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瓶梅》卷首有一篇以“ 四贪”为题的《 词话》,分别对 酒、色、财、气作了有力的鞭挞。其中《 财》是这样写的: “ 钱帛金珠笼内收,若非公道少贪求。亲朋道义因财失,父 子怀情为利休。 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夜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 儿孙作远忧。”

论词采,不见得怎样,但文字通俗,内容较好,意在警世。 金钱自从作为一种可充作交换用的等价物以后,俨然变成了人们 崇拜的对象,许多人日夜追求它。得之合理,无可非议,词的原 意显然也仅是反对“ 非公道”的贪求。世间确也有许多人生活得 很本份,深知“ 贪求”可能带来的后果,若是干出背人伦、触法 网的事,那是比什么都可耻可怕的。

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但和 “ 贪求”划清了界线,思想境界也会高出许多。想当年方志敏同 志,经他手的革命经费数以百万银元,但半个铜板也没有落入私 人腰包,审讯他的国民党官员原以为能从他身上榨出油水,想不 到敲来榨去,反而更显得方志敏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在金钱与人格的问题上,孰为轻孰为重,从古就有争议,直 到今天还是有些颠倒着看问题的人,这些人内心似有一条难填的欲沟,因贪婪而弄到“ 亲朋失”,“ 父子休”也不以为然。

《 金瓶 梅》里的西门庆,是个纵酒纵色纵气的典型恶棍,他能如此恣意 妄为,所仗恃的就是钱财,因此平日也就不择手段去敛聚钱财, 干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但是,尽管这种人也显赫了一时,又 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世上干了坏事的人并非都患了健忘症,主要是由于他们挡不 住金钱的诱惑,明知法理不容也斗胆冒险,冀幸万一。

这些人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受贿,然后或赌或 嫖大肆挥霍,极尽损公肥私之能事,但,多行不义必自毙,胆敢 碰法网,也必为法网所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这一批财迷心 窍的坏蛋终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岂不活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