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名为李旦,又名旭轮,他一生两次登基,又让贤两次。他两次登基,在位时间为八年,但其实际掌权时间只有两年。第二次则是把大统之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唐玄宗,他自己称太上皇。李旦五十五时去世,葬于桥陵,被唐玄宗追封为大圣大兴皇帝。

这个人当了两次皇帝、两次禅位,甚至,连“皇太弟”都不愿意当

龙朔二年六月,李旦出生于长安蓬莱宫,从小就好学,而且,善于书法,格外喜欢读书。李旦第一次登基时,武则天一直让皇帝身居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政事都由武则天亲自处理,可以说,此时的李旦毫无实权,甚至,连参与政治的权利都没有,实际上,他早已是傀儡了。

不久后,武则天称帝,决定废黜李旦,命他搬去东宫。后来,武则天改立唐睿宗的兄弟唐中宗为储君。李旦被贬成亲王后,倒是过了一段平稳的生活,他的五个儿子,都被封了郡王。直到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五人发动了神龙革命,杀害了张易之兄弟二人,逼迫武则天退位。

此时,他们又将唐中宗李显扶持上位。

这个人当了两次皇帝、两次禅位,甚至,连“皇太弟”都不愿意当

革命爆发不久,武则天逝世,李旦被封为了安国相王,不久后他坚决“辞职”。唐中宗李显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但是,却被其拒绝了。景云元年,唐中宗驾崩,有人说是被韦皇后下毒杀害,而后,少帝李重茂继位,改元唐隆,韦皇后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当年六月,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发动御林军入宫讨伐,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

而后,他们再此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但是,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一起拥护李旦继位,并废黜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史称“唐隆之变”。同年六月,李旦在承天门楼复辟大赦天下。在与儿子李隆基一起除掉韦皇后等党派的势力后,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安心当自己的皇帝。

李旦第二次在位的初期,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这个人当了两次皇帝、两次禅位,甚至,连“皇太弟”都不愿意当

太平公主想除掉太子李隆基独揽政权,彼时朝中有一半人依附太平公主,七个丞相有五个是太平公主举荐的。而李隆基眼见着太平公主的羽翼日渐丰满,他着急巩固自身势力,为继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公元712年七月,李旦无法面对姑侄两人的残杀,干脆选择逃避,禅位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每周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

此时,看似他已把政权交到了李隆基的手里,但是,他却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

可以说,睿宗一出生就受封亲王爵位,而后还做了两次皇帝,这样的经历,只有他的胞弟唐中宗李显有过。相比于其他的李氏成员,他不仅做过皇嗣,还做过皇太弟、做过太上皇,这样的经历,历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人了。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帝王中,父亲做过皇帝的情况很多见,但是,他不仅有位做皇帝的父亲,还有一位做皇帝的母亲。

这样的经历,历史上恐怕也就只有唐睿宗李旦和唐中宗李显有过了。

这个人当了两次皇帝、两次禅位,甚至,连“皇太弟”都不愿意当

李旦与其他皇帝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三个哥哥都被武则天立过皇太子,可是,年长后也都没能顺利继位。自己当上皇帝后,他的长子也没能继承皇位,反倒是三儿子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并且,在那个政权争夺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次都能保命并得以善终,从这点上来看,他一定是有着过人之处的。

历史上,也有一些皇帝被称为“睿宗”。比如: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国,托雷就被称为“睿宗”,且在唐睿宗之前的“睿宗”皇帝,后来都被位列太庙,这也可能是:撑得起“睿宗”名号的人,都是“睿智”之人吧。

这个人当了两次皇帝、两次禅位,甚至,连“皇太弟”都不愿意当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唐睿宗的两次禅位,其情况大不相同:第一次是被夺取的;第二次则是他主动让贤的。

第一次是名为皇帝,实为囚犯的,甚至,都不能去正殿听政,只能被自己的母亲囚禁长达6年之久。当然,能让位给母亲的唐睿宗,也是个心机之人,他在妻子被污蔑杀害之时,还能淡定从容。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展露一点异常的情绪,那么,自己也不能保命了。

当时的武则天已经想册立武氏之人为太子了,之后,因见到李旦并没有因自己杀其妻子而远离自己、记恨自己,于是,她就决定:将诬陷李旦的侍女给杀了,从而相信李旦。最终,在李旦多年的监禁生涯里,他教育儿女,抚养兄长遗孤,韬光养晦,最终成就了大器。

这个人当了两次皇帝、两次禅位,甚至,连“皇太弟”都不愿意当

突厥、契丹攻打中原之时,武则天为缓解内部压力,把唐中宗李显请回了都城。在李显辞去太子之位后,此时的李旦也笼络了不少能人,并且,他们秘密观察时局,在母亲病重之际策反重臣,发动政变恢复了李姓王朝,故此,对于大唐,他还是有功的。

他第二次禅位,已是身居太上皇的高位,是真正的统治者。后来,因误信谗言打算废太子,最终,唐玄宗起兵包围太平公主的府邸,自己再度遭遇软禁,自此,才算是真正的隐退了。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

相关文章