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七王”系列,涪王吴玠

“南宋七王”,哪七王?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

涪王,从这个封号来看,是一个巴蜀方向的王,能在南宋巴蜀方向封王的,除了吴氏兄弟,还有何人?

涪王,就是抗金名将吴玠的封号,以前还在纠结吴玠为什么没有入选“中兴四将”的朋友,可以释怀了,能被封为异姓王(虽然是追封的),已经足以显示他的荣耀了。

吴玠之所以在南宋中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因为没有他的“川陕保卫战”,也就没有后来的“郾城大捷”和“顺昌大捷”了。这是一个先后关系,保不住巴蜀,蒙古灭宋的剧情可能就会提前到来。

而且,在吴玠面前,终于打破了金军“铁浮屠”和“拐子马”战无不胜的神话。这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气势,宋将也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更多破金军骑兵的方法,这对于一向自负的金兀术来说,是莫大的打击。

金兀术成就了南宋很多名将,基本上所有的南宋抗金名将都和金兀术交过手,一方面说明金兀术非常好战,另一方面也说明,金兀术,也是一个军事强人。能转战大江南北,打遍大半个中国,这种毅力,就不简单。

要看懂吴玠,就得看懂宋金交战的形势。

金国在占领河北以后,面临3种选择:

第一、从陕西进入四川,占领巴蜀,从巴蜀东出长江,顺流直下,全取江南。

第二、从河南下荆襄,再取江南。

第三、直接从淮南强渡长江,直捣临安。

这3种路线其实也是历来北方王朝进攻南方王朝的老套路,方法一样,只是换了不同的人罢了。

金国的“国相爷”完颜宗翰(粘罕)支持走第1条路,但“三太子”完颜宗辅和“四太子”完颜宗弼(金兀术)支持走第2、3条路。

我估计是金太宗不太放心粘罕独取巴蜀,难以控制,便将粘罕调到东线,和宗辅、宗弼一起主攻第2、3条线路,只留下金国战神完颜娄室率偏师走第1条线路。

结果就是:金军在东线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金兀术虽打过了长江,搜山检海,但最后差点没回来。两宋“5大保卫战”中的楚州保卫战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从这一战就可以看出南宋军民坚决抗战的态度。

反而是作为偏师的娄室这一路,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占据了关陕的一些重要据点。“5大保卫战”中的陕州保卫战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娄室的军事才能给宋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吴玠此时虽然在抗金队伍中,但还是一个小头目,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直到他的顶头上司曲端被川陕军主帅张浚“法办”,吴玠才真正走向抗金的指挥一线。

走东线失利的金国此时才明白过来:走西线虽然更慢,但是最保险。于是金太宗又将完颜宗辅和金兀术调到西线,全力进攻川陕。南宋的川陕压力一下子陡增起来(幸运的是:娄室在此时病死),吴玠的经典之战:“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就发生在这之后。

战争的过程我就不讲了,到处都能搜到,经典的桥段就是:金兀术割须弃袍、“衍庆功臣”完颜撒离喝被杀成“啼哭郎君”,大将韩常丢了一只眼睛。

如果没有吴玠的浴血奋战,和平,也许很久都不会到来。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号“賨人客”,一个有“灵魂”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