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郑杰川 整理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抗日名将左权之女左太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25日不幸去世,享年79岁。

怀念左太北同志——抗日名将左权之女左太北去世

怀念左太北同志——抗日名将左权之女左太北去世

左太北

父亲壮烈牺牲时左太北才两岁

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与刘志兰唯一的女儿左太北1940年5月生于山西省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当时正是彭德怀和左太北的父亲左权策划组织“百团大战”的前夕,因为左权去外地办事,最早得知消息来看望左太北的不是父亲左权,而是彭德怀和浦安修夫妇。

左太北的降生,为左权、刘志兰带来无限的欣喜。但是,当时军务繁忙,左权在女儿出生几天后才赶往武乡县土河村八路军总部和平卫生院,将刘志兰母女接回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乡县砖壁村。朱总司令将自己54岁生日时总部机关送的一块红色寿幛送给左权夫妇,作为孩子出生的礼物。刘志兰就用这块红布为女儿做了襁褓。彭德怀副总司令特地为小家伙起了名字,他对左权说:“刘伯承师长的孩子叫刘太行,我看很有纪念意义啊!你的小女孩就叫左太北吧!”

左太北出生后3个月就随母亲回到陕西省延安,左权则留在前线参与部署抗击日寇的重大军事行动。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八路军总部机关同志突围而壮烈牺牲,左太北当时才两岁。

怀念左太北同志——抗日名将左权之女左太北去世

左太北的父亲左权


“彭伯伯呀,您就是我的第二个父亲,我永远爱戴您!”

1943年,彭德怀回到延安后再次见到左太北时,左权已经在1942年5月牺牲了。左太北的母亲刘志兰在陕北公学工作,因为住得较近,左太北常常会被放在彭家,因为除了彭德怀和左权这层特殊关系之外,刘志兰和浦安修也是老朋友,她俩是北京师大女附中的同学。左太北小时候特别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候不让她干她就哭,就在地上打滚,怎么劝也不成。彭德怀夫妇没办法,他们俩就出去,等会儿听屋里没声了,进屋看时,左太北却在地上睡着了,彭德怀再把她抱起来。这也许出乎人们的意料,性情刚烈的彭大将军对孩子会有如此的耐心。

左太北再次见到彭德怀,已是10年之后了。1953年春节前,在北京华北军区荣臻小学读书的左太北和母亲刘志兰一道,被一辆小汽车接进了中南海,在那里见到了刚从朝鲜战场上得胜而归的彭德怀。那天,彭德怀在永福堂请客,宴请他在湖南讲武堂读书时的老师李明灏,而李明灏则是左权的亲表哥。饭桌上,彭德怀给左太北介绍说,这是你表伯父,因为左太北和母亲都没有回过湖南老家,不太知道父亲的亲戚。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关系,1957年,当左太北的母亲刘志兰选择到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工作后,左太北就被接到了彭德怀家里。1957年夏天,左太北该上高中一年级了,她上的中学就是北京师大女附中,即现在的北京实验中学,在北京西城二龙路,离中南海很近,骑自行车10分钟就到了。这样浦安修和刘志兰商量好,刘志兰一走,左太北就不住校了,就住到彭德怀家。

那年夏天,17岁的高一女生左太北住进了中南海永福堂彭德怀的家里,和彭德怀的侄女彭钢住在了一起。一直到1959年10月,彭德怀挂冠而去,隐居挂甲屯。左太北在彭家生活了2年多的时间。在左太北的印象中,彭德怀是一个重感情,重亲情,尊重妻子,喜欢孩子,和颜悦色,非常慈祥的一位老人,和他在一起生活没有任何隔阂和距离,就像生活在亲生父母身边一样。

1958年,左太北在学校餐厅吃饭。等左太北吃完晚饭回家的时候,彭德怀老两口有时候刚开始吃饭,有的时候还没吃呢。这样,往往他们吃饭的时候左太北就跟着他们一块聊天,大家谈谈今天的见闻,说的都是些琐事。左太北印象最深的是彭德怀夫妇吃饭就是两个素菜一个荤菜,中间总有一碗汤,一人一小碗米饭,饭菜都很简单。老两口吃完了,彭德怀就说,太北,把剩下的吃了吧,随手他就拿个碗,把那剩菜剩饭都弄到面前。其实左太北刚在学校吃完,那时候十八九岁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减肥意识,每天回来她都呼噜呼噜把剩下的饭菜给“扫荡”了。彭德怀最喜欢看左太北吃饭了,看她吃就特别高兴。有时,他还批评她不吃早饭,吃东西挑三拣四的。

1960年夏天,左太北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兴冲冲地来到西郊吴家花园,告诉彭伯伯。彭德怀祝贺她考上大学。左太北拿出日记本,请彭伯伯题字。彭德怀想了想,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下:“送给太北,希望你永远青年。”1962年1月,哈军大放寒假,左太北到北京,住进吴家花园,陪伴彭德怀。假期快结束了,彭德怀把多年为她保存的烈士子女抚养费给了她。左太北心情沉重地返回哈军大。彭德怀当时是被严密监视的,她在吴家花园的一举一动,都记录在哨兵的警卫日志中。左太北回到哈军大后,学校政委代表党委和她谈话,叫她和彭德怀断绝来往,划清界线。那天晚上,左太北长吁短叹,辗转反侧,回想着在彭伯伯身边的那些幸福时光。她在心里说:伯伯呀,您能理解女儿的心情吗?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养育之恩,您就是我的第二个父亲,我永远爱戴您!

左太北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毕业后在航天研究所工作,后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做军工计划管理工作。2000年,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综合计划司副司长的岗位上退休。左太北退休后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寻访父亲战斗足迹,整理研究与父亲有关的资料上。左权在与家人分别直至牺牲的21个月中,曾给刘志兰写过12封家信,后有11封完整保存了下来。左权遗留下来的文章特别是写给家人的书信,成为左太北了解父亲的主要来源,父亲的英勇事迹也在她的心中留下深深烙印。2012年,左太北把上述书信交由中共党史出版社辑成《左权家书》出版。

在左太北心中父亲扮演着三个重要角色

一个不畏牺牲的民族英雄。“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心头。”1942年5月25日凌晨,数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前有敌机疯狂扫射,后有敌人包围追击,为保全主力,迫切需要有人断后突围。

“我来断后,掩护大家突围!”危难时刻,身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的左权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亲率部队断后、突围。“左参谋长和大家在一起!”在左权的鼓舞和指挥下,大批同志成功突围,左权却在率领最后一批同志即将通过封锁线时,不幸头部中弹,以身殉国。左太北曾回忆道:“父亲一生都在冲锋,在抗日这条崎岖的道路上,他是个奋勇向前、不畏牺牲的冲锋者。为抗日、为救国,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时,左权率领的最后一批同志距离山口封锁线仅十几米,敌人炮火异常猛烈,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飞溅的泥土劈头盖脸扬了他一身。他继续指挥,紧接着第二颗炮弹又袭来。“他只需卧倒,然后做一个侧滚翻,就可以避开第二发炮弹,但他连腰都没弯一下,一直站在高地上指挥突围。”左太北说。左权是抗日战争中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他的牺牲对党和军队损失严重。

怀念左太北同志——抗日名将左权之女左太北去世

1951年6月1日左太北和同学们向毛主席献花

一名赤诚尽忠的共产党员。“父亲将对党忠诚当作生命,当作人生准则,刻在心里,行在日常。”左太北说。历史上,左权曾被撤销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之职,并给予留党察看处分。“被诬陷一事是父亲党内生活的最大耻辱,他时刻处在极端痛苦之中。”左太北说。在含冤受处分之后,左权始终坚持在战斗一线,尽忠职守,以实际行动向党表忠心。在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中,他多次拒绝保卫人员转移请求,亲率部队断后,成功掩护大批人马突围,直至最后牺牲。“父亲始终坚持在抗战一线!”左太北表示。关键时刻,左权用鲜血表明了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但父亲至死都没能摘掉‘留党察看’的‘紧箍咒’,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左太北说。左权用生命昭示了忠诚担当。朱德作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周恩来也在《新华日报》撰文:左权之牺牲,证明他无愧于他所信仰者,而且足以为党之模范……

一个慈祥体贴的父亲。抗战时期,为让前方浴血抗战的将士们安心战斗,中央创办了一所收养革命烈士和抗日将士子女的托儿所。1942年,左太北被送到了这里。“和父亲分别时,我还不能喊出一声‘爸爸’,成了我永生的遗憾。”左太北表示,有关父亲的记忆她一直十分模糊,直到多年后看到父亲与母亲分别近两年间写的那些信,才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竟然这般厚重、细腻。“每一封信,父亲都大段大段地提到我,问我‘身体好吗’‘长大些了没’‘更活泼些了没’……”左太北说,如果不是亲眼看这些信,谁能想到一个天天打仗的八路军高级将领,对女儿的爱竟然如此朴实细腻。“在他口中,我是小鬼、小家伙、小宝贝、小天使、小东西。夏天,他给我带来热天穿的小衣服;冬天,他记挂着不让我冻坏了手脚。”左太北说,自己病了,父亲焦急地在信里反复念叨有病必须找医生,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饼干、糖果,他舍不得吃,托人捎给自己……左权在牺牲前三天给妻子刘志兰最后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北北很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中……”“他在写这封信时该是多么开心啊。可是,这个简单的团圆梦,却没法实现了。”左太北泪眼婆娑。

左权:抗日战争中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左权(1905年-1942年),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是抗日战争中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从1939年起,左权先后3次组织整军,并注重对新战士的政治教育和利用战斗间隙整顿部队,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在此期间,领导创建黄崖洞兵工厂,生产了数量可观的武器装备,有力地支援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8月,参与指挥百团大战,经过3个多月的作战,共歼灭日伪军近4万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抗击日军第36师团一部的疯狂进犯,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誉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在敌后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左权仍然提倡学习军事理论和研究战术问题,先后撰写数十篇论文,对战略战术、军队建设、司令部工作和后勤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论述。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