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人,汉王朝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惇在我们的印象中,素以刚烈而闻名,这种印象是怎么来的呢?史书中对此有专门的记载。

三国时一起辱师案,不过这家伙侮辱的是年仅14岁的夏侯惇的老师

《三国志》中有关于夏侯惇的记载: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正史中的记载,较为可信。夏侯惇十四岁的时候,就是个很孝顺的孩子,天地君亲师,不仅对父母,对自己的老师也是如此,非常孝顺,有人侮辱他的老师,夏侯惇提刀把对方杀了,然后怎样,史书中没有记录。但他的刚烈尊师的名声,应该闻名遐迩。后来,夏侯惇在曹操手下任职,作战勇猛,地位显赫。

一个14岁的少年,面对羞辱自己老师的恶徒,没有退缩,不愧是一位血性少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尊师,亦有传统。当别人侮辱自己的老师,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位辱师者碰上这位血气方刚的少年英豪,活该他倒大楣。只是,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太惨痛了,希望他下辈子,能好好忏悔,不再干这无脑的缺德事。

说完辱师案,再说说古时尊师的故事。

三国时一起辱师案,不过这家伙侮辱的是年仅14岁的夏侯惇的老师

比较有名的,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在北宋时期,福建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同学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同学,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同学却还立在雪中,同学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三国时一起辱师案,不过这家伙侮辱的是年仅14岁的夏侯惇的老师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近日,坊间传闻,有某地住建局副局长,派人殴打孩子的任课老师,如果这位堂堂局长撞到当年的夏侯惇手里,不知会是怎样的后果?

假如碰到,结局到底会怎样呢?您猜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