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2018年至今年5月检察机关批捕毒品犯罪案件13.9万余人

作者:单鸽新闻来源:正义网


最高检:2018年至今年5月检察机关批捕毒品犯罪案件13.9万余人


发布会现场。钟心宇 摄

正义网北京6月25日电(见习记者单鸽)在第32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国庆表示。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案件139084人,起诉毒品犯罪案件164494人。“检察机关批捕起诉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下降,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遏制。”陈国庆表示。

在依法批捕、起诉毒品犯罪案件的同时,各地检察机关还强化对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监督,依法监督公安机关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推动侦查由“抓人破案”向“证据定案”转变,通过依法监督立案,纠正漏捕漏罪漏犯。

在发布会上,陈国庆列出了一组详尽的数据: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963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121件2300人,立案后起诉1352件1675人。监督公安机关撤案667件739人。纠正公安机关漏捕2296人,纠正后起诉2257人。纠正公安机关移送起诉遗漏罪行6010人次。纠正遗漏同案犯2219人。对侦查活动提出书面纠正意见9107件次,已纠正7707件次。

强化对毒品犯罪案件的审判监督职责也是各地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提出二审和再审抗诉872件。对审判活动提出书面纠正意见703件次。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毒品案件370件。一批因裁判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导致量刑畸轻甚至无罪的案件得到依法纠正,有力地打击了毒品犯罪。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加强了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等监督,督促解决有严重疾病、自伤自残涉毒人员收押收监难等问题,维护执行效果和司法权威。”陈国庆表示。

检察机关还依法对毒品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惩治、预防、教育相结合。2019年1月至5月,检察机关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毒品犯罪案件9255件10164人。适用速裁程序办理毒品犯罪案件2845件,其中1603件是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适用建议。

在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收集方面,检察机关依法对存在的问题不姑息迁就,防止“带病”起诉。据介绍,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不批准逮捕21618人,不起诉3012人。

不仅如此,检察机关将打击毒品犯罪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加大监督力度,严打与黑恶势力勾结的毒品犯罪团伙,严打组织、胁迫、诱骗群众参与毒品犯罪的黑恶势力,深挖背后的“保护伞”。

“浙江杭州等地检察机关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协调,创新办案模式,从严惩治黑恶犯罪与毒品犯罪交织案件。福建南平检察机关依法对参与毒品犯罪、充当毒贩保护伞的某公安禁毒大队长陈某批捕、起诉,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个月。”陈国庆举例说。

毒品犯罪涉毒资产如果不能及时追查收缴,将严重影响打击效果。为此,最高检对涉毒资产查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对毒资、毒赃搜查取证,在审查起诉时依法提出没收涉毒资产的处理意见,同时严厉打击涉毒洗钱犯罪,加强对财产刑的监督。

据介绍,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的案件,依法及时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申请。例如,辽宁鞍山检察机关在办理李某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时,有针对性地核查案发前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和收入等情况,对其住处查扣的184万余元现金认定为毒品犯罪所得,法院判决依法没收。

[责任编辑:王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