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个大孝子。

1899年冬天,40岁的袁世凯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首次出任封疆大吏。上任后,他将年迈的生母刘老太太接到山东奉养,每日请安,照料的异常用心。

刘老太太在山东陪了袁世凯未到两年,1901年6月16日下世,慈禧太后给假百日准其在抚署内穿孝服丁忧。袁世凯上奏请准回籍营葬,慈禧太后以大局未定为由,要求袁世凯不可暂离一日。袁世凯上奏慈禧太后,无比悲伤,万分感叹地说——

“此后但有事君之日,永无为子之年。”

1901年9月7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各国列强签下《辛丑条约》,两个月后,11月7日,李鸿章在忧愤中死去,两眼圆睁。

生母葬礼上袁世凯的三张面孔:善当能臣,懂得隐忍,更会耍阴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鸿运、使命。

慈禧太后接到李鸿章“殁了”的电报后,一日未隔,随即宣布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上任后,袁世凯接到的第一份重要懿旨即是为帝后安排谒陵事宜。把这件事情筹备妥当,袁世凯的思亲之情油然再生,加之此时河南项城又寄来了家书,告知家中拟于本年秋天为母营葬,于是袁世凯再次具折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请假。

虽然袁世凯向帝后表明了心志——“但有为国尽瘁之心,从无瞻顾畏难之念”,但慈禧太后还是婉拒了他回籍营葬的请求,只说“俟秋闲察看情形,再行赏假”。

无奈,袁世凯只得耐下心来全程陪同帝后谒陵。值得一说的是,此时的袁世凯已是时时处处呈现出“治世能臣”的气象,抓住这个机会,他以谒陵需要为由,见缝插针地修出了中国第一条全程42.5公里的新易铁路,詹天佑从此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袁世凯还办了另一件大事,以极聪明的方式收回天津,并顺势开创出了中国近代警察制度。

办完这几件大事,压力骤减的袁世凯再次接到家书——“葬期现已择定(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想到眼下距离立秋已过月余,时间上完全符合慈禧太后“俟秋闲察看情形,再行赏假”的说法,于是袁世凯第三次具折要求请假两个月回籍营葬生母。

这一次,慈禧太后不仅同意了,而且给了袁世凯生母极高规格的殊荣。

生母葬礼上袁世凯的三张面孔:善当能臣,懂得隐忍,更会耍阴招

慈禧太后先是恩赏袁世凯生母刘氏正一品封典,跟着又正式降旨赏假。慈禧太后的这道懿旨有三项主要内容:一,加恩赐祭一坛给袁世凯生母刘氏;二,命河南巡抚张人骏派员前往致祭;三,赏假袁世凯四十日。

为什么说慈禧太后给了袁世凯生母极高规格的殊荣呢?

关键在两点。

第一点,查《清德宗实录》,能够获得赐祭一坛的皆是位高权重之人,如大学士文祥、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曾国荃等,至于重臣之母,李鸿章生母病故后,享受过此等殊荣。但慈禧太后觉得如此殊荣尚不能表达朝廷对袁世凯的肯定,于是就有了第二点,再赐予袁世凯生母遣官致祭的顶级礼遇。有清一朝,这种礼遇一般只有爵位崇高、战功卓著、原官致仕之臣才能享拥。慈禧太后在此处也算是用心良苦了,为了让家庭妇女刘氏能名正言顺地享拥这项礼遇,特意恩赐了正一品封典。

为生母刘氏挣下这一份身后哀荣后,之后的袁世凯连续多日为生母的葬礼奔波,请名臣张之洞写碑文,动用官场人脉走后门,让朝廷纂刻的祭文提前多日发布。

然而,当袁世凯风风光光地将生母灵柩迎回老家项城,准备与生父袁保中合葬时,自己的二哥袁世敦却以袁家嫡出“长门”的名义将袁世凯挡在了袁家祖坟外。

袁世敦的说法是袁世凯的生母刘氏乃先父袁保中侧室,没有资格进祖坟合葬。

袁世凯苦苦哀求,不惜下跪,但袁世敦不为所动,甚至穿出红衣对袁世凯大肆羞辱。此时的袁世敦不过是落魄下野之人,而袁世凯已是天下第一督抚,加之慈禧太后又给了刘氏极高规格的殊荣,若袁世凯动用一切权势力量硬来,恐怕袁世敦是拦不住的。

但袁世凯没有这么做。

一代雄霸人物在此处为何如此隐忍?一来、对家族中人,袁世凯始终是宽仁的;二来,此时的袁世凯正处在仕途的关键阶段,他的谨小慎微、无懈可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此时若动用权势达成此愿,势必会留下不尊宗族礼制的话柄。

对于他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猛兽而言,为了政治前途,他只能在此处化身仁孝受辱的君子。

说到袁世凯和他这嫡出二哥袁世敦的矛盾,站在袁世敦的角度,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丢官,都是因为袁世凯在山东剿杀义和团遭到弹劾,自己做了替罪羊的缘故;站在袁世凯的角度,官场险恶,面对多轮弹劾,他不是不想维护二哥,而是无法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二哥说话。

说到底,也是因为一个家族的嫡子和庶子很难同心的缘故。

生母葬礼上袁世凯的三张面孔:善当能臣,懂得隐忍,更会耍阴招

万分羞愤,无可奈何下,袁世凯最终只好将生母刘氏葬在项城东北50 里的洪冢洼茔地。

从现存的遗迹看,当年袁世凯葬母应该是奢葬,为了防止有人盗墓,袁世凯在这个时候则呈现出了他乱世奸雄的一面。

为保生母的大墓免遭盗扰,他竟然设计了一个让人惊叹的“局中局”。

葬下生母后,袁世凯先是为生母大墓安排了一支守墓队伍。几日后,袁世凯召来守墓官朱圭说,为了防盗,他想让朱圭配合唱一出戏,造出生母大墓已经被盗的假象,这样自然就没有盗墓贼再来“光顾”了。

按照袁世凯的授意,一天深夜,朱圭撤走守墓兵士,独自伪造了刘氏大墓被盗的假象。

造好这个假象后,朱圭一边四处放风,一边向袁世凯汇报。

袁世凯赶到现场,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模样,一番逼真的表演后,乱世奸雄双眼圆睁地怒斥朱圭,你身为守墓官,竟玩忽职守,以致先母大墓被盗,该当何罪?来人呀,拉下去斩了!

朱圭起初以为袁世凯不过是在做戏,然而当他被行刑兵士强行按在地上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姓袁的竟然是假戏真做。

然而,“冤枉”二字刚喊出口,朱圭的人头已经落地。

此事传开后,一些对刘氏大墓心存歹念的盗墓贼果然放弃了前来一探究竟的念头。

然而,万事常有意外。

不巧,朱圭在伪造刘氏大墓被盗假象前,曾跟自己的一位结拜兄弟严奇喝酒聊到过这个事。朱圭含冤而死后,严奇带着朱圭的儿子远走他乡,避祸而去。

但十年后,这一对叔侄回来了,目的只有一个,盗取刘氏大墓,为朱圭报仇。

可当他们进入墓室,打开棺椁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惊呆了,袁世凯如此处心积虑,埋下的竟然是一口空棺材,其生母刘氏根本没有葬在此地。

先是兄弟冤死,十年后又惨遭戏耍,严奇叔侄俩抱头痛哭,最终消失在了残酷的黑夜里。

但乱世奸雄的诡计到这里依旧没有见底。

上世纪60年代,袁世凯生母的大墓再次被挖开,搬出那口空棺材后,人们惊讶的发现下面的土依旧不是生土,也就是说,空棺材的下面还有名堂。

继续深挖下去,果然如此,刘氏的真棺在那口空棺材之下五米深的地方。

这就是袁世凯,对人心向来防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生母葬礼上袁世凯的三张面孔:善当能臣,懂得隐忍,更会耍阴招

但略过葬母这一节,再朝下看,袁世凯的面目又变了。

十月二十一日,营葬完毕,匆忙挥别项城后,袁世凯没有回到任上,而是用剩下的假期南下了。

袁世凯南下的目的是什么呢?

与东南封疆大吏张之洞、端方等人沟通联络,并借机考察东南时局、洋务实情。让人有些赞叹的是,当十一月初五日,袁世凯返回天津时,慈禧太后赏他的40天假期刚好用完,未延时一天,也未提前一天。

对此有人评价说,从这一细节足可以看出袁世凯过人的运筹能力,以及那一份该守规矩时很守规矩的谨慎纵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