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支持学生全面发展,是培养未来人才重要方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日报》9月14日)
文章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考察并同师生们座谈,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老师们回信,主持中央重要会议通过一系列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案,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就在于以“九个坚持”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这次全国教育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总书记的讲话特别聚焦了当下教育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其中“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抓住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软肋”,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突出劳动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这是教育本质的呼唤;“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就是要解决制约因素,让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确立了大教育观念,在明确教育责任的同时,同样强调了家长、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我们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打造面向未来的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学校应进一步实施“教育改革”,既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也为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拓展“四大节、三体验、两服务、一学习”综合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走进军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劳动体验活动,支持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文中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
(曹文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