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CEO丁磊鲜少接受外界采访,2003年至2004年,他蝉联福布斯首富,却借口出国休假,拒绝了所有采访。近日受吴晓波邀请,参加《十年二十人》节目录制,详谈了一下创办网易二十一年的一些感悟。

“网易出品,必属精品”,成为这十年外界为网易打上的一个重要标签。不追风口”则是外界对网易另一个印象,丁磊甚至因此获得了“扫地僧”的称号。这场在吴晓波看来“比较坦率”,“没有什么包装”的采访中,丁磊畅聊了他对网易旗下网易考拉、网易严选、网易公开课、网易云音乐等众多产品的看法。

丁磊谈网易二十一年 文化是根基

在此次采访中,丁磊也提及这个问题,答案的核心就是两个字:“文化”。丁磊认为,网易的根基就是企业文化。对于网易企业文化,丁磊用“稳扎稳打、专注、锲而不舍”这三个词总结。“我们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面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熟悉的领域,我们一律不碰”。

当谈及网易云音乐这一口碑产品时,丁磊强调了创新和品质的重要性,他认为网易云音乐是一个很大的创新,通过功能创新和对音乐品质的追求,扩大了用户收听音乐的广度和泛度;提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音乐品味。吴晓波也对网易的产品能力表示赞赏:“我现在都还在用你的163邮箱,用你的音乐,用你的严选”。

据了解,丁磊一直是个资深的音乐爱好者。网易云音乐的诞生,与丁磊的音乐爱好分不开。他所强调的扩大了消费者收听的广度和泛度,也说出了网易云音乐的重要特色:发现和分享。

丁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某次去巴西出差,买了不少唱片,发现其中一首歌特别好听,回来后他对高管们说:“我找的这个歌特别好,但没办法分享给你们,实在是太苦恼了。”没多久,丁磊决定要做音乐。而这款后来被命名为网易云音乐的产品,也从一开始就直接放弃了传统音乐平台的“播放器”思路,而是主打“发现”和“分享”。

此后,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歌单、个性化推荐等基于发现分享而做出来的功能,也成为行业创新的典范。

数据显示,网易云音乐的曲库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业内平均不到40%的水平;超过50%的用户边听歌边看评论,而行业平均水平同样不到10%,网易云音乐上听歌超过万首的用户有数十万之多,曲风更是不尽相同、各式各样。产品确实为用户的听歌广度和泛度带来了不小的改变。

丁磊谈网易二十一年 文化是根基

​ 据了解,网易云音乐是国内最活跃的音乐社区和中国最大的音乐UGC平台;也是国内最大的独立音乐人平台,截至2017年底其拥有超4亿用户,入驻原创音乐人超5万,上传原创音乐作品超百万首。而在产品发展过程中,丁磊也经常和网易云音乐团队反复打磨,光是歌曲播放界面黑胶唱片的转速,就反复调试了20多遍。认真打磨的产品功能和丰富的音乐作品,让网易云音乐确实为用户提供了不少“好音乐”,其产品品质和音乐品味也获得用户和音乐人的认可。

当被问及这十年里最重要的事情时,丁磊没有太多提及游戏、电商等网易“挣钱大户”业务,反倒是最先想到了“做公开课”。众所周知,网易公开课推出的过程很“丁磊”。一位他根本不认识的员工,走进他的办公室说:“老板,我看到国外有很好的公开课,你给我投10万块,我来做。”丁磊一听,也就答应做了。

到今天,丁磊仍坚持认为公开课是互联网创新、分享、公平的核心思想的体现,“能有机会传播国外名校的优质课程内容,是让我自己很自豪的一件事情”。我肯定想的是,自己的创新和努力举动怎么去影响和改变目前这个社会,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立足点。

此外,过去十年,对丁磊而言很重要的另一件事,是从PC端转型移动互联网。也是“2010年开始iPhone4出来了, iPhone加联通3G网络,这个一个好的终端加一个好的网络,其实对整个全球的IT的影响挺大的。那时候我们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考虑怎么把传统的互联网从PC端移到那个互联网端上去,所以网易第一个是做了新闻客户端,包括后来做了很多手机游戏,都在那个环境下发生的。”

从30分钟的对谈中,倒也不难窥到这位中国非典型企业家,如何管理一家企业20年的秘籍:守住专注、稳扎稳打的企业文化,再加上一点点个性中的“敢做”与好奇心。或许,这就是丁磊的“佛系”生意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