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温病条辨》)本方为治风之剂,方中多用甘润救阴之药,尤添鸡子黄其形如珠,功在滋阴液,熄风阳,因作用较“小定风珠”为强,故称“大定风珠”。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以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组成为丸,朱砂为衣,龙眼肉汤送下。


大定风珠天王补心丹 方剂起名有讲究(四)

在繁多的中药品种中,很多中药药名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还有些药名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可以说,各个中药名称的由来,就是一部中药的文化史。其实,中医方剂与中药一样,它们的名称也是十分有讲究的。

大定风珠天王补心丹 方剂起名有讲究(四)

方剂是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酌定用量,确定适当的剂型和用法,妥善配伍而成。方剂的组成既不是随意的药物的堆砌,从方剂的形式上看,它只是一些药名、药量、剂型的直接记录,但其内涵却非常丰富。而且大部分名称也都是具有特别含义的,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看看几个有代表性的方剂吧。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天王补心丹 方剂起名有讲究(四)

大定风珠出自《温病条辨》,以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生鸡子黄、鳖甲诸药组成。用于虚风内动证,症见神倦瘈瘲,脉气虚弱,舌绛少苔,时时欲脱者。有滋阴熄风之功。

吴鞠通曰:“名定风珠者,以鸡子黄宛如珠形,得巽木之精,而能息肝风。肝为巽木,巽为风也。龟亦有珠,具真武之德而镇震木,震为雷,在人为胆,雷动而未有无风者,雷镜而风亦静矣。元阳真上巅顶,龙上于天也。制龙者,龟也。古有豢龙御龙之法,失传已久,其大要不出乎此。”(《温病条辨》)本方为治风之剂,方中多用甘润救阴之药,尤添鸡子黄其形如珠,功在滋阴液,熄风阳,因作用较“小定风珠”为强,故称“大定风珠”。

【大补阴丸】

大定风珠天王补心丹 方剂起名有讲究(四)

大补阴丸出自《丹溪心法》,以黄柏、知母、熟地黄、炙龟板四药组成,研末,用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吐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等证。有滋阴降火之功。

朱丹溪曰:“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善卫生者,宜常养其阴,俾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体强无病。今人纵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行。而劳瘵潮热,盗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易作。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久;火衰成此疾者,百无二三。是方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为大补肾阴良方,故称“大补阴丸”。

【天王补心丹】

大定风珠天王补心丹 方剂起名有讲究(四)

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以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组成为丸,朱砂为衣,龙眼肉汤送下。用于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之虚烦心悸,健忘失眠等症。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之功。

“天王”,指邓天王。相传唐终南宣律师讲经劳瘁,梦邓天王授此方。实则是他患病后所创制出来的验方,而托名于邓天王。“补心”。即补养心血作用。本方滋中寓清,标本兼治,有补心血、清心火、敛心气、养心神之功。可使心气和而神自归,心血足而神自藏,从而虚烦、失眠、惊悸诸症得以痊愈。故称“天王补心丹”。

【天台乌药散】

大定风珠天王补心丹 方剂起名有讲究(四)

天台乌药散出自《医学发明》,以天台乌药、木香、妙茴香、青皮、炒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等药组成。用于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睪丸,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等症。有行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

本方为气滞寒疝痛实症之常用剂。重在行气疏肝,兼以散寒,从而使气行寒散,肝脉调和,疝痛可消。苏敬《新修本草》曰:“『乌药』今台州、雷州、衡州均有之,以天台者为胜。”天台,一为县名,在浙江省境内,属台州。一为山名,在天台县北,为先霞岭山脉的东支。以此地所产的乌药为上,故名“天台乌药”。本方以其为主药,且以散剂应用,故名“天台乌药散”。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