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地区的人们遭遇了大饥荒,当整整一船救济土豆运来的时候,船长惊讶的发现:即将饿死的那不勒斯人,竟然连碰都不碰这些土豆。

拯救欧洲人的土豆,为什么一开始遭到了抵制?

梵高《吃马铃薯的人》

同一时代,当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询问科尔贝格的市民时,人们的回答是这样的:“这东西无臭无味,连狗都不吃,对我们能有什么用?”

你没有看错,当土豆这种产量大、易于种植、热量高并且可以轻易烹饪的食物出现在欧洲人面前的时候,他们一开始是拒绝的——哪怕饿着,也不愿意吃。

大概1565年,土豆被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而在这之前,玉米已经由哥伦布带回来了。欧洲人对玉米没有那么抗拒,对于他们来说,至少玉米的可食用部分长在地面之上,而且成熟的玉米还可以磨成粉状——这和祖祖辈辈食用的麦子还是很相似的。

不过,玉米相对还是有些“娇气”,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地区,它们才能茁壮成长。所以,玉米远远不能解决当时欧洲人饿肚子的问题。

土豆,也就是马铃薯,必须展示自身的魅力了。一开始,土豆因为花比较好看,而被种在花园里观赏,这不是大材小用嘛!

土豆:我能吃啊……

欧洲人:你太丑,不能吃!

土豆:我产量高啊……

欧洲人:你太丑,不能吃!

土豆:我特别扛饿,试试呗……

欧洲人:你太丑,不能吃!


就这么,土豆默默无闻的在花园里低调过日子,直到它遇到了知音:安东尼·奥古斯丁·帕蒙蒂埃。

拯救欧洲人的土豆,为什么一开始遭到了抵制?

帕蒙蒂埃向国王和王后献上土豆花

这位法国军医在跟随队伍打仗的时候,被俘虏了。在普鲁士人的监狱里,土豆这种当地“猪食”成了他最重要的食物。结果,帕蒙蒂埃惊讶的发现:哎呦喂,这东西还是蛮好吃的嘛!

于是,靠着土豆坚强活下来的帕蒙蒂埃回到法国之后,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救命恩人”推荐给别人。

就这么,从1763年开始,帕蒙蒂埃积极奔走,宣传土豆的好处——但是没人搭理他。后来,机智的帕蒙蒂埃送了一朵土豆花给玛丽王后。就这样,追赶时尚潮流的人们,开始喜欢上土豆了。

大家开始尝一尝这种神奇的食物了——虽然依然有各种各样的偏见,不过对于被饥荒折磨的人来说,试一试又能怎么样?就这么,土豆开始在欧洲广泛种植了。最夸张的就是爱尔兰人,他们已经完全依赖土豆生存:每人每天平均能吃掉2.5公斤的土豆。

而土豆的高产,让一个拥有六口人的爱尔兰农民家庭,仅仅靠1英亩土豆田就能活下去……当然,也正因为这种对土豆的偏爱,才导致爱尔兰大饥荒中的农民毫无准备,饿死了上百万人。

好,我们回到主题。实际上,欧洲农民不仅一开始排斥土豆,他们也不愿意接受一切农业创新。

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哪有农民不愿意好好种地的?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农民,确实对多种粮食没有什么热情,基本上能不饿死就行了。


而这其中的原因,是他们根本留不住多余的粮食,都交税了。

拯救欧洲人的土豆,为什么一开始遭到了抵制?

为领主工作的农民

17世纪的欧洲农民,要面临三个“收税大户”:国家、领主、教会。种再多的粮食,都会被盘剥的干干净净,几乎粒米不剩。

和想象中不一样,国家税收并不是负担最重的,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王室,向所有农民收的税并不高。

农民头上真正的重担,是各地的领主。怎么说呢,这些人就是有特权的“大地主”,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整天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连那些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因为是领主,所以也有权去“收税”——至于收多少税,领主说的算。

你看看,这还有王法吗?这还让人过日子吗?

除了交钱交粮之外,在部分地区还要去给领主免费干活。比如奥地利和巴伐利亚地区,就有“家仆强制劳役”,青春期的孩子必须到领主家当很多年的仆人才行。而德国东部的勃兰登堡,领主们会让农民免费给自己干活,一周3天都算是比较好的,一般5天左右才算是正常的——你看,就是不让你活,你能怎么办?(资料源于《企鹅欧洲史6:追逐荣耀》)

所以,农民(或者说农奴),就不要指望咸鱼翻身了。在封建领主的剥削下,不饿死就算幸运了。


但是,还有人正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农民们,那就是教会。

拯救欧洲人的土豆,为什么一开始遭到了抵制?

教会要收取什一税

国王和领主变着花样从农民手里抢粮食的时候,教会也没闲着。他们开始收取大名鼎鼎的“什一税”,以《圣经》为依据征收十分之一的农牧产品。

《创世纪》中有:雅各许愿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

《利未记》中有:地上所有的,无论是地上的种子,是树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华的……凡牛群羊群中,一切从杖下经过的,每第十只要归给耶和华为圣。

所以,从公元6世纪开始,教会就利用这个理由开始向基督徒收税。虽然什一税是针对所有人的,但最终还是摊到了农民的头上。

至于真正的税率,很少是十分之一,大多数都要更重一些。(分为大什一税、小什一税和血什一税等,税率都不一样。)18世纪英国农业经济学家阿瑟·扬就曾经表示:农民们给一块地施肥、播种、收获,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交完地租之后,还要再交给教会十分之一的粮食,“这样的负担十分沉重,沉重到英国的现存税收中没有任何一个能够与其相比”。

所以,本来就剩不了啥了,还要交给教会至少十分之一——那还花这么多时间种地干啥?反正费了劲也留不住,不如不种。

这也解释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就算是土豆产量高,一开始也遭到了抵制。大部分的欧洲农民当时认为,能勉强吃饱就不错了。费劲种了新的农作物,最终不还是进了国王、领主和教会的粮仓?

拯救欧洲人的土豆,为什么一开始遭到了抵制?

哈格伯格《收获的十月》

当然,土豆和玉米依然全面推广开来了,这其中战争立了很大的“功劳”。欧洲国家之间连绵不绝的战争,让本来就脆弱的经济遭到致命的打击。国王必须考虑征更重的税,战火燃烧的地区大量的土地被荒废,难民到处都是。

当食物匮乏到大批人开始饿死的时候,什么能吃就吃什么吧,还挑啥啊!于是,土豆终于扬眉吐气,成了欧洲人必不可少的食物了。

土豆表示:可怜的欧洲农民……我来拯救你们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