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毕业季 同窗终须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送别》李叔同作词

毕业仪式上常用的送别歌

就是由咱们天津的李叔同先生填词作成的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李叔同

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福建泉州。

作为中国近代文化大师和佛学大师,李叔同(弘一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等一批享负盛名的画家、音乐家,同时也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除了《送别》这首歌曲之外

开创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并男扮女装出演女性角色

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作品;

自费创办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第一个将西洋画介绍到中国;

第一个将钢琴音乐带到中国

这个人就是李叔同(弘一法师)

写完这一项项成就的小津

不禁对先生肃然起敬

天津是李叔同的家乡

见证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和人生历程

下面就跟随小津的脚步

去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参观主题展览《海河之子——李叔同与天津》

顺着时间的轨迹

感受李叔同与天津之间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缘吧!

出身盐商富家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正门

1880年10月21日,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河北地藏庵前陆家胡同故居,父亲李世珍,清同治四年进士,津门巨富之一。李氏家族乐善好施,出资创办“备济社”“义塾”等慈善机构,被当地百姓称为“粮店后街李善人”。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李家的桐达钱庄

李叔同家中有一副对联:“惜衣惜食非是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莫求人。”这是李叔同父亲对家人的警训,告诫家人勤俭持家,自立自强,体现出李叔同从小所受的家风教育。

在这样富善兼修的环境下,李叔同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随母亲去看戏,使李叔同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4年李世珍去世,李叔同跟随二哥学习诗文典籍、篆隶书法以及刻石。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中左侧照片为1896年的李叔同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李叔同早期书法作品

赴沪一展才华

李叔同十八岁时与天津茶商之女俞氏完婚,次年为避祸,奉母携妻去往上海。在上海时,李叔同以文会友,与袁希濂等人结为“天涯五友”,并加入“城南文社”,开始文学活动。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天涯五友”

1904年2月,与许幻园、黄炎培等创“沪学会”,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平等思想,现在看来,李叔同的思想也是十分超前的。

李叔同在上海票演了《八蜡庙》《白水滩》,获得了一致好评。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李叔同票演京剧的剧照

留学期间成就斐然

1905年,李母病逝,李叔同携眷扶柩回津,首倡丧礼改革,采用西式葬礼,成了天津李家一件奇事,当时的大公报刊登了此次文明葬礼的报道。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文明葬礼的报道

母亲去世后,李叔同赴日本留学学习近代美术。在留日期间,李叔同创下了多个第一。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李叔同所作中国近代首幅水彩画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李叔同出演话剧的剧照

回国教书 硕果累累

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李叔同回津,在直隶模范工业学堂担任西洋画图画教员,后去往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担任音美教员,首次将裸体模特运用于课堂中,并带学生出外写生,使用石膏模型进行绘画。

在音乐方面,脍炙人口的《送别》填词完成,这首歌首次采用了五线谱创作歌曲。随后李叔同创作了三部《春游》,是我国近代歌曲创作史上最早的多声部声乐作品,也就是第一部合唱作品。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送别》《春游》曲谱

入佛门 度余生

1918年1月8日,李叔同先生在虎跑寺皈依,法名演音,号弘一,将中断了上百年的南山律宗恢复并发扬光大。

1928年与学生丰子恺商编《护生画集》。1941年写救国警语,担忧国家存亡。1942年,弘一大师圆寂于温陵养老院。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护生画集》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泥塑家创作的李叔同先生出家的场景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李叔同先生为救国创作的书法作品

一生挂念家乡

虽然李叔同(弘一大师)在天津仅仅生活了十几年,但他始终牵挂故乡,几次想回津都未能成行。

1896年天津发洪灾,下图是李叔同给家中恩师写的信,信中询问家乡百姓境况,可见李叔同先生对家乡的关心和惦念。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李叔同的作品《忆儿时》表达了对家乡天津的思念。其中“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一句,更是直抒胸臆,可见李叔同先生思乡之情的真切。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在故居的基础上

特邀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制造了一片园林

以还原李叔同(弘一法师)在南方生活的场景

丰富了展览内容

游客也可以更全面、更贴切地

感受到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丰富人生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图为后建的园林景观

走遍天津|解读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乡情缘

如今斯人已逝 但佳作犹在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海河之子——李叔同与天津”展览

欢迎您走进纪念馆

与李叔同(弘一大师)

来一场跨越时间的心灵交谈吧!

文/编|吴璠

审核|赵双

图片来源|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天津市旅游局”(tianjin-tour)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