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上德叔了。

在知名纪录片频道Discovery推出的纪录片《单挑荒野》中,德叔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出色的荒野求生本领。在没有火,没有饮用水,没有刀子,甚至连鞋子和底裤都没有的严苛条件下,仅凭一双手和一身应变技能,德叔带领我们征服了蚂蟥遍地的婆罗洲雨林、猛兽环伺的卢旺达草原、寒冷阴沉的罗马尼亚森林...等等环境恶劣、物产贫瘠的地方。系列片一经播出即获得超高的网络播放量,在各大点评平台上也收获很高的评分。

当我们在看德叔时,我们其实在看自己

德叔(图片来源于网络)

“荒野求生”,一度是文学界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中,笛福给鲁滨逊安排了一场空难,大难不死后漂流到荒无人烟的孤岛。最终鲁滨逊凭借强烈的求生欲望和高超的应变和动手能力,在与世隔绝几十年后成功获救。还带回一个被同化了的野人“星期五”。这是一场文明对抗原始和野蛮的战争,文明获胜。

当我们在看德叔时,我们其实在看自己

《鲁滨逊漂流记》(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小π在海难后人品爆发,获得一艘救生船,在茫茫大海上漂流几百天后,成功着陆获救。

近几年,随着直播业的飞速发展,视频网站上有着为数众多的网红,上传了自己野外生存的视频。当然这些所谓的网红的求生视频,并不如鲁滨逊和小π那样的真实,多数是团队协作拍摄的,但是这也说明了——“荒野求生”不再是文艺界的宠儿,已然变成了供千千万万视频主和观众消费的主题。

当我们在看德叔时,我们其实在看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我们在看德叔时,我们其实在看自己。

《单挑荒野》提供了一个环境设定:每集开头,德叔会被直升飞机送往目的地,这些目的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远离文明社会。这也是荒野求生类话题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现在我们都在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其实岂止是成年人,现在的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不容易”的人生。青少年时代,被学业压得直不起腰,各种培训、考试、实习...你追我赶,竞争激烈。成人后,开始担负起家庭责任,事业、爱情、家庭像三座大山,背在身上令人喘不过气,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使休假旅游几天,回来仍然是要面对这一切。没人能随便抽离。

有多少个夜晚,我们幻想着,要不抛弃这一切吧?去一个像“瓦尔登湖”那样的地方,远离这所谓的文明社会,简简单单地活着。但那只是幻想罢了。这社会就像武侠世界中的江湖,所谓“一入江湖岁月催”,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所以我爱看德叔的荒野求生故事,它直接架空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没有江湖,只有德叔一个人。而且德叔的拍摄,以第一视角居多,看视频就像看自己。

当我们在看德叔时,我们其实在看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以一种可视化的模型来形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它应该是一个螺旋,一个向上的螺旋。文明发源初期,生存,也就是怎么活下去,是人类文明的主题;而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时期,大多数人已不再担心“活下去”的问题,反而部分人开始因不堪“文明”所累,而尝试着回归原始生活状态。这就像一个轮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华横溢的陆游不愿做官,却隐居在终南山下,过着悠然自得的农耕生活,是多少“文明人”的理想啊。历史上的终南山,是牛人如姜子牙、张良、王维、鸠摩罗什等的修行隐居之地,自带神秘属性。据说现在的终南山,已经人满为患,在山里“隐居”的人据说已超5000人。这种“隐居”不仅已失其味,还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新的社会问题。

当我们在看德叔时,我们其实在看自己

终南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现在的男女交往,流行一个词;“求生欲”。意思是不敢轻易惹女友生气,不然就死定了。在这种荒野生存的背景下,你的求生欲固然强,那么求生能力呢?假使真的有这种情况需要面对,该怎么活下去?这也是部分观看德叔节目的观众在思考的问题。这是一种技术层面的东西,包括怎么生火、怎么做遮羞布、怎么放置陷阱、怎么规避危险...好好学习,才能学以致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