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 通讯员谭亚廷 李卫国

镇平县脱贫户苏克东的“三个愿望”

6月24日上午,在镇平县石佛寺镇仝家岭党群服务中心,该村的苏克东正在给参加公益岗位的村民安排当天清扫的任务,简短的分工后,脱贫户苏克东笑呵呵地和大家一起拿着工具投入到工作中了。

今年36岁的苏克东,在仝家岭村里可是个“名人”,养了13头牛增加了收入,加盟“村淘”方便了乡亲,热心村里公益的他被列为村后备干部。

苏克东的父亲患脑梗偏瘫多年后去世,母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高血压和心脏病,基本丧失劳动力。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苏克冬也患有类风湿,全家仅靠妻子苏红云打零工和种的三亩地生活,巨额的医疗费用使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难以为继”。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天生乐观的苏克东并没有放弃,帮扶干部更没有忘记。2016年经过自我申请、组织评定、公示等程序,苏克东一家被纳入贫困户。“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是苏克东家脱贫的“拦路虎”,母亲常年高额的住院费用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小压力,健康扶贫的六道防线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住院费用大大降低、慢性病居家用药卡每月可定时领药,这让苏克东一家轻松了不少。

要想真脱贫,必须靠产业。县委办派驻仝家岭村的第一书记魏冉,多次到苏克东家里商量如何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了解,魏冉跟派驻单位领导汇报并征得苏克东同意后,2016年秋,苏克东借助金融扶贫政策,申请了五万元的小额贷款,自己从亲戚朋友那凑了八万元,建起了牛棚,先后购买了十头牛,就这样生意“开张了”。

为了节省养殖费用,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四点多,苏克东摸着黑到镇上拉些豆腐渣回来,每年秋收后,散在田地里的苞谷秆他都会去收集好拉回来当做饲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精心饲养,辛苦的奋斗付出终于换来了令人欣喜的回报,第二年四头母牛先后各产下一只牛仔,苏克冬高兴地逢人就说:“感谢党,感谢村干部和帮扶人,脱贫政策终于让我再一次看见了生活的希望”。

苏克东通过辛勤劳动“发了财”,这下很多乡亲都“眼红”了,但他并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乡亲,他把自己的养牛秘籍在村里“讲习所”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村民们,同村的贫困户吕国玉、赵子杰也坐不住了,纷纷跑到苏克东家“取经”,苏克东对他们的求助很是热情,把自己的养殖心得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他们。同村50多岁的梁国新原本是在外养猪,随着年龄的增加,从外面回来发展,在苏克东的帮助下也“改了专业”,养了6头牛,老梁的日子在辛勤的劳作下过的有滋有味。收入增加了,生活中也多了几分“牛气”,乡亲们的精气神也更加足了。

喜欢上网的苏克东看到村里大部分老年人充话费、交电费、购买一些生活用品要去镇上或者县城很不方便,于是,2017年春,他申请把村淘建在自己家里,充话费、交电费、买衣服这些常规业务,给乡亲们带来诸多便利,也通过一个小小的电脑屏幕让大家了解到外边的世界。

2017年8月苏克东主动向镇村申请脱贫,经过民主评议和驻村工作队及脱贫责任组的入户核实后,向苏克冬颁发了脱贫光荣证。脱贫后的苏克冬,干劲更足了。因为他相信只有踏实肯干才能过上幸福日子。除了养牛、村淘,带领公益岗位人员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外,苏克东还主动承担了村内信息员、脱贫政策宣传员等工作,慢慢的他被大家认可了,在经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将苏克冬纳入了村后备干部人选。

“把养牛事业规模再扩大一些,让村里的人过来打工;把村里‘软籽石榴’、土鸡蛋这些宝贝借助网络卖个好价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苏克东一直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说起今后的生活,苏克东腼腆的笑了,目光中带着对追求幸福生活的笃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