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田园犬(拉丁学名:Canis lupus familiaris),传统称呼为“土狗”,北方有的地方又叫“柴狗”,属于食肉目、犬科、犬亚科的一种哺乳动物,长大后肩高约25~55厘米,体重约10~30公斤。属于亟待拯救的本土犬种。以前广泛存在于中国汉族农村及东南亚地区,现在城镇化也广泛把中华田园犬当作宠物狗。

中华田园犬与早期的狼、中国狼、草原狼外形非常相似,嘴短,额平。中国土狗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中部地区为中心的低海拔的汉族集聚地,广泛存在于中国汉族农村及东南亚地区,现在城市化也广泛把中华田园犬当作宠物狗。中华田园犬是中国汉族几千年农耕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是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被称为“中华国犬”。

中华田园犬是中国本土最古老的犬种之一,曾被尊称为“国犬”。

秦始皇一统中原时有个典故:秦朝丞相李斯临刑哀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苏东坡词云“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里的“黄”指的就是这种用于行猎的田园犬。在现代汉族民间人们称之为“土狗”,顾名思义就是本土本地区的狗;北方有的地方又叫“柴狗”,因为北方气候寒冷,狗一般都会窝在柴灶或柴堆旁;东方江浙沪地区则一般被称为“草狗”,这里的“草”就是“土”、本地产的意思。当地的农民家中都会养一两条这样的狗看家作伴。

土狗的定义是指某地域的特产犬种,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比其他种类犬只更容易独立生存。

中国土狗大多生存于中国农村、郊外,多为放养型且在原生犬种中占多数比例。部分学者认为中华田园犬与日本柴犬在遗传上的确存在联系,是同一犬类祖先在日本与中国分别培育出来的。

现今绝大部分犬类的历史发源地都被证明是中国或者说的古代的中国。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张亚平带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的论文《走出东亚南部:全世界家犬的起源历史》发表在《细胞研究》的最新研究称:包括吉娃娃、松狮、秘鲁无毛犬在内的全世界的家犬,都起源于中国南方等东亚南部地区,自灰狼进化而来。东亚南部地区的家犬的基因组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土狗大多生存于中国农村、郊外,多为放养型且在原生犬种中占多数比例。中华田园犬性格比较温顺,不容易主动攻击人类,可以群居,地域性强,容易饲养,忠诚度高,不易生皮肤病。其广泛用于农村的看家护院和早期的狩猎。

现在在中国农村很少能看到中华田园犬的身影了,取而代之的是身形短小的狗。这是由于外来犬种的大量到来,使中华田园犬快到了淘汰的边缘。希望我们中国本土的犬种能得到保护,不要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