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群体的毒品犯罪问题,严格依法办理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依法从重打击了引诱、胁迫或者唆使未成年人参与毒品犯罪的行为。福建南平检察机关依法对参与毒品犯罪、充当毒贩保护伞的某公安禁毒大队长陈某批捕、起诉,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

明天就是第32个国际禁毒日。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的工作情况,并发布了6起检察机关惩治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毒品犯罪有何特点?

据最高检副检察长陈国庆介绍,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案件13.9万人,同比下降9.69%;起诉毒品犯罪案件16.4万人,同比下降9.63%,显示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遏制

但是,禁毒斗争依然面临严峻考验:

毒品滥用人数增速减缓但规模依然较大

冰毒已取代海洛因成为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

合成毒品滥用仍呈蔓延之势,复吸人员滥用合成毒品占主流;

毒品市场花样多、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周边毒源地和国际贩毒集团的渗透加剧,不法分子越来越多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走私贩运毒品等。

陈国庆在分析毒品犯罪案件特点时表示,目前,

广东、四川、湖南、云南、广西等重点地区的毒品犯罪案件仍然高发,一些地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有增多趋势;

制毒活动方式呈现作坊式、阶段式,犯罪分子分段实施、流窜作案,以逃避司法打击;

利用网络和物流运输毒品成为新常态,大量毒贩利用网络购买、销售或者利用虚假的身份信息邮寄毒品,还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匿名转账支付毒资。

检察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针对这些特点,检察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一方面依法监督公安机关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推动侦查由“抓人破案”向“证据定案”转变,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121件2300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204人;另一方面,依法履行审判监督职责,加强刑罚执行监督,一批因裁判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导致量刑畸轻甚至无罪的案件得到依法纠正,加强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等监督,督促解决有严重疾病、自伤自残涉毒人员收押收监难等问题,维护执行效果和司法权威。

涉毒资产查缴方面,最高检对涉毒资产查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对毒资、毒赃搜查取证,在审查起诉时依法提出没收涉毒资产的处理意见,同时严厉打击涉毒洗钱犯罪,加强对财产刑的监督。检察机关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的案件,依法及时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申请。同时,检察机关还严厉打击涉毒黑恶势力犯罪,深挖背后的“保护伞”。福建南平检察机关依法对参与毒品犯罪、充当毒贩保护伞的某公安禁毒大队长陈某批捕、起诉,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

警惕,哪些未成年人容易涉毒?

未成年人涉毒是全社会的痛。据最高检第二检察厅副厅长黄卫平介绍,目前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文化程度较低,涉毒未成年人大多辍学早,自控能力、辨别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涉世不深,易受不良环境影响;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这些孩子缺少家庭关爱,父母离异或长期不在身边,疏于管教。他们往往出于猎奇的心理去吸食、体验毒品,染上毒瘾后越陷越深,最后以贩养吸;

三是大多受成年人教唆,在犯罪团伙中未成年人往往被成年人教唆、利诱而协助进行毒品犯罪,成为犯罪工具。

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群体的毒品犯罪问题,严格依法办理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依法从重打击了引诱、胁迫或者唆使未成年人参与毒品犯罪的行为。同时,检察机关还积极参与构建未成年人禁毒综合治理体系。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模式。检察机关对经历司法程序而被纳入台账的吸毒未成年人,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回访调查,加强观护帮扶帮教工作,让其早日重归社会。

来源:“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