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

關注

經公衆號“藝萃”(微信ID:yicuichina)授權轉載。

國寶級文物——東漢時期的青銅器“銅奔馬”,它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爲中國旅遊標誌。

對於這件文物,我們更習慣稱之爲“馬踏飛燕”,但這個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我不叫馬踏飛燕

01

銅奔馬,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是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甘肅省省轄市)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的合葬墓。

銅奔馬,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釐米

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與一般四腳着地的銅馬不同,這匹馬被設計成了飛奔的樣子,馬昂首嘶鳴,三足騰空,一足踏飛燕,通過踏着的燕子我們彷彿可以感受到馬飛奔的速度之快,匠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卓越的鑄造工藝將一件靜物展示出了動感,令人叫絕!

“銅奔馬”是它最早的名稱,後來據說郭沫若在陪同柬埔寨賓奴親王訪問蘭州時將這件國寶命名爲“馬踏飛燕”,這個名字也在大衆心中流傳開來。

但其實馬踏飛燕這個說法是有爭議的,有專家指出馬足下踩着的不是燕子,而是龍雀——一種神鳥,所以它應該是“馬踏龍雀”或“馬超龍雀”。在1983年的官方文件中,使用的就是“馬超龍雀”這個說法!

爲了能站穩,“齜牙咧嘴”算什麼

02

瞭解了它的名字,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這個藝術品本身。

我們看過銅奔馬的許多側面照,有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但你看過它的正面照嗎?

這樣一匹稀世寶馬居然是歪脖子的?

其實,從昂揚的馬首,到流暢的馬身,再到飛奔的三足,最後將全身的立足點着重於一足,這些都是古代匠人經過精密的計算的,目的就是爲了使馬飛奔的同時達到一個平衡!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馬的右後蹄踩着神鳥,爲了保持重心馬首自然要向左偏了。

爲什麼要把我的尾巴綁起來

03

除了俊美的身姿,“幽默”的表情,馬超龍雀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細節——它的馬尾被打了一個結。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還是爲了保持平衡嗎?

不是的!這是因爲古人爲了保證軍馬的動作乾淨利落,都會把它們的尾巴綁起來,防止其到處亂甩纏到樹枝一類的東西。

這一點從古代其他的一些藝術作品中也能得知一二,比如出土的馬俑:

唐朝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我順拐了?

04

如果看圖比較仔細的話還會發現,這匹馬同一側的兩條腿居然向同一個方向騰起,就是我們俗稱的“順拐”。

這種姿態有一個專業的術語,叫“對側步”(即同側前後蹄同時邁右或同時邁左)或“走馬”,這在一般馬奔跑時是看不到的。汗血寶馬就是走對側步的高手。

對側步最大的優勢就是馬在奔跑中速度加快卻不會讓騎者覺得顛簸,反而舒適平穩。

漢代壁畫、畫像磚中的馬有大量對側步。

據說,在現代賽馬場上,仍然有一些馬能跑出對側步。武威岔口驛馬,青海湖的浩門馬,多數走對側步,現在離武威很近的山丹養馬場的良馬,也有很多走對側步。

最後,不管這件文物叫“馬踏飛燕”還是“馬超龍雀”,都毫無疑問是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的稀世珍寶!

未經版權方允許,請勿轉載、抓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