信贷迅速扩张。

而当技术对生产率提高的边际作用递减,企业盈利减少,追赶国引入生产,生产价格上涨,企业减少投资,而这一变化尚未传导到消费端,消费者依然进行信贷扩张,但是此时收入增长放缓,因此居民债务增长高于收入增长。在此背景下,经济危机已经开始酝酿,直至利率再度降低也无法增加居民信贷时,居民负债超出偿还能力,违约事件发生,以及(或)货币政策收紧控制信贷,则长期债务周期顶部出现,经济周期进入萧条期,生产、消费端同时去杠杆。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2.3 周期嵌套理论:立足长远未来,把握短期波动

如果说康波周期是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那么三周期嵌套理论则是结合短期与长期波动,既立足于经济发展大局,又能把握短期经济趋势的利器。

短周期,又称基钦周期,库存周期,由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最早发现,该周期长度约为40个月(3-4年)。其基本的驱动因素是企业在短期内通过观察商品价格波动而调整企业库存的行为,若需求旺盛,商品价格上涨则企业增加库存,反之,则企业减少库存。因此,短周期可通过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产生品存货同比”指标观察短期波动。

中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 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他对英法美三国的经济危机进行研究并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存在9-10年的周期性规律,即每10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实际上,朱格拉周期与企业资本支出、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行为相关。机器设备由于磨损、技术更新等原因每数年需要重新进行置换,从而产生规律性周期变化,而经济处于设备更换的高峰期时,固定投资上升拉动经济增长,当设备投资完成投资下滑,经济降温。因此朱格拉周期可通过设备投资增速、设备投资占GDP的比重等指标进行观测。

而本文所提的创新周期,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为长波经济周期,以创新驱动,50-60年为周期时长。三周期嵌套的基本内涵是每波创新周期包含着6轮朱格拉周期,而每轮朱格拉周期则包含着3轮基钦周期。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经济波动同时受到三周期的影响,因此短期经济波动方向可能剧烈变动的。一般来说,当三个周期力量相似或一致时,经济波动的运行方向是确定的,例如,当三周期同时向上运动时,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当三周期同时向下运动时,经济陷入萧条。若三个周期力量呈现不同的方向,则经济的运动取决于三个周期力量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个。三周期嵌套理论帮助我们理解短期经济波动和对长期经济走势进行预判。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2.4 创新周期为何诞生?为何是50~60年?

对于长波机制的成因,目前学者们仍有较多争议。最初对创新周期的研究是统计意义上的研究,但是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历来学者们争相实现的目标。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繁荣,这是符合逻辑并易于理解的。但是为什么长波周期是50年,而不是30年和100年?学者们至今尚未达成统一的答案。

经济成长和自我调整所经历的环节和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绝大部分学者对于长波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即从新设备的生产、新工厂的建立、产品面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信贷的扩张与收缩、劳动生产率提高边际递减至零所需要的时间,此后经济的自我调整(去产能、去库存)和恢复时间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长波周期的时间长短是50~60年,而非10年20年可以完成。

美国经济和管理学家福雷斯特提出资本-寿命理论,通过分析美国经济中各部门在经济中的动态变化模型,得出经济增长50年长波组成为30年的投资,10年的市场饱和,10年的衰退的结论。这与实际创新周期的时间长短基本一致。除此之外,不同的学者对长波周期的诞生仍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创新周期长短问题至今仍值得进一步探究。

3. 创新周期的应用

3.1 创新周期中的增长与通胀

创新周期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增长与价格趋势。在繁荣阶段,高增长伴随着低通胀,由于技术创新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而跟随国尚未普及该技术,领先国国内经济繁荣,生产资料可通过进口和国内生产同时满足。而衰退阶段,前期高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行,主要是因为跟随国开始普及技术创新,资源约束逐渐收紧,而后期经济受通胀和技术创新边际效益衰减影响,转向滞胀,即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

萧条期,经济从滞胀逐渐向通缩转变,经济低迷的同时,内需不足,库存过剩,价格逐步下滑。萧条期进入回升期后,经济经过痛苦的去库存、去产能的重新自我调整,恢复到经济发展的长期平衡,即增长与价格都趋于长期稳定水平。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康波中通胀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波动规律,但是存在着以下几种常见现象:1)康波繁荣期,价格相对平稳;2)康波衰退期,价格波动较为剧烈;3)康波萧条期,价格往往冲高回落。康波各阶段通胀的变化并没有非常普遍的规律,通胀与货币政策、居民消费、国际贸易等多个元素相关,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阶段的通胀表现与当时的经济环境、政策、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3.2 创新周期中的大类资产表现

3.2.1 大宗商品、股债市与原油

理解康波中资产价格的变化,从而进行投资布局,这是研究康波周期的重要目标。《涛动周期论》一书中对康波周期中各类资产价格有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将之与美林投资时钟相结合。

首先,大宗商品属于康波周期中表现较为规律的大类资产。大宗商品往往呈现出十年牛市,多年熊市,而这牛市往往出现在衰退中后期至萧条前期。其背后的原理在于,大宗商品与生产的资源约束相关,在创新周期的繁荣期,创新活动带来生产率的提高,领先国可以大量使用原先并不稀缺的资源进行生产,还能通过进口贸易利用廉价资源。而在繁荣期结束后,领先国技术发展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已边际递减至相对低的水平,追赶国技术普及和发展水平也已经提高,资源开始变得稀缺,大宗商品价格从而水涨船高。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股市波动剧烈,其牛熊在短期内切换频率较高。股市牛市在繁荣期频频出现,这属于意料之中,而在衰退期由于虚拟经济进度落后于实体经济,居民信贷增长尚未走到尽头,股市繁荣仍可持续。而至萧条期以后,股债收益率开始反向运动,萧条期债券利率上涨,债市牛市出现,而股市总体熊市,小牛市频发。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原油属于特殊的一类资产,由于原油价格受到国际政治局势和国际贸易政策影响较大,原油的价格在长波周期中的规律较弱。从最近一次长波周期原油价格波动来看,经济萧条期,原油价格波动较大,衰落和萧条期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频率更高。这或许和衰退、萧条期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大,原油生产国期望缩减成本,减少生产,提高原油价格的策略有关。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3.2.2 美林投资时钟

通过联系创新周期和大类资产价格波动,美林提出了投资时钟,及指导周期性投资的实用模型。美林时钟将经济周期分成四个阶段:

1)“经济上行,通胀下行”,复苏阶段(创新周期回升期和繁荣初期),此阶段股票对经济波动较为敏感,信贷扩张,利率下行,因此相比债券和现金而言,股票在此阶段获得超额收益。

2)“经济上行,通胀上行”,过热阶段(创新周期繁荣末期和衰退期),通胀上涨使得现金持有成本上升,此时由于经济过热,央行加息,债券吸引力不强,而股票仍保持明显繁荣,商品此时开始走牛。

3)“经济下行,通胀上行”,构成滞胀阶段(创新周期衰退期和萧条期),现金为王,经济下行,企业利润下滑,股市开始走下坡路,债券相对股票吸引力上升,大宗商品牛市持续,收益明显好于债券或股票。

4)“经济下行,通胀下行”,衰退阶段,通胀转通缩(创新周期萧条期),货币政策趋松,债券收益率提高,大宗商品进入熊市,属于收益率最低的品类,此阶段末期,经济见底逐渐明朗,股票吸引力略有回升。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3.3 中国的康波周期

经济长波周期的研究鲜少以中国为中心,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尚不足百年,此前中国实行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且闭关锁国对外开放程度低,故并不遵循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长波规律,受影响较小。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此外,中国股市诞生于1989年,金融建设起步晚,早期新中国时期的经济波动较为明显,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才逐步建立起来。

尽管此前的康波周期,中国并没有成为典型参与者,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金融体系逐步完善,中国大类资产随全球经济变动,受美国经济和政策影响,与全球经济周期息息相关。因此,理解长波经济周期,能更好的对未来国际经济,从而国内经济形势作出更全面的判断,对大类资产投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的中国也必将在全球经济长波周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3.4 未来展望:新一轮创新周期正在酝酿

以创新周期长波周期规律来看,目前的全球经济已经在从衰退期进入萧条期,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将经历一轮阵痛。但历史经验不可照搬,而今的各国通过历史经济政策和发展的学习,或能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避免十年经济萧条。

3.4.1 信息服务业开启新周期,革命性技术谁是赢家?

若创新周期规律持续,2030将能成为转折年,那么下一轮创新周期的技术革命性力量是谁?从蒸汽机、内燃机到计算机,所有的技术革新都不是在短短一年内突然喷发的,而是在萌芽中酝酿,厚积薄发,最终成为主导行业革命型力量。

罗斯托的研究说明只有主导产业的创新能够引发创新周期,那么寻找未来新一轮创新周期的革命力量的第一步在于确定未来的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创新变革应当首先发生在全球经济的主导国、领先国。从全球信息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各大强国经济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尤其是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节节攀升。

以美国为例,美国GDP划分与我国略有差距,若以通信技术生产行业、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和信息业合并类比于信息服务业,则美国信息服务业产值已达3.4万亿美元,增速一度高达近30%,而今已稳定在5%,产值占GDP比重为18%。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我国于2017年把信息服务业加入GDP核算,而2017年信息服务业增速一骑绝尘,高达26%,远高于其他行业,但行业产值占GDP比重仅为3.3%,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信息服务业内,哪一项技术又将成为该行业的变革性力量呢?目前各种新型技术仍在起步阶段,其中蕴含的潜力让投资蜂拥而入,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都在迅速发展之中,新一轮创新周期的革命力量或许就是他们之一,又或许在5年,10年后,更新一代的技术将会提出,谁是赢家犹未可知。

3.4.2 中国有望成为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引领者之一

曾经先有英国以第一次创新周期技术力量确立霸主地位,后有美国通过后续数次创新周期技术力量领先全球,成为全球经济主导国。而今中国迅速崛起令世界瞩目,下一轮创新周期的技术革命或许成为中美的巅峰之战,最先能把握该技术力量革新生产力,改善经济结构,迈入新时代经济的国家将掌握先机

中美GDP核算行业划分略有不同,上述美国信息服务业内涵或更广,但美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确实较为成熟,而我国在信息服务业发展上仍需努力。尽管如此,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活力、增速远高于美国,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效率更是令人侧目。

从全球视角来看,美国和中国瓜分了超七成以上的企业。美国作为独角兽概念发源国,持续数年领居数量排行榜榜首。据CBInsight数据统计显示,从2013年至2018年3月,全球共有237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来自美国的共118家,占49.78%;中国紧随其后,共62家占26.16%;排名第三和第四为英国和印度,分别有13家和9家。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都体现了我国对于科技的投入与重视,而我国信息服务业内在移动支付、移动短视频等行业更是领先全球,此时的中国正在紧随美国,争夺引领下一轮创新周期的主导权。

创新周期:理解长波经济的钥匙——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